【摘要】主權數字貨幣是金融科技創新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產物,必然成為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及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變革的關鍵工具。數字人民幣作為大國主權數字貨幣的代表,能夠成為國際貿易、跨國資本流動、跨國產業投資的計價、支付和結算手段并能夠在國際社會扮演重要的儲備貨幣角色。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流通和國際化,能夠推動人民幣承擔起“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貨幣的職能。構建以區塊鏈為基礎技術支持的跨境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平臺,既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也是世界主權數字貨幣體系構建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戰略措施。以數字人民幣為代表的主權數字貨幣發行、流通與國際化有利于改變以美元為代表的少數西方國家貨幣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和不足,促進公平、公正、高效的新國際貨幣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關鍵詞】主權數字貨幣 金融科技創新 數字人民幣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2.003
隨著以5G為代表的高速互聯網技術、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現代金融科技創新正在改變著人類社會的金融活動方式及國際貨幣體系并推動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變革,主權數字貨幣的構建及其應用則是當代金融科技創新及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變革的直接結果。作為快速崛起的新興大國,中國面臨以美國為代表的守成大國及其盟友體系帶來的競爭壓力乃至打壓挑戰,最為典型便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發起的以中國為主要對象的全球貿易摩擦,美國綜合利用其在貿易、金融、產業和科技領域的既有優勢,全面遏制中國的發展,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充分利用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及其在當代國際金融治理體系的話語權不斷謀求金融霸權,阻礙人民幣的國際化及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變革。中國需要充分利用當代金融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推動以人民幣為基準的主權數字貨幣構建,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及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變革,為構建公平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因此,從理論與政策角度系統研究主權數字貨幣與金融科技創新之間的關聯性、國際貨幣體系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變革的可能路徑及政策措施是中國學術界和決策層共同面臨的緊迫課題。
金融科技創新與主權數字貨幣構建
金融科技創新為主權數字貨幣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持。本文的金融科技創新(Financ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FTI)是指服務于金融市場及金融產品的科學技術創新,當代國際社會中的金融科技創新主要表現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高速互聯網與區塊鏈等現代前沿技術被引入金融市場之中以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引入金融產品之中以提高金融產品滿足社會需求程度,金融科技創新的驅動力量在于提高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市場運行成本、提高金融產品滿足客戶需求的程度。當前科技金融創新具有五個顯著特征:一是大數據及云計算為金融產品創新提供了數據和算法支持。二是高速互聯網與區塊鏈技術為分布式金融交易及金融賬務管理提供了網絡服務工具。三是人工智能及量子計算為超大規模金融市場制度設計創新和復雜金融產品設計創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四是高新技術率先被引入金融市場競爭和金融產品設計競爭之中,促進金融市場競爭和金融產品設計的科技融合。五是網絡化、智能化、國際化與市場化是金融科技創新的顯著特點。金融科技創新是數字貨幣構建的技術基礎和推動力量,更是主權數字貨幣構建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構成部分。
本文的主權數字貨幣(Sovereign Digital Currency, SDC)是指以國家主權作為最終信用來源和信用基礎而發行和流通的數字貨幣類型,國家主權作為最終信用擔保和信用基準是主權數字貨幣的顯著特征。本文的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DIGICCY)是數字化的價值符號與價值工具的統稱,是電子貨幣(Electronic Currency)及其他貨幣的替代貨幣,也是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的特殊表現類型,主權數字貨幣與其他數字貨幣比較,具有五方面的顯著特點:一是主權國家的征稅權、強制力和國家安全保衛能力構建主權數字貨幣的信用來源和信用基礎,不同信用類型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的信用來源及信用基礎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其他數字貨幣的信用來源與信用基礎則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其他數字貨幣的非國家性和非政府性的特征更為顯著。二是分布式數據儲存與中心化信用擔保共同構建主權數字貨幣的數字與信用分布特征,分散化、網絡化、扁平化的分布式數據網絡構建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的數據基礎。三是大國主權數字貨幣能夠成為跨國金融交易和支付結算的工具,對現存跨國支付結算的非數字貨幣具有替代效應,能夠突破現存非數字貨幣在跨國結算方面的壁壘,促進跨國債權債務結算的數字化。四是主權數字貨幣能夠打破霸權國家貨幣對跨國支付、跨國結算、跨國投資的壟斷性和歧視性影響,促進各國在跨國支付、跨國結算、跨國投資的公平化、多樣化、多元化與去壟斷化,促進國際社會資本有序流動,消除金融霸權主義和金融保護主義對跨國貿易和資本流動的非理性干擾。五是主權數字貨幣能夠彌補主權非數字信用貨幣的不足,促進支付工具、結算工具和投資工具的多樣化,提高金融市場運行效率,促進新興金融交易產品及相關金融衍生交易產品的設計開發,推動國際社會金融市場發展與創新。
當代金融科技創新不僅為主權數字貨幣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持,還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提供日益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條件。當代金融科技發展在大數據(Big Data)及其存儲技術、高速互聯網、數據傳輸及物聯網技術、超級計算和云計算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及量子通訊技術等領域表現最為顯著。金融科技對主權數字貨幣構建的影響在六個領域表現最為顯著。
其一,大數據及數據存儲技術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提供了數據信用支持。大數據是指海量存在的制式結構數據與非制式數據,當代國際社會中主權國家擁有的數據資源構成該主權國家的重要資源和數據信用來源。數據存儲技術為主權國家發行主權數字貨幣提供了數據信用支持,促進主權國家信用的數字化,而數字化的主權國家信用能夠成為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的信用來源和信用基礎。
其二,高速互聯網、數據傳輸及物聯網技術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提供了高速數據傳輸通道和服務。高速互聯網技術發展特別是5G乃至未來的6G技術的發展,為及時性、連續性、低時延乃至零時延的數據傳輸提供了技術支持,為主權數字貨幣跨越時間、跨越空間乃至全時、全域流通提供數字傳輸支持,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和物理覆蓋面,有利于實現全球化物理空間的無縫隙、全覆蓋的數據傳輸,促進主權數字貨幣的全球化、全覆蓋的流通循環。
其三,超級計算及云計算技術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中的大規模計算提供算法工具支持。超級計算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提供了數據處理與計算基礎,打破了傳統非數字貨幣(如金融貨幣、紙幣和電子貨幣)發行與流通的計算技術限制,不僅提高了計算效率并節約計算成本,還突破了傳統計算技術的限制,使得傳統非數字貨幣不能夠實現的貨幣交易、金融結算和市場投資行為成為可能,促進貨幣交易與金融市場的創新。
其四,區塊鏈技術為主權數字貨幣創建提供了高效的公共賬本系統和信用管理數據庫系統。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發展,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提供了記賬信用及賬務管理的技術基礎,事實上,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能夠眾人共享的賬本系統及數據庫系統,區塊鏈技術則涉及到現代數學、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密碼學及數字防偽等眾多應用技術及理論學科領域,借助于區塊鏈技術可以創建主權數字貨幣的全球性公共賬本系統及價值流轉的數據庫系統。
其五,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提供了價值計算及價值流轉技術支持。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中的計算、監督和管理行為提供技術支持并提供效率,人工智能能夠部分替代貨幣發行與流通中的部分人力職能,降低貨幣發行、流通與監管成本,提高貨幣發行和流通的效率。
其六,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ation)與量子通訊技術發展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提供了保密計算與保密通訊的應用技術基礎。量子計算效率高于傳統經典計算,量子通訊(Quantum Communication)能夠解決通訊和數據傳輸的保密性與安全性問題。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過程中涉及大量的數據計算、數據傳輸及數字通訊問題,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技術的引入不僅能夠提高數據計算效率,而且能夠保證數據計算和信息傳輸及共享過程中的信息及通訊安全問題。
由此可見,現代金融科技創新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流通及跨國循環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解決了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過程中的主權信用數字化問題、高速數據傳輸通道及效率問題、大規模的超級計算問題、公共賬本系統與財務信用數據管理問題、價值計算及價值流轉問題、保密計算與保密通訊問題。
從圖1看出,金融科技創新為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提供了金融基礎設施保障和技術支持,使得主權數字貨幣的創建在技術上可行(feasible)且在金融基礎設施保障方面可實施(actionability)。當然,主權數字貨幣的創建過程也是當代金融科技創新及應用于金融實踐的過程,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對現存非數字主權信用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具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分工性和互補性,彼此分工合作且相互補充;二是競爭性和替代性,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能夠替代現存非數字主權信用貨幣的某些功能。
主權數字貨幣與相關貨幣的關聯性分析
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給傳統的國家主權貨幣特別是在國際社會基于主導地位的大國主導貨幣帶來了挑戰,其產生的替代效應對國際貨幣體系乃至國際金融治理體系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主權數字貨幣與傳統主權信用貨幣,雖然都以主權國家信用為貨幣發行與流通的基礎,但二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區別,前者對后者具有顯著的替代效應,當然二者之間也存在著某種分工合作關系。主權數字貨幣與傳統主權信用貨幣的區別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主權數字貨幣以價值的數字化符號進行交易,主權數字貨幣的使用者通過價值的數字化符號為媒介進行交易或者流通,而傳統主權信用貨幣則是以硬幣、鈔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債券、銀行有價證券等為交易或者流通媒介,當然,傳統主權信用貨幣也可以電子介質為媒介,例如,電子貨幣形式(如信用卡)進入交易與流通,但其仍然以傳統主權貨幣賬戶為基礎。二是主權數字貨幣流通依托于現代高速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技術,突破了傳統主權信用貨幣發行與流通的技術限制,能夠克服傳統地理空間、主權領土空間的物理限制,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為主權數字貨幣的開放式、共享型的賬戶系統設置與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持,降低了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成本,而傳統主權信用貨幣的流通成本相對較高。三是主權數字貨幣發行通過主權國家的貨幣當局設置的主權數字貨幣賬戶調控商業銀行的數字貨幣信用規模,主權數字貨幣交易者則通過商業銀行發行的主權數字貨幣錢包進行點對點的數字貨幣交易,而傳統主權信用貨幣則通過主權國家的貨幣當局(中央銀行)設置的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調控商業銀行的信用規模。四是主權數字貨幣能夠通過中央銀行間設立的主權數字貨幣聯盟進行跨境發行和跨境流通,區塊鏈作為開放式、共享型的賬戶系統和數據庫系統,具有分布式數據存儲和分散化交易的比較優勢,為跨國數字貨幣支付、數字貨幣結算、數字貨幣投資創造了良好的跨國金融基礎設施條件,而傳統主權信用貨幣的跨國支付、跨國結算與跨國投資則受到各種政治經濟及技術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傳統國際儲備貨幣大國如美國還會利用本國貨幣在國際社會中的主權信用優勢限制和打壓競爭對手國的貨幣跨國交易與流通。五是與傳統主權信用貨幣相比,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成本較低且流通速度更快,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并為資源配置優化提供新的貨幣交易條件,主權數字貨幣作為一個數字化的價值符號,其流通更容易突破地理限制、物理限制、規則和制度限制、文化與習俗限制,促進經濟資源在更廣泛的地理空間范圍的優化配置,突破據此提高的市場跨時資源配置效率。
從表1看出,主權數字貨幣與主權非數字貨幣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以價值的數字化符號的發行和流通為特色,后者則表現為傳統物理貨幣與電子貨幣的組合。主權數字貨幣代表了主權信用貨幣的演化方向,主權信用貨幣則是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的基礎。
另外,主權數字貨幣與非主權數字貨幣雖然具有共同特征,但差異性也非常顯著,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主權數字貨幣以國家主權為主要信用來源和信用基礎,但非主權數字貨幣則以非主權信用,如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市場信用及其他信用形式為基礎,主權信用具有相當穩定性和持久性,而非政府信用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波動性與階段性特點顯著。二是主權數字貨幣特別是大國主權數字貨幣的幣值具有相對穩定性,因為國家主權信用特別是大國主權信用能夠保持相對穩定性,但非主權數字貨幣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投機行為的影響而表現出顯著的波動性,如比特幣及其他非主權數字貨幣由于受到投機炒作因素的影響表現出高頻率、大幅度的波動性。三是政府對主權數字貨幣的監管程度相對較高,主權數字貨幣以國家主權及政府信用為擔保,為了維護主權國家及其政府的貨幣信用,政府必然會強化對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的監管活動,防止各種可能的不確定性風險特別是各種類型的投機風險。相對而言,非主權數字貨幣因為沒有政府信用作擔保則很容易受到各種投機貨幣的影響而表現出較高的風險性,政府對其的監管活動也表現出時間差異性、空間差異性和手段差異性。四是主權數字貨幣更容易成為全球跨境支付、結算與投資貨幣,作為全球跨境債權債務結算、支付和投資貨幣必須具有廣泛的接受性、充分的流動性、價值的穩定性和增值性,非主權數字貨幣因為沒有主權國家作為信用擔保,在國際社會的接受程度相對有限,因為容易受到投機沖擊而表現出幣值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各國政府為了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打擊地下經濟活動會強化對非主權數字貨幣的金融監管,這些都弱化了非主權數字貨幣在跨國結算、支付與投資的功能。五是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國之間更容易形成主權數字貨幣聯盟,各國具有推進主權數字貨幣國際合作和主權數字貨幣國際化的積極性,主權國家作為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者,能夠充分利用主權國家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乃至政治、外交與軍事關系達成跨國貨幣合作共識,推動主權數字貨幣合作,促進主權數字貨幣的國際化。六是主權數字貨幣不僅受到主權國家的金融監管,還要面對相關國際組織跨國監管問題,由此必然影響到主權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的靈活性與效率,但也有利于維護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的規范性和貨幣信用穩定性。
從表2看出,主權數字貨幣與非主權數字貨幣雖然彼此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如兩種類型的數字貨幣都以區塊鏈及高速互聯網為技術基礎,都是通過價值的數字化符號實現貨幣的支付、結算與投資功能,主權數字貨幣是在借鑒非主權數字貨幣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的,但區別也較為顯著,根本原因在于主權數字貨幣以國家主權作為信用來源和信用基礎,彌補了非主權數字貨幣信用基礎不足導致的投機性、波動性和風險性,主權數字貨幣信用和幣值的穩定性更有利于其發揮國際支付、結算、投資和儲備貨幣的職能。
事實上,主權數字貨幣是在綜合了傳統主權信用貨幣功能與非主權數字貨幣功能的基礎上構建的新興貨幣形態,是人類社會貨幣形態演化與發展的最新成果,不僅能夠同時吸收傳統主權信用貨幣與非主權數字貨幣的優點,還能夠彌補傳統主權信用貨幣與非主權數字貨幣的缺陷和不足。主權數字貨幣對傳統主權信用貨幣與非主權數字貨幣的揚棄效應可以用圖2說明。
從圖2看出,主權數字貨幣繼承了非主權數字貨幣和傳統主權信用貨幣的優點,同時,揚棄了二者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其對非主權數字貨幣與傳統主權信用貨幣具有替代性影響效應,代表了人類社會貨幣制度創新和貨幣演化的未來方向。當然,主權數字貨幣并不是在任何主權國家都能夠發行和流通的,需要具備必要的技術、市場和制度條件,技術條件落后、市場規模狹小、金融監管落后的國家或者地區難于發行和流通主權數字貨幣,只有區塊鏈和互聯網技術發達、市場規模廣大、金融監管規范高效的主權國家,才具備發行和流通主權數字貨幣的技術基礎和市場條件。作為全球新興經濟大國,中國具有先進的互聯網與區塊鏈技術,特別是5G通訊技術居于全球領先地位,商品市場與金融交易市場廣闊,中國對金融市場的監管高效有序,具備發行和流通主權數字貨幣的技術和政治經濟條件。中國相關部門及研究機構提出和研究推進的數字貨幣電子支付(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方案[1],無疑是朝著主權數字貨幣構建方向作出的重要努力。
人民幣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快速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和全球主要儲備大國,中國是全球高速互聯網技術、大數據、超級計算、人工智能及量子通訊技術的引領大國,不僅具備發行和流通以人民幣為信用基準的主權數字貨幣的技術與市場條件,而且具備推動以人民幣為信用基準的人民幣主權數字貨幣國際化的條件和現實必要性。
本文將人民幣主權數字貨幣簡稱為數字人民幣(Digital RMB or Digital Renminbi, DRMB),事實上,本文認為,數字人民幣的英文簡稱也可以表述為DPD(Digital People's Dollar),意為“為人民服務的貨幣”,就是說數字人民幣不僅是為中國人民服務的貨幣,也是為世界人民服務的貨幣。構建人民幣主權數字貨幣具備如下五方面的條件和機遇。
第一,中央政府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和高效的金融市場監管能力為數字人民幣發行創造了堅實的主權信用基礎。主權數字貨幣的成功發行離不開堅實的主權信用基礎,任何一個主權不獨立或者主權不完全獨立的國家,在發行主權數字貨幣時面臨的主要困境是主權信用的缺失或者說主權信用的不完全性,只有主權獨立且中央政府具有完全信用能力的大國發行的主權數字貨幣,才具有完全的主權信用基礎。中國是正在快速崛起的新興大國,具有獨立自主的主權,中央政府具有強大的國際治理能力和高效的行政執行力,在國內金融及貨幣市場的監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也能夠有效抵御和防范各種可能的國內外金融及貨幣風險。因此,中國推動主權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具有堅實而雄厚的主權信用基礎。
第二,移動支付、區塊鏈與高速互聯網技術發展為人民幣主權數字貨幣流通創造了成熟而體系化的技術條件。主權數字貨幣流通必須具備良好的高速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條件,同時,能夠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所提供的分布式數據儲存、點對點交易、共享賬戶及數據庫系統,移動支付、互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任何滯后和缺陷都會阻礙主權數字貨幣的流通,弱化主權數字貨幣的功能甚至導致難于預防的系統性與非系統性的貨幣流動及相關金融風險。作為移動支付發展最為迅速的貨幣流通大國,中國在以5G為代表的高速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和先發比較優勢,為數字人民幣的國內流通創造了體系化的技術基礎設施條件。
第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為數字人民幣創造了市場規模和報酬遞增條件。主權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只有依托廣闊市場規模和海量的市場交易,才可能充分發揮主權數字貨幣的網絡規模效應,也才可能提高數字貨幣的流通速度和流通規模。如果沒有廣闊的市場規模和海量的市場交易,主權數字貨幣的低成本、高效率流通優勢便發揮不出來,在與傳統主權信用貨幣和非主權數字貨幣的競爭中的比較優勢也不可能充分顯現出來。受消費和貨幣使用習慣的影響,主權數字貨幣如果不能夠在流通中表現出更快的流通速度和更高的交易效率,則很可能因為競爭不過傳統主權信用貨幣或者非主權數字貨幣而退出貨幣市場流通,出現主權數字貨幣流通領域中的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也就是出現數字貨幣流通領域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中國有1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規模,同時,還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和大多數主要工業產品全球生產大國,足以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市場流通并實現主權數字貨幣流通的規模報酬遞增目標。
第四,中國貿易大國和金融大國的崛起,為人民幣主權數字貨幣的國際流通創造了國際貿易與金融市場環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國際社會中以中國為第一貨物貿易伙伴大國的國家超過100個,遠超以美國為第一貨物貿易伙伴的國家數,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將更進一步得到穩固,與此同時,中國也已成為全球自由貿易的第一推動國,為數字人民幣的跨國市場流通創造了廣闊的國際貿易市場前景。另外,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一儲備資產大國,人民幣也已成為國際社會主義的交易、結算和投資貨幣,自2016年10月1日開始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以來,人民幣作為全球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并立的五大主要儲備貨幣,其在國際交易計價、結算、支付和投資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持續增加,這些都為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循環創造了良好的國際金融市場條件。
第五,經濟全球化及“一帶一路”建設為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和全球化創造貨幣循環流通渠道和機制。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和總體趨勢,任何國家的貨幣如果不能夠順應這一歷史發展趨勢,則必然為歷史所淘汰,主權數字貨幣則是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通過價值符號的數字化推動全球范圍內的跨國資本流動、債權債務結算、貿易支付與跨國金融投資活動。雖然西方國家出現了逆全球化、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思潮,但并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總體趨勢,只是歷史演化趨勢長河中短暫的非常態化現象。主權數字貨幣特別是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則是人類社會貨幣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的產物,具有客觀性與必然性。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為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提供了市場準入機會。
當然,數字人民幣發行和流通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如何預防和控制可能出現的風險并應對各種可能的挑戰是數字人民幣發行和流通的關鍵。具體而言,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數字人民幣與非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沖突。如何計算和平衡傳統主權貨幣與主權數字貨幣的關系面臨著多方面挑戰,一國貨幣當局發行的主權數字貨幣與傳統信用貨幣具有相似的特點,特別是與狹義貨幣具有相似的某些特征,傳統主權信用貨幣中的狹義貨幣包括硬幣、鈔票和活期存款,是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形態,主權數字貨幣流通必然對傳統主權信用貨幣產生替代效應與擠出效應,如果不能夠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則可能誘發貨幣流通秩序的無序和混亂并引發各種貨幣流通風險,也就是說如何平衡數字人民幣與傳統人民幣之間的流通關系面臨著決策和執行風險。
第二,數字人民幣與其他數字貨幣的流通沖突。如何計算和平衡主權數字貨幣與非主權數字貨幣的關系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很顯然,主權數字貨幣與非主權數字貨幣具有相互替代與相互擠出關系,主權數字貨幣流通也必然對非主權數字貨幣產生擠出效應,在貨幣流通領域引發各種利益矛盾、利益沖突和利益博弈,可能導致金融市場的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疊加,放大不確定性風險,甚至誘發各種不可控的貨幣危機政治經濟事件,不僅影響貨幣與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還可能沖擊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也就是如何平衡數字人民幣與其他數字貨幣之間的關系面臨著挑戰。
第三,數字人民幣與美元國際流通沖突。主權數字貨幣跨境交易與流通可能誘發國際貨幣矛盾與國際金融動蕩風險,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有利于人民幣的跨境流通與人民幣國際化,必然引發人民幣與其他國際流通貨幣,特別是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大國貨幣競爭與博弈,事實上,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過程,也是數字人民幣承擔國際貨幣職能不斷替代其他國際貨幣職能的過程,數字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首先面臨著來自美元霸權的挑戰。美元作為全球主導的國際貨幣,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必然導致數字人民幣對美元的替代效應和擠出效應,必然引發美國的阻礙和打壓,如何應對美國對數字人民幣國際化的挑戰,將是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在較長時間內面臨的首要挑戰。
第四,數字人民幣的監管挑戰。相對于傳統主權信用貨幣,主權數字貨幣流通速度更快、流通規模變化更為迅速、流通范圍更為廣泛,如何進行有效監管是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面臨的重要挑戰,如果不能夠進行有效監管,則不僅可能誘發金融秩序的混亂,還可能誘發各種類型的貨幣與金融危機。事實上,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如果不能夠有效監管,還可能誘發各種金融犯罪活動,如資本外逃、金融欺詐、地下金融活動、各種洗錢犯罪活動等。然而,針對傳統主權信用貨幣發行和流通的監管措施對主權數字貨幣則可能失效,需要推進金融及貨幣監管的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這也是對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監管提出的挑戰。
概言之,作為主權數字貨幣的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如何抓住各種可能機遇穩妥推進?如何預防和控制各種可能的挑戰和風險?是我國中央政府及貨幣當局面臨且需要妥善解決的課題,可以用圖3進行概括與總結。
從圖3看出,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與流通需要在充分抓住機會的同時,應對各種可能的挑戰與風險。機遇與挑戰相伴而生,如果不能夠抓住機遇,則可能錯失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與國際化的機會;如果不能夠預防和控制各種可能的風險,則會導致國內外貨幣乃至金融市場的失序、混亂乃至引發各種貨幣、金融及經濟危機。當然,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流通與國際化的過程,是中國在國際貨幣及金融市場的崛起過程,也是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全球金融治理變革的關鍵之舉。
主權數字貨幣合作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國的優勢與貢獻
目前國際貨幣體系構建由西方國家主導,主要反映以美國和歐洲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的貨幣與金融利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是現存國際貨幣體系的利益受損者,如何改革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是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關鍵,主權數字貨幣的創建與體系構建有利于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快速崛起的新興大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中國在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世界主權數字貨幣體系構建方面能夠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成為國際貨幣改革的推動者和領導者。具體而言,在推動世界主權數字貨幣體系構建與國際貨幣改革中,我國可以采取如下五方面的戰略舉措。
第一,發揮中國的全球互聯網大國優勢,推動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我國已成為全球互聯網應用第一大國,擁有全球最多網民,同時,也是全球互聯網技術引領大國與推動全球互聯網技術進步的主要大國。我國需要發揮利用金融科技創新的技術比較優勢,在國際社會率先發行與流通主權數字貨幣。我國在高速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方面已經具有相對比較優勢,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流通與國際化,不僅為中國人民,而且為世界人民提供高效的貨幣及金融服務。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啟動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工作,在前期研究和大量實驗測試特別是適時場景測試的基礎上,在條件成熟時應該適時啟動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及流通。我國已經建成較為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特別是隨著5G網絡在全國的全面啟動建設,一個覆蓋全國絕大多數地理空間單元的互聯互通的高速互聯網與物聯網體系正日益形成和完善,為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創造了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及技術支持體系。
第二,發揮中國的全球貿易大國優勢,促進數字人民幣的國際流通。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在國際貨物貿易體系中占據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領導大國地位,同時,我國也是全球大多數經濟體的主要貿易伙伴乃至第一貿易伙伴。通過與主要貿易伙伴國家在雙邊與多邊貿易結算中使用數字人民幣,這不僅能夠推動數字人民幣的國際流通,還能夠規避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第三方貨幣特別是使用美元帶來的匯率轉換、匯率波動及政策風險,打破西方國家貨幣特別是美元在國際貿易計價、支付與結算領域的壟斷地位,促進國際貿易計價、支付與結算工具的多樣化與多元化,維護國際貿易秩序和國際市場競爭體系。值得關注的是,在國際貿易領域推進數字人民幣的國際流通,還有利于世界經濟逐漸擺脫美國發起的以中國為主要攻擊對象的全球貿易戰的消極影響,促進世界貿易的持續穩定發展。
第三,發揮中國的全球制造業大國優勢,促進數字人民幣融入全球實體經濟。作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中國是全世界具有完全產業鏈最多的國家,也是唯一能夠生產聯合國發布的所有產品門類的國家。我國具有推動數字人民幣融入全球實體經濟的天然制造業優勢,能夠重構全球供應鏈與產業鏈體系,維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與我國產業鏈的完整性。我國可以在能源與原材料進口貿易、中間品貿易、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關鍵產品出口貿易中引入數字人民幣作為主要的計價、結算和支付工具,引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與價值鏈的動態調整,促進全球實體經濟的發展,使世界經濟擺脫以美元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貨幣驅動下的過度虛擬化發展路徑,促進世界制造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第四,發揮中國的全球儲備大國與投資大國優勢,促進數字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與投資貨幣。作為全球儲備資產大國和全球主要的對外投資大國,中國需要充分發揮儲備貨幣和對外投資大國的比較優勢,通過構建主權數字貨幣國際聯盟,促進全球范圍內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削弱西方國家主導特別是美國主導的貨幣霸權體系,推進公平公正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構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仍然是美國主導的美元霸權體系,美國可以利用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和國際流通貨幣地位,對其他國家進行金融與貿易制裁,嚴重干擾了國際貨幣與金融秩序,更為嚴重的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所發起的以中國為主要攻擊對象的全球貿易戰、金融戰和科技戰,這不僅嚴重損害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而且嚴重破壞了國際貨幣及金融市場的穩定性,誘發全球性經濟衰退及貨幣金融危機。把數字人民幣引入全球實體經濟領域有利于世界經濟擺脫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保守主義與單邊主義的不當影響,重構世界經濟增長的貨幣基礎。
第五,發揮中國的治理大國優勢,促進全球主權數字貨幣監管體系及風險治理機制及體系構建及完善。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促進了全球跨境計價、結算、支付與投資發展的同時,也必然會刺激全球地下金融活動,如資本外逃、跨國金融欺詐、跨國洗錢、跨國金融腐敗、跨國走私等各種跨國金融犯罪活動的活躍,誘發各種可能的國際貨幣及金融風險乃至危機,需要構建高效有序的全球主權數字貨幣監管及風險治理機制作為應對措施。中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預防和控制貨幣及金融風險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為國際社會的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監管機制及體系構建等方面作出獨特的大國貢獻,成為全球金融監管與治理體系變革的推動國和引領國。中國在推進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與國際化過程中,應積極倡導組建全球主權數字貨幣聯盟,為全球主權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制定相應標準和規則體系,規范全球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秩序,引導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中面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另外,數字人民幣發行和全球流通過程中,需要面對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貨幣及金融市場的既得利益集團國家的干擾、阻礙乃至破壞行為,中國需要與金磚組織國家、上海合作組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其他友好國家結成國際貨幣與金融合作聯盟共同抵抗各種干擾和破壞活動,維護國際貨幣與金融秩序的穩定運行。
通過前面的分析不難發現,中國在推動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與國際化過程中,在技術、貿易、金融、產業與監管領域擁有大國綜合比較優勢和天然的地理區位及市場優勢,能夠成為全球主權數字貨幣發行、流通與監管的引領國家,成為主權數字貨幣體系構建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主導大國。可以用圖4概括中國在推動主權數字貨幣體系構建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方面全球大國優勢與貢獻。
從圖4看出,作為全球互聯網大國、貿易大國、制造業大國、國際儲備與投資大國、貨幣大國及金融治理大國,中國在全球主權數字貨幣合作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大國綜合比較優勢,能夠為推動全球主權數字貨幣體系構建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變革作出獨特的大國貢獻。
研究結論
主權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是當代金融科技創新的必然產物,必然對國際貨幣體系及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數字人民幣作為大國主權數字貨幣的代表,能夠成為國際貿易、跨國資本流動、國際產業投資的重要計價、支付和結算工具,在國際社會扮演重要的儲備貨幣角色。主權數字貨幣與相關貨幣特別是傳統主權信用貨幣、非主權數字貨幣具有分工合作與互補關系的同時,也具有相互競爭、相互替代與相互擠出效應。數字人民幣能夠借鑒傳統主權信用貨幣和非主權數字貨幣的功能優勢,也必然摒棄相關貨幣的缺點和局限性,成為國際社會的具有主導替代性功能選擇的國際貨幣。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流通和國際化,能夠促進人民幣發揮“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的貨幣職能。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具有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風險,需要制定相應戰略和對策加以妥善應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制造業大國和全球主要的互聯網大國,中國在推動全球主權數字貨幣合作、全球貨幣及金融監管合作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方面具有獨特的大國綜合比較優勢,能夠發揮引領作用,貢獻中國智慧并提出中國方案。主權數字貨幣合作將成為國際貨幣及金融合作的重要內容,主權數字貨幣體系構建將成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國需要制定相應的戰略應對措施。構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跨境數字人民幣合作平臺,是推動數字人民幣國際流通與合作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構建世界主權數字貨幣體系、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國可以在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區塊鏈平臺體系建設、數字人民幣貿易支付區塊鏈平臺體系建設、數字人民幣金融投資區塊鏈平臺體系建設、“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支付與結算區塊鏈平臺建設、“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區塊鏈平臺建設等方面謀篇布局,通過數字人民幣國際化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為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貨幣新秩序作出大國貢獻。(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重大規劃項目“國際關系與政治學博弈論及大數據方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6XNLG11)
注釋
[1]胡艷明:《央行數字貨幣探索路DCEP如何影響現有支付體系?》,《經濟觀察報》,http://www.mpaypass.com.cn/news/201911/18105923.html,2019年11月18日。
參考文獻
保建云,2019,《分布主義、國家權力與全球治理體系——一個分布學派的理論解釋》,《國家治理研究》,第2期。
保建云,2017,《如何應對逆全球化與新興保護主義——對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風險的分析研判》,《人民論壇·學術前沿》,4月上。
保建云,2018,《國家類型、國際體系與全球公共治理——基于中國天下觀理念的分布主義國際關系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4期。
保建云,2018,《保建云講座實錄:貿易戰、危機傳染與中國的戰略選擇》,人大重陽網,http://www.rdcy.org/index.php?s=/Index/news_cont/id/47661,6月22日。
Sovereign Digital Currency, Fintech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On the Issuance, Circ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igital RMB
Bao Jianyun
Abstract: Sovereign digital currency is the product of Fintech innovation, especially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 key tool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global financial governance system. As a major country's sovereign digital currency, digital RMB can become a means of pricing, payment and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 and cross-border industrial investmen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a reserve curr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issuance, circ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igital RMB can help RMB to assume the function of "serving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Building a cross-border digital RMB issuance and circulation platform supported by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ut also a strategic measure designed to build the world's sovereign digital currency system and reform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e issuance, circ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sovereign digital currency such as the digital RMB is conducive to changing the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dominated by a few Western currencies, especially the US dollar, and establishing a fair, just and efficient new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Keywords: sovereign digital currency, Fintech innovation, digital RMB,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作者簡介】保建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導,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要著作有《分布理性、超群博弈與國際政治經濟學》《金融與債務危機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