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羅立彬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疫情正在全世界擴散,全球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061550例,死亡440290例。疫情何時能夠被控制住,仍然不確定。
從國內環境來看,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已經轉向了常態化階段,而且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輸入型疫情風險依然存在,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松,既要防止反彈也要防止擴散。疫情防控未取得最終勝利之前,始終會對國內經濟增長造成總量方面、結構方面的影響。即便存在“轉危為機”的空間,且有促成線上經濟、線上教育等新業態的生成,但總體來看疫情還是會給經濟社會運行和發展帶來更高的成本,也會對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壓力與更多的挑戰,不確定性明顯增多。
從國際環境來看,一方面各大國際組織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紛紛給出悲觀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4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20的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發達經濟體-6.1%;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為-1%;世界銀行6月8日公布的2020年第6期《全球經濟展望》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5.2%,發達經濟體-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5%。另一方面,從一個更長期的角度看,中美兩國經濟競爭性也在增強。1980年的美國是一個典型的資本豐裕型的經濟體,勞動力和資本占世界比重分別為5.9%和22.5%;而當時的中國則是一個極為典型的勞動力豐裕型經濟體,勞動力和資本占世界比重分別為23%和1.8%,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補性非常明顯,基于兩個大國形成的垂直分工體系也在后來幾十年當中的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巨大的動力。到了2018年,美國依然是資本豐裕型的經濟體,勞動力和資本占世界比重分別為4.8%和19.7%;但是中國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已經成長為一個資本豐裕型的經濟體,勞動力和資本占世界比重分別為20%和26.6%。這就意味著,中國和美國之間現在已不再呈現出幾十年前非常典型的互補性特征,而競爭性關系更加明顯。同時,兩個國家在全球化經濟分工體系中,也從當初的垂直分工轉向更多呈現出水平分工的特征,由于美中兩國分屬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這樣一種全球化中分工格局的的變化會帶來較大影響,需要適應甚至調整,也需要時間。
基于以上分析,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疊加疫情的影響,中國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的確面臨著“風險挑戰前所未有”這樣一個大背景。
但誠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指出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我們有獨特政治和制度優勢、雄厚經濟基礎、巨大市場潛力,億萬人民勤勞智慧。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備諸多優勢,比如“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這一點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也得到了極大的體現。我們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這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所采取的疫區集中封鎖+全國各地支援的模式,對于應對那些突然大規模暴發且充滿未知的公共衛生事件沖擊時,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治理框架進行推廣應用。
其次,中國具有雄厚經濟基礎和巨大市場潛力。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在中等收入階段就成為規模巨大的經濟體。2019年,中國人均GDP1萬美元,是一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但同時中國的GDP總量為99.1萬億人民幣,占全球比重高達16%,是一個大規模經濟體;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同時具備“人均中等,總量巨大”兩大重要特征的經濟體,前者意味著中國有潛力,后者意味著中國有引力。因此,在全球化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背景之下,中國應該是有能力吸引集結全球優勢資源發揮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這也是中國非常獨特的優勢。
再次,中國有億萬人民。中國人民愛儲蓄,即使是在人均收入不足200美元的貧窮時代,都可以保持40%的儲蓄率。中國人又重視教育,有“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優秀傳統文化。儲蓄成為投資的來源,教育帶來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兩者都成為經濟長期增長的源泉;中國人民勤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始終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勞動生產率,2009年12月,“中國工人”作為一個群體入選美國《時代》年度人物,稱“中國千千萬萬勤勞堅韌的普通工人”是帶領世界走向經濟復蘇的首要功臣;中國人民善于競爭也善于合作。區域間相互競爭的獨特制度特征促進了經濟高速增長,而當下“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又體現了中國人善于合作的能力。正是有億萬人民做后盾,中國才能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韌性,才能形成應對風險挑戰的強大動力。
因此,只要直面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中國的發展必將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