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上辦”凸顯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基本方向,“按制度辦”厘清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理性邊界?,F階段,必須要理性認識“馬上辦”與“按制度辦”之間的關系,實現“馬上辦”與“按制度辦”的辯證統一,打造質量與效率均衡發展的政務服務新業態,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 政府職能“馬上辦”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是以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并承擔相應服務職責的現代政府治理模式。近年來,我國各地政府積極推進自身改革,提高辦事效率,但在實踐中,一些政府部門把“馬上辦”視為指揮棒,沒有找準“馬上辦”與“按制度辦”的辯證關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務服務的效率,但也弱化了制度的底線約束作用。新時代,服務型政府建設要兼顧“馬上辦”與“按制度辦”,在尊重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提升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馬上辦”彰顯了主動擔當作為的工作作風
“馬上辦”彰顯了為人民服務的緊迫感與責任心,政府部門要具備“馬上辦”的服務意識,始終堅持勤政不懈怠,狠抓服務落實工作,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
“馬上辦”體現了政府部門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態度,是一種更為高效的政府工作思路。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馬上辦”成為了個別領導干部弱化制度約束、凸顯個人意志的手段。個別領導干部在處理具體問題時,沒有對實際面臨的問題與環境進行深入分析考察,而是直接要求相關工作人員“馬上辦”,這種快速解決問題的態度固然可取,但卻容易引發新的問題。例如,個別意志不堅定的領導干部會把“馬上辦”作為突破黨規黨紀、法律法規的手段,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來為自己謀私利。
從更深層面上來看,這種異化的“馬上辦”也凸顯了當前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尊重規章制度的“馬上辦”不僅會弱化既有制度的實際約束效能,還會進一步滋生官僚主義、個人主義。為此,明確“馬上辦”的適用范圍,守住規章制度的底線,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的重要一環。
“按制度辦”為政府服務職能發揮設立了框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在何時都要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服務型政府建設要強化制度的導向作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在確立了明確的規章制度之后,就要按照制度的要求落實到社會治理具體實踐中,服務人民群眾。廣大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和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同時,能否堅守住制度底線,也是檢驗黨員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按制度辦”不僅是政府部門按照規定程序履行服務職能的方式,同時也是規則意識在政府行為中的具體體現。然而,在具體實踐中,“按制度辦”也容易成為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推諉扯皮、消極應付的借口,這就為懶政、不作為等不負責行為的產生提供了“溫床”。例如,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在遇到群眾上門辦事時會出于個人利益考慮以制度為推脫借口,出現“打太極”“踢皮球”現象。“按制度辦”在一定程度上為政府服務職能的發揮打造了標準的“樣板”,但也容易成為“為官不為”的避風港。
服務型政府建設要堅持“馬上辦”與“按制度辦”
“馬上辦”與“按制度辦”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兩大支點,“馬上辦”作為服務型政府的根本體現關系到政務服務的效率,真正做到“馬上辦”,彰顯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政務服務的迫切需求,但缺乏制度約束的政務服務在質量與效率方面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為此,要厘清“馬上辦”與“按制度辦”之間的關系,實現二者的辯證統一,兼顧服務效率與原則性,為社會公眾提供更便捷、更高質量的政務服務。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初心。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經歷了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進了新時代,社會物質財富日益豐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也意味著服務型政府建設要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隨著公民素養的逐步提升,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逐漸強化,加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在這樣的環境下,各級黨員干部必須要牢牢樹立起“馬上辦”的服務意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此外,“馬上辦”還要求政府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專業技能,了解各部門的具體職能,在實踐中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主動承擔起服務責任,不找借口,不推脫,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
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核心在于“按制度辦”。從總體上看,政務服務的復雜性要求服務型政府建設要堅持把優良的工作作風與規范的服務程序結合起來,搭建高效的政務服務平臺。首先,服務型政府建設要找準“馬上辦”與“按制度辦”之間的理性界限,始終將“馬上辦”置于制度的框架當中,避免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在黨政干部群體中泛濫。對關系到人民群眾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可以適當提升其優先級,在必要時可以突破低層級制度的限制,采取“馬上辦”解決現實問題;對涉及到其他公眾利益以及黨性原則性的問題則需要堅持“按制度辦”,避免規矩與制度受到破壞。其次,對以“按制度辦”為理由的懶政、為官不為等行為進行嚴厲的懲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彰顯服務型政府的制度效益。在加強政務服務制度建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為社會公眾提供政務服務的同時,還可進一步加強反向監督機制建設,確保問題在符合制度的前提下得以盡快解決。最后,要圍繞“馬上辦”與“按制度辦”的原則,加大服務方式、監管方式的創新力度,實現“馬上辦”與“按制度辦”的均衡發展。行政機關還應認識到電子政務在政務服務中的優勢,普及基于電子政務系統的政務服務,讓人民群眾能夠在掌上就實現“馬上辦”,同時還可以在電子政務系統中為社會公眾提供必要的接口,及時了解事件處理的動態,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
“馬上辦”與“按制度辦”是新時代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兩大核心要素,要正確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全面提升政務服務的效率與質量??傮w來說,新時代,既要培育“馬上辦”的服務精神,同時也要守住規章制度的底線,以規章制度為引領賦予服務型政府更深刻的意蘊。
(作者為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謝新水:《對“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行動特征的考察——以行動主義為視角》,《學習論壇》,2018年第10期。
②李曉燕:《地方政府績效評估中公眾參與有效性困境的破解》,《行政論壇》,2019年第3期。
③胡志平:《中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變遷的政治經濟學:發展階段與政府行為框架》,《學術月刊》,2019年第6期。
責編/銀冰瑤 美編/王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