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有聲讀物發展中的版權挑戰及應對

【摘要】有聲讀物發展面臨立法滯后、公眾版權保護意識缺乏、盜版侵權成本較低的挑戰,導致有聲讀物盜版侵權、版權糾紛等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有聲閱讀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此,需要加強對有聲讀物版權保護立法,培養公眾的版權保護意識以及開展有聲讀物版權保護專項行動,從而解決有聲讀物發展中的版權問題。

【關鍵詞】有聲讀物 版權 法律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有聲閱讀行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較好地滿足了人們碎片化閱讀的需求,但是由于有聲閱讀產業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面臨著市場監管缺失、行業競爭無序等問題,從而導致有聲讀物盜版侵權現象比較嚴重。因此,深入分析有聲讀物發展中的版權保護問題,探索有聲讀物版權保護的思路及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應根據有聲讀物的獨創性分析和判斷其是否為作品

有聲讀物是指以聲音為語言形式,以磁帶、光盤、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載體的出版物。我國有聲讀物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但隨著移動互聯網及新媒體的廣泛普及,懶人聽書、得到、喜馬拉雅FM等聽書平臺迅猛發展,成為人們休閑娛樂及獲取新知識的重要渠道。當前對有聲讀物的法律性質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有聲讀物具有獨特性、獨創性等,并且能以某種載體的形式進行傳播,應將有聲讀物歸為作品;也有學者認為,有聲讀物知識是對原作的簡單復制,并沒有產生新的內容,不應將之視為新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明確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的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從這個視角看,有聲讀物能夠以特定的載體復制和傳播,并且能以獨特的聲音將文字信息呈現出來,帶給讀者不一樣的聽覺體驗,這說明有聲讀物可以被視為作品。但也應當看到,有些有聲讀物只是對文字作品簡單地進行錄音處理,并沒有獨創性和獨特性,如果將之視為作品,很容易侵犯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所以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對待有聲讀物,而應根據有聲讀物的獨創性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從法律監管視角看,自2010年開展維護網絡版權的“劍網行動”以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互聯網盜版侵權行為的蔓延,但由于互聯網盜版侵權的成本很低,有聲讀物盜版侵權現象往往屢禁不止。

有聲讀物版權保護面臨監管立法滯后、公眾版權保護意識缺乏以及盜版侵權成本較低的挑戰

有聲讀物監管立法滯后。首先,有聲讀物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而出現的新產業,有聲讀物版權界定、版權保護等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存在法律漏洞。其次,現有法律法規并未將有聲讀物作為著作權法所界定的作品進行保護,也未明確有聲讀物的原著作者、文字稿件版權人以及朗讀者之間的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等,導致對有聲讀物地市場監管存在法律漏洞,也為各種侵權盜版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最后,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的種類進行了列舉,但是沒有將有聲讀物列入應當予以產權保護的范圍,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版權侵權的處罰力度較小,并且沒有對侵權賠償進行詳細規定。

公眾版權保護意識缺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推動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接軌,初步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但由于受大眾法律意識淡薄、知識產權觀念缺失等因素影響,知識產權保護并未成為大眾自覺的法律行為,特別是在互聯網世界里,網民更習慣于“免費”的消費模式,將免費獲取知識信息看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些有聲讀物內容制作者認為,自己可以隨意復制、加工原創作品,在制作有聲讀物時沒有考慮原創作品的利益。有些聽書平臺甚至在未經有聲讀物所有權人同意的情況下,隨意將有聲讀物“拿來”免費播放,侵犯了有聲讀物所有權人的版權。

盜版侵權成本較低。首先,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網絡音頻的制作、復制成本越來越低,人們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或復制各種有聲讀物。其次,《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明確規定,網絡服務商所提供的知識產品及服務,如果涉嫌侵權問題,在收到產權所有人通知時立即刪除有關產品,就可以免于承擔法律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有聲讀物領域的侵權盜版等行為提供了法律免責條款。再次,根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七條,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當依照本規定取得廣播電影電視主管部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或履行備案手續。從這一政策法規要求看,僅有少數網站具有經營有聲讀物的資格,但是互聯網平臺上音樂網站、視頻網站、社交網站等都涉嫌經營有聲讀物,從而增大了有聲讀物版權監管的難度。最后,有聲讀物版權保護涉及多個部門,部門之間可能會出現職能交叉、權責不清等現象。

解決有聲讀物發展中存在的版權問題,應當加強對有聲讀物版權地保護立法,培養公眾的版權保護意識,開展版權保護專項行動等

完善有聲讀物版權保護的法律法規。有關部門應以著作權法的基本要求為出發點,開展有聲讀物產權保護的立法工作,為有聲讀物版權保護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比如,應當進一步從法律層面明確有聲讀物的內涵、性質等,明確有聲讀物版權保護的內容、方式、主體、對象等,明確行政部門、有聲讀物版權所有人、網絡聽書平臺、聽眾等在有聲讀物版權保護中的責任、權利、義務等。此外,應當修訂和完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明確網絡有聲讀物侵權、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網絡視聽行業準入等規定及標準,為有聲閱讀市場監管及有聲讀物版權保護提供充分法律依據。

提高公眾對版權保護的法律認同。一方面,深入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的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認同。比如,可以將網絡道德教育、網絡文明建設與網絡普法教育結合起來,以形式多樣的方式宣傳知識產權法,宣傳盜版侵權行為的各種社會危害,使廣大網民能夠自覺抵制有聲讀物盜版侵權行為。另一方面,有聲讀物版權所有人及有聲讀物平臺也應當積極與盜版侵權行為作斗爭,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有聲閱讀平臺應當加強行業自律,自覺維護有聲讀物版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以各種方式培育公眾的有聲讀物版權保護意識。

加大對有聲讀物版權保護的監管力度。開展網絡版權保護專項行動。在數字技術、信息傳播等高度發達的情況下,有聲讀物盜版侵權成本很低,用戶購買有聲讀物后,可以用云儲存上傳到網絡,然后以資源共享的方式供他人免費下載,這些行為直接損害了有聲讀物版權所有者的權益。對此,有關部門應當開展網絡作品版權保護專項行動,制定網絡資源分享的實施細則,規范云儲存企業的鏈接分享行為。此外,可以將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有聲讀物版權保護的重要補充,成立專門的有聲讀物版權管理部門,對有聲閱讀市場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專項整治,遏制有聲讀物盜版侵權現象的高發勢頭。

為有聲讀物版權保護提供技術支持。其一,健全有聲讀物版權交易機制。建立有聲讀物集體版權制度,開發有聲讀物版權信息管理系統,為進行有聲讀物版權交易提供制度和平臺支持,提高有聲讀物版權使用的規范化程度。其二,優化有聲讀物版權保護的技術手段。大力開發數字版權保護技術,以先進的數字技術為有聲讀物版權保駕護航。比如,可以開發信息加密技術,防止有聲讀物被復制或竊取,減少有聲讀物盜版侵權現象的發生。還可以開發數字摘要、媒體指紋等舉證技術,以更好地保護有聲讀物版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2019年度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新媒體視域下陜西政府環境傳播及其環保形象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9C13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鄧倩:《“避風港原則”與版權保護之間沖突與平衡》,《傳播與版權》,2017年第8期。

責編/謝帥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有聲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