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我們要以大歷史的眼光、長周期的思維,以全面、辯證、長遠的觀點來認識、審視和把穩經濟工作的“非常背景”。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造成制造業下滑,旅游服務業大幅收縮,實體經濟供需兩端受損,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劇烈動蕩。
大危機往往蘊含著大分化、大調整、大機遇。疫情沖擊倒逼催化了“宅經濟”、在線教育、智慧醫療、直播帶貨等為代表的線上消費。通過線上載體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力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線上消費是經濟內循環“生力軍”,創造機遇、引領帶動。目前數字經濟成長速度快于傳統經濟2-3倍,是一種引擎性的力量。疫情之下,雖然消費受到暫時抑制,但消費需求并沒有消失,消費旺了,產品才有出路,復工復產才能達產增產。需求端消費逐漸回升為線上消費提供了發展機遇,隨之帶來的網約配送員、全媒體運營師、供應鏈管理師等“新就業形態”脫穎而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每次“指尖輕觸”新的生活方式,都蘊藏著數以千百萬計的新興就業崗位。可以說,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拉動力”,消費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線上消費是經濟內循環“助推器”,良性循環、穩步推進。消費方式的轉變、消費總量的增長、消費結構的升級,其意義不僅在于自身從弱到強的提質增效,更在于它的價值是為“百業賦能”,能夠對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發揮“乘數效應”,促進更多從有到優的升級。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為主的“新基建”應運而興,同時“反作用”于線上消費,筑起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和平臺。這實際包含著優化供給結構、打通產供銷環節、暢通經濟循環的發展邏輯。
線上消費是經濟內循環“價值鏈”,化危為機、轉型升級。“危”和“機”是同一件事的兩個側面,關鍵在于尋找到轉變的最佳契合點。從購物到服務,從生產到消費,“疫情影響”全面提升了“線上”“云上”的進程,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趨勢愈加明顯,滿足消費者需求和經濟轉型升級需要愈加迫切。線上消費通過協同合作從供給側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從深層次上解決供需錯位問題,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提高內循環的能力、小循環的活力、微循環的動力,推動大中小企業、內外貿配套協作,各環節協同發展,從而創造更大的綜合效益和社會價值。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只“黑天鵝”,線上消費是危中求機、牢牢把握化危為機主動權的“新動能”,其為“上下產銷對接”疏“堵點”,為產業消費“雙升級”接“斷點”, 促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作者:鄭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