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科技戰疫,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作為中國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立足自身創新技術優勢,一方面全力推進新冠病毒檢測試劑、治療藥物、疫苗抗體、消殺防護等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及推廣使用,加快推動抗疫科技成果轉化;另一方面,積極出臺政策、優化服務,促進各分園重大項目接續復工。截至2020年5月8日,中關村示范區重點監測企業約3.7萬家,到崗復工率近97%,195家中關村創業孵化機構已有191家復工,占比為97.9%。
發揮科技優勢 支撐疫情防控
截至目前,中關村示范區共有200多家企業的技術產品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中關村企業的社會擔當和發展韌勁。
中關村生物醫藥企業主動承擔任務,奮斗在檢測試劑、疫苗、藥品藥物等研發生產一線,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三元基因、凱因科技和以嶺藥業等企業加班加點生產被國家衛健委推薦使用的藥物,緊急發往全國各地。百度、曠視科技、千方科技、格靈深瞳、領邦智能、鎵族科技等企業積極開展新型智能測溫設備與系統研發,并在機場、車站等人流密集場所實現落地應用。面對疫情初期口罩緊缺狀況,納通醫療、依文、聯合益康等企業,轉產引入生產線生產市場急需的口罩。新名醫、易凈星、博輝瑞進、利亞德等企業發揮技術優勢,研發可多次消毒、重復使用的新型口罩。
數字技術盡顯防疫“科技范兒”。東華軟件、神州數碼、亞信安全、奇安信等企業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直接參與應急醫院信息系統及安全建設。推想科技、深睿醫療、安德醫智等企業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助力新冠肺炎的臨床診療。云知聲、龍芯中科等提供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和基于國產CPU的醫療自助終端,為醫生和患者提供便利。廣聯達、華克醫療等企業以直接參與、提供科技產品等方式積極參與抗疫專用醫院建設。此外,獵豹移動、達闥科技、靈動科技等研發的機器人、無人車,廣泛用于藥品、物資的自動配送、清掃消毒和社區疫情防控。字節跳動、京東健康等企業利用自身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線上醫生咨詢平臺”建設。佳訊飛鴻、視聯動力等企業迅速搭建疫情防控應急指揮調度系統、互聯互通視頻會議系統等信息化平臺,保障疫情防控體系的高效運轉。
中關村企業以科技為“武器”,匯聚起防控疫情的強大力量,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不僅如此,疫情發生以來,100多家中關村企業發揚大愛精神,紛紛捐款捐物。
線上線下多措并舉 全力服務復工復產
目前,隨著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復工復產比例不斷增加,在落實好國家和北京市各項企業幫扶政策的同時,中關村管委會制定了相應的具體措施,精準助力企業克服困難,恢復“造血”能力。
針對企業資金鏈緊張問題,中關村管委會聯合8家金融機構推出了200億元規模的專屬產品,截至2020年4月30日,7家銀行共發放貸款644筆,金額91.98億元。近期,中關村管委會還緊急撥付小微企業研發、專利、人才等補助資金4.8億元,支持企業4000多家。中關村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也為在孵企業減免房租1.65億元,8000多家小微企業受益。2020年4月23日,中關村管委會聯合首批30家創投機構發起“中關村創投戰疫投資行動”,提供總規模300億元的投資額度,助力優質科技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一系列重磅舉措猶如及時雨,為企業復工復產和健康發展按下“加速鍵”。
針對企業新技術新產品轉化應用問題,今年2月以來,中關村管委會面向社會先后發布了三批370多項抗疫新技術新產品,其中130多項技術產品已經得到新的應用。同時,持續開展高價值專利項目線上路演,推動中科院微生物所等機構的37項高價值專利加速轉化;舉辦19期抗疫科技成果轉化線上“火花”活動,篩選推介抗疫成果轉化項目87個,參與活動人數超過3500人次;舉行線上政策宣講和產業發展講座等,幫助企業對沖疫情影響、抓住發展機遇、爭取化危為機。
針對大學生就業和企業招工難問題,3月以來,中關村管委會聯合中關村社會組織、知名網絡招聘平臺,啟動了為期2個月的“抗疫情助就業”公益網絡招聘活動,目前已有北汽集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700余家單位參與,提供崗位近1.2萬個,已經接收簡歷1.3萬多份。
同時,中關村管委會加大企業復工復產保障服務,搭建中關村企業聯系服務平臺,當好“服務管家”。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口罩、測溫儀等防疫物資,協調酒店公寓和閑置宿舍解決復工復產企業員工住宿問題,實施“放心工作餐直供行動”解決員工就餐需求;協調京外相關企業加快復工,幫助中關村企業實現產業鏈協同復工,已經解決怡和嘉業、澤輝生物、和利時等企業的20多件供應鏈需求。
防疫是硬任務,發展是硬道理。中關村管委會與各分園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做到兩手抓、兩手硬,保障復工復產有序平穩推進。
數據來源: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