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政策解讀 > 正文

鄉村社會建設: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重點

為了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奪取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面勝利,就必須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脫貧攻堅今年必須收官,但是扶貧工作今后仍將繼續,只是以后的扶貧工作必須轉換思路,轉變解決貧困的方式方法。

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是階段性的,即將告一段落。但是,扶貧工作必將是長期的。因此,必須把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起來,將扶貧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一體化推進。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的現有成果,不斷提升扶貧工作質量,建立長效機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對脫貧攻堅的一種延續和深化。

當然,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更高、更深遠的戰略抉擇,它又不能僅僅停留在鞏固提高扶貧工作這一單一的工作內容上。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鄉村是否振興關乎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其深遠歷史意義無須贅述。

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不僅是“三農”工作重心和主要內容的轉變,而且是“三農”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根本轉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立足長遠,循序漸進,采取系統性實施、協同式推進方略。所謂系統性實施,就是貫徹落實鄉村全面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所謂協同式推進,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跟城鄉融合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一致。脫貧攻堅必須一個一個地啃硬骨頭,精準到貧困個體,它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個體式的,它就像一場針對貧困個體的“殲滅戰”。而鄉村振興則從個體轉向社會,通過鄉村社會建設實現鄉村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它的工作方式方法必然是社會式的,它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社會性工程。

實現鄉村振興重在社會建設

鄉村振興固然是鄉村的全面振興,但并不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平均用力。鄉村振興,必須社會建設先行。當今鄉村社會正處在個體化轉型之中,必須重視和切實解決這一鄉村社會的基本問題,如此鄉村振興這個美好的大廈才會因為具有牢靠的鄉村社會基礎而愈加堅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制度、政策和資源的供給,更需要鄉村社會自身的主動承接和積極配合。為此,必須把鄉村社會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內容和頭等大事來抓。

關于鄉村振興,人們對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談論得比較多,但對鄉村社會建設討論得少。在許多地方實踐中,也主要是關注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鮮有注重鄉村社會建設者。需要指出的是,鄉村振興中的“鄉村”,不是一個簡單的地域或空間概念,而是指鄉村社會,所以鄉村振興是指鄉村社會的振興。在以往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人們簡單地把“鄉村”與“農業”、“鄉村發展”與“農業發展”相提并論,很少有人把鄉村視為一個社會的概念加以理解和認識,更不要說將此認識上升為一個共識性政策并加以實施。如果不能將鄉村視為一個社會的概念,并將鄉村作為一個社會共同體進行建設,即便在經濟上用盡全力,也將事倍功半。

因此,鄉村振興重在鄉村社會建設。而鄉村社會建設的關鍵,是把原子化的個體農民重新聯結起來,讓他們重新嵌入鄉村社會。當前將農民重新聯結起來的有效路徑,主要是組織、社區和文化等方式。農村需大力培育和發展各種社會性組織,農民通過參與這些組織,實現相互聯結。同時,鄉村社會建設還必須著力于農村社區建設。農村社區既是農村社會服務管理的基本單元,更是鄉村社會的重要組成單位,要通過鄉村公共文化建設,增強鄉村認同感、歸屬感,能夠培育鄉村公共意識或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是一個共同體或社會的靈魂。一個社會的公共精神越發達、越充分,這個社會的環境和氛圍就越好,每個社會成員所享有的社會資源和公共福利就越多。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鄉村文化建設就是“鑄魂”工程。這個“魂”,便是公共精神或公共性。有了公共精神或公共性的鄉村社會,是有內核的社會;有了公共精神或公共性的社會,才是能生產“鄉愁”的鄉村社會。

總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但要把鄉村社會建設納入其中,作為首要內容來抓,而且要把鄉村社會建設貫穿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過程。

鄉村振興必須給鄉村“賦權增能”

在大力進行鄉村社會建設的同時,必須給鄉村社會“賦權增能”。不但要讓鄉村社會充滿活力,還要讓鄉村社會有行動力,恢復和提升鄉村公共物品的合作供給和自我生產能力,培育和改善鄉村社會自我治理能力,最終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我國以往的農村建設實踐,大多采取外力推動、資源注入、社會動員等方式,農村建設的主體基本上是消極被動的,沒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以致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認真汲取過往的經驗教訓,加強對鄉村社會的“賦權增能”,改革和創新社會體制,建設一個有生機、有活力、有希望、有尊嚴的鄉村社會共同體。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鄉村社會   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