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警惕西方對華“無腦黑”

【摘要】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極端鷹派政客和機構,奉行對中國的輿論遏制和意識形態滲透戰略,歪曲夸大與中國相關的負面新聞,甚至制造謠言對中國進行惡意抹黑。西方對華“無腦黑”是歐美國家流行已久的“黃禍論”在百年未有之國際變局下的畸形產物。在西方國家的輿論攻勢下,中國應有效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國際輿論平臺,進行及時有力的反擊,為我國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營造健康活躍的輿論環境。

【關鍵詞】意識形態滲透 話語權 國際秩序 國際輿論 【中圖分類號】D55 【文獻標識碼】A

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正式結束,開啟了全球化進程高歌猛進的新階段。這似乎印證了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終結論”的樂觀預期,認為從此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人類歷史上的制度之爭。但是,“9·11”事件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戰場的持續消耗,以及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2009年歐債危機的經濟挫折沖擊下,西方引以為傲的制度優勢和民主輸出成效面臨嚴重挑戰,導致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心態失衡,由此開始不斷抹黑打壓崛起之中的中國。

圍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針對中國的應對措施和國際合作等諸領域掀起了最新一輪的抹黑。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大威脅,也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經濟社會穩定、對外開放大局的重大考驗。中國快速的病毒分離和基因測序有利于全球合作研發疫苗,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疫情暴發后,三艘國際游輪上乘客大為不同的境遇,彰顯了中國的責任擔當:停泊在日本橫濱港的“鉆石公主號”游輪被日本傳染病專家批評幾近防控失敗;“威士特丹號”游輪先后被五個國家和地區拒絕泊岸,在海上徘徊近兩周后才獲準停靠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歌詩特達賽琳娜號”游輪在中國天津港口經歷生死競速和應急處理,最終得以有序轉運和疏散。與“鉆石公主號”事件英美國家的推諉不同,中國在2020年1月25日凌晨提前部署檢疫,及時登船檢測,動用直升機運遞檢測樣本,對疑似患者與密切接觸者提供酒店食宿和單獨隔離觀察,24小時之內迅速完成停靠在天津港的“歌詩達賽琳娜”游輪上4800名游客的檢疫、登岸、隔離工作,避免了疫情的大規模蔓延,有力回擊了“政府處理緊急事件能力低下”“漠視船上各國公民人權”的污名批評。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政府應對疫情的不力和抹黑甩鍋他國的丑態。特朗普對2020年2月17日包機從“鉆石公主號”接回14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之舉極為不滿,阿拉巴馬州的官員更以拒絕“為別人造成的危機擦屁股”為由反對安置感染者。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參議員湯姆·科頓大肆兜售“病毒陰謀論”,指控新冠病毒是武漢實驗室泄露的生化武器。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在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電視臺采訪時認為,疫情的暴發將正如所愿地促使制造業工作崗位加速回流美國。2020年2月3日,《華爾街日報》以帶有強烈種族歧視色彩的標題《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刊發美國巴德學院教授沃爾特·米德的評論文章,詆毀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在遭到中國抗議之后仍發表社論頑固辯稱“中國并不值得被當成大國對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當前微博、微信、推特、臉書等新傳播媒介成為資訊獲取主要渠道的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無腦黑”值得警惕防范,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必要性日益凸顯。對此,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和分析西方對華輿論抹黑的本質、原因和危害,識別危害公共衛生安全的虛假新聞和謠言,阻擊西方憑借其全球話語霸權對中國進行輿論“無腦黑”式信息傳染病。

隨著中國的崛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華抹黑和指責激增,并熱衷于展開輿論攻勢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抹黑中國,與中國的和平崛起尤其是經濟快速發展密不可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奉行對外開放政策,并于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快速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的和平合作理念,倡議共商共建“一帶一路”,提升了國際影響力、擴大了在世界上的國際社會“朋友圈”。黨的十九大報告更進一步提出,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立足于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角色,中國為朝鮮問題、伊核問題等國際爭端的調解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面對中國的快速和平崛起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西方國家擔心自身既得利益和相對優勢的喪失,作為霸權國的美國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以應對和阻止中國的崛起,炮制了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對中國的抹黑力度不斷加劇。近年來,西方媒體針對中國的不實報道呈井噴式增長,如“華為間諜說”“‘一帶一路’地緣博弈論”“民族清洗說”等,妄圖對華施加國際輿論壓力;還有一些西方國家詆毀“一國兩制”制度,美化英國殖民統治,破壞香港和平穩定和經濟繁榮,并鼓噪臺獨勢力阻撓祖國和平統一。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發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國被列為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成為美國眼中的“競爭者”“挑戰者”和現行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國家”。彭斯、彭佩奧和班農等代表性的保守派政客紛紛走到抹黑中國的前臺。2019年10月2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發表演說,一再為美對華強硬政策的必要性與所謂“正義性”詭辯,給中國扣上所謂“盜竊知識產權”“迫害異見分子”的帽子。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產業鏈層級上不斷上升,華為5G技術率先突破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和行業主導權。然而,這加劇了此前一直壟斷高新科技產業的歐美國家的焦慮,并以“引進5G技術威脅西方政治制度”為幌子,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抹黑、絞殺。2019年11月,針對德國熱議華為5G設備時涉及美國長期對德國政界的竊聽批評,美國駐德大使格雷內爾聲稱,“中國和美國無法在道德上相提并論”。2020年2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斷言,“中國正試圖通過其電信巨頭輸出其‘數字專制’,對那些還沒有采用他們技術的國家實行經濟報復”。但正如參會的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傅瑩當場回擊所言,中國改革開放后引入了諸多西方技術,但仍“成功地維持了自身政治體制”,因此美國政客指控的“技術威脅體制說”難以成立。

西方媒體對中國形象的刻意抹黑,反映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影響力擴大而增加的擔心,也折射出西方對自身政治體制僵化和政治極化的迷茫和不自信。特朗普上臺后,基于“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部分地收縮全球戰略,相繼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伊朗核協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萬國郵政聯盟等多邊條約或國際組織。而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創建亞投行,為金磚五國和上合組織注入活力,擴大“17+1”中國和中東歐合作框架,擴大參與國際治理,發揮了積極有為的負責任大國影響作用。經過2014-2015年的政策辯論和對安全危險的重新評估,2018年1月發布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指責“中國和俄羅斯企圖按照其專制主義模式塑造世界”,“從內部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秩序”,特朗普政府明確將戰略重點從反恐轉向大國競爭。可以說,中美貿易摩擦是美國強化對華競爭戰略的直接產物。與此相對應,美國媒體對華抹黑和指責激增。

西方國家以社交媒體、自媒體為主的新媒體平臺成為其對中國發動“無腦黑”攻勢的新戰場

20世紀80年代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冷戰勝利者的姿態乘勝向世界輸出所謂“民主”,不僅以硬實力強推人道主義干涉,更借助自由歐洲電臺、美國之音國際廣播及其他電視報刊宣揚西式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價值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西方國家在全球范圍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民主輸出時,更加注重利用新型社交媒體。在2010年爆發的突尼斯革命和2011年起持續至今的敘利亞危機中,推特、臉書等由美國主導的社交媒體平臺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信息全球化大勢下,西方國家嫻熟的媒體操控經驗和壟斷性的網絡技術,為其通過互聯網展開輿論攻勢奠定了重要基礎,在國際輿論場中形成了全方位的話語霸權。

西方國家為顛覆目標國政權,通常竭盡所能搜索、披露其負面信息,甚至不遺余力地編造謊言,以激化社會矛盾和民眾不滿,特別是煽動以青少年為主的互聯網用戶的反抗意識。尤其是在目標國大選期間,西方國家的媒體有針對性地為其支持的參選人進行形象包裝和輿論動員,揭露其他參選人的污點和惡行。當西方媒體受到目標國當局的管制時,西方國家政府多挺身而出,施壓目標國尊重所謂“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

在有關中國的報道中,西方媒體多刻意選取易引起爭議或誤解的新聞,忽略積極的正面新聞,以此博取受眾的關注,并通過持續偏見性的新聞塑造播下反華的種子。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能力的提升,以社交媒體、自媒體為主的新媒體逐漸取代傳統報刊、電視網絡成為公民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這一轉變一方面為中國百姓更快地獲取國內外資訊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網絡信息量大、轉載多、來源模糊、問責難,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散布不實信息,成為西方對中國發動“無腦黑”攻勢的新戰場。與境外社交平臺多利用CNN、BBC等主流媒體公眾號發布涉華不實信息不同,我國網絡治理體系嚴、問責處罰力度大,一些境外勢力往往通過“游擊戰”式注冊眾多小號的形式傳播和捏造事實。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從歷史和實際出發,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的合法權利,強調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和新時代脫貧攻堅、促民生、促發展的舉措,保證了廣大人民人權的充分物質保障。隨著改革的深化,中國人民的人權還將不斷深化和完善。相反,在人權問題上,美國采取了赤裸裸的雙重標準和實用主義立場。包括美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對“危害其國家利益”的言論都進行嚴格審查和管理,2013年斯諾登“棱鏡門”事件就是不可辯駁的例子。此外,特朗普政府頒發“禁穆令”、強行遣返非法移民、執法人員區別對待有色人種,對卡舒吉被害完全漠視,深刻體現了美國意識形態價值觀的虛偽性。

為何充斥著偏見和謊言的不實報道總能博得關注

盡管西方媒體對中國的“無腦黑”充斥著偏見和謊言,但此類不實報道總能博得不少中西方民眾的關注,以致以訛傳訛。究其根源,除了西方保守勢力不愿和不能正視中國的快速崛起之外,也與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勝階段,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然涉及利益關系的深度調整,觸及需求、供給、分配、發展等多方面的深層次矛盾。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出發,為了解決“發展起來后”的社會動態矛盾,政府職能的改革需要有建設性的輿論環境來進行客觀評價和反饋,以便更好地回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挑戰。但如果被西方鷹派保守勢力“帶節奏”,對黨和政府給予抹黑否定,必然妨礙國家的安定和發展,這凸顯了在意識形態領域增強“四個自信”的重要性。更應警惕的是,蘇東劇變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受到“歷史終結論”的鼓舞,不遺余力地將西方歷史范疇的所謂“自由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等觀念兜售給話語傳播能力孱弱的發展中國家,造成部分國家內部動蕩。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方興未艾的便利條件下,西方國家借跨國公司、國際組織、文化交流,將歐美生活方式、道德理念、宗教倫理灌輸給以青少年為主的受眾群體,力圖使處于思想觀念塑形期的青少年產生價值觀念上的認同牽引,并利用青少年盲目跟風從眾的心理大肆傳播關于政府的不實報道,沖擊政府公信力。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社交平臺已出現了一些人氣流量高的職業抹黑群體和商業網絡水軍。盡管我國已具備較完善的網絡信息管理法規體系,但由于他們多居住在境外,難以對這些有意散播或制造的不實信息進行溯源問責。為了擴大影響,一些網絡職業造假寫手采用在境內外社交平臺同步發布的手段來規避境內社交媒體的限制,在境外社交平臺購買廣告和推廣工具,有針對性地將不實信息精準投送給中文用戶,增加曝光量和關注度。互聯網具有隱匿性強、傳播面廣的特點,謠言一經傳出造成的消極影響短時間內難以逆轉。推特、臉書等平臺均以維護用戶言論自由的名義,縱容涉華不實言論大肆擴散;而在NBA莫雷事件、香港暴力示威活動中,對海外中國留學生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評論采取大規模封號的措施。

旗幟鮮明地揭露和反制西方政客的抹黑言行,搶占新媒體時代的輿論宣傳陣地

縱觀中國歷史,歷史上的強盛時期總是洋溢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精神和寬闊胸懷。我們要充分認識西方政客和媒體抹黑中國的危害,并對此給予針對性地揭露,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對善意的批評、意見、建議認真聽取,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及時揭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謠生事的言行。

首先,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深化改革攻堅期,西方對中國的無端抹黑無疑會在一定條件下激化社會矛盾,損害政府公信力,影響社會穩定。

其次,在互聯網媒體不斷發展、我國互聯網用戶低齡化的大環境下,西方反華政客和媒體對中國政府和政策的有意抹黑,極力污蔑中國在各領域付出的努力,企圖割裂黨和人民的關系。為此,我們需要加強青少年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提高其互聯網信息辨識能力。

最后,西方媒體對中國的“無腦黑”常常得到高度的曝光,導致長期接受偏狹信息的西方民眾誤讀誤解中國,積累了負面情緒。2018年,歐美一些大學關閉了作為文化和教育交流載體的孔子學院,非洲國家的一些民間團體也為所謂“中國資源掠奪”所蠱惑而舉行反華游行。在眾多涉華造謠者中,美國政客和媒體扮演著“扛旗者”的角色,尤其在當下借新冠肺炎疫情炒作種族主義的辱華言論,導致“黃禍論”死灰復燃。

我國的當務之急是旗幟鮮明地揭露和反制西方政客的抹黑言行,搶占新媒體時代的輿論宣傳陣地,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構建符合國際傳播特點的中國話語體系。在互聯網平臺上,我國應強化網絡主權意識,引導網絡輿論,警惕西方勢力通過網絡媒體進行思想滲透。通過多邊國際合作和民間外交,讓世界聽到更多真實的中國聲音和中國故事。同時,要強化互聯網信息法治化管理,對西方的“無腦黑”給予公開透明的回應,增強政府信息的公信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健康而充滿活力的國內外輿論環境。

(作者分別為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教授;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經濟全球化波動的政治效應及中國的戰略應對”(項目編號:17ZDA16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求是》,2020年第4期。

②《世衛組織:中國及時分享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信息》,《人民日報》,2020年1月23日。

③《停靠中國、日本、柬埔寨,這三艘郵輪命運大不相同》,《半島晨報》,2020年2月23日。

④《美國政府這次對日本太不厚道》,《環球時報》,2020年2月21日。

⑤《特朗普發怒后美國拒絕安置感染的僑民》,《參考消息》,2020年2月24日。

⑥駱郁廷:《西方“普世價值”的悖論及其現實危害》,《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年第2期。

⑦《中國“朋友圈”不斷擴大》,《人民日報》,2017年3月14日。

⑧胡惠林:《國家意識形態安全關系:“新冷戰”趨勢下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策論》,《學術月刊》,2018年第10期。

⑨宋小紅:《認清西方“普世價值”滲透的實質》,《紅旗文稿》,2019年第9期。

⑩《彭佩奧宣稱中國共產黨給全世界帶來挑戰》,《環球時報》,2019年10月31日。

責編/韓拓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