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權威解讀 > 正文

王利明:民法典合同編的中國特色

合同編共計526條,幾乎占據民法典的半壁江山——

合同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在現代市場經濟法治保障中發揮著最為基礎性的作用。我國民法典合同編一共分為三個分編(通則、典型合同、準合同),共計526條,占民法典條文總數的40%以上,幾乎占據民法典的半壁江山,在民法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合同編是在系統總結我國合同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植根于中國大地,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經驗的總結,彰顯了中國特色,也回應了我國經濟生活、交易實踐的需要。合同編的中國特色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體系結構上的重大創新。我國民法典的分則體系設計并未采納德國、法國和瑞士的立法模式,并沒有設置債法總則,而是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保持了合同法總則體系的完整性和內容的豐富性,這是對大陸法系民法典體系的一種重要創新。同時,為避免債法總則功能的缺失,合同編規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債法總則的功能,合同編新增了70個法條,其中將近三分之一涉及有關債的分類以及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債的規則。

具體而言:一是在合同的履行中規定了債的分類,補充了多數人之債(按份之債和連帶之債)、選擇之債、金錢之債等規則,為合同編發揮債法總則的功能創造了條件。二是合同編中嚴格區分了債權債務與合同的權利義務的概念。三是借鑒法國法和英美法的經驗,規定了準合同。我國民法典合同編第三分編對準合同作出了規定,其中規定了無因管理、不當得利制度,我國民法典合同編設立準合同分編,不再在債法中割裂各種債的發生原因,而使得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制度與合同制度有效聯系,并充分考慮法律適用中的不同情形,從而實現了對法定之債與意定之債的整合。

合同編發揮債法總則的功能,這種體系上的創新既避免了設置債法總則所可能導致的疊床架屋,同時也便利了司法適用,避免法官找法的困難;另外,此種立法設計也可以在規定債法總則共通性規則的基礎上,保持合同法總則體系的完整性,這也有利于更好地解釋適用合同編的規則。

兼顧了合同嚴守、合同自由和合同正義的關系。我國合同編將合同嚴守作為最為基礎的價值,民法典第465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編強調合同對當事人的約束力,并通過合同的履行、保全、解除、違約責任等制度、規則,督促當事人遵守合同。合同法是自治法或任意法,合同的成立和內容基本取決于當事人意思自治。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私法自治,充分鼓勵交易,維護交易安全。合同編從合同的訂立到履行都強調了增進合同自由和私法自治這一宗旨,有力調動了市場主體從事交易的積極性。合同編在保障合同自由、合同嚴守的基礎上,也注重維護合同正義,如規定了情勢變更、不可抗力解除和免責、打破合同僵局以及違約金調整等規則,這些規則不僅填補了現行《合同法》的漏洞,而且為解決因疫情等原因而產生的合同糾紛提供了基本依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強化了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古典的合同法理論認為,“契約即公正”,也就是說,合同自由可以自然導向合同正義,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進行交換,這種關系對于雙方都是公正的,也有利于創造財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然而,合同自由并沒有也不可能完全實現社會正義,由于信息不對稱、競爭不充分、集體合作規模大等原因,市場不能夠完全自發、有效地配置資源,有時無法通過自發的合同交易實現社會財富的最有效流通,尤其是不能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關愛。

因此,我國民法典合同編強化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與關愛,彰顯了這一實質正義和實質平等的要求。必須說明的是,合同編強化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是為了體現實質正義和實質平等,但不是說放棄了形式正義和形式平等,而是說在弱勢群體保護上,合同編既要維護形式公平,也要實現實質公平,對弱勢群體之外的主體,仍要以形式平等為原則。

突出對民生的保護。合同編在保留《合同法》所規定的15類典型合同的前提下,新增了四種典型合同,其中專門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這主要是考慮到物業服務對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重要性,與廣大業主的權益密切相關。在該章中,合同編明確規定了業主單方解除權、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物業服務人的安全保障義務、物業服務人的相互交接等問題。為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合同編在租賃合同一章中進一步完善了買賣不破租賃規則(第725條)、優先購買權規則(第726條)、承租人優先承租權規則(第734條)、承租人死亡后共同居住人的繼續承租權規則(第732條)等,這都有助于加強對承租人的保護,有利于實現租售并舉的住房制度改革。

貫徹了民商合一的原則。我國歷來采用民商合一的立法體例,這在合同編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合同編秉持“民商合一”的立法傳統,將許多商事法律規范納入其中,如融資租賃、保理、倉儲、建設工程、行紀等合同,都是典型的商事合同,其他一些典型合同也既包括民事也包括商事合同規則。合同編通則中的規則也同樣采取了民商合一的原則。此外,為了改善營商環境,合同編進一步補充完善了所有權保留買賣、融資租賃、保理等具有擔保性質的規則,并協調了合同性擔保權利與擔保物權之間的關系。例如,合同編在買賣合同中明確確定,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641條),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各類擔保的受償順位問題。

彰顯了綠色原則。21世紀是一個面臨嚴重生態危機的時代,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不斷受到嚴峻挑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合同編直面這一問題,充分貫徹了綠色原則。例如,民法典第509條規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這就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在合同履行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和破壞生態。再如,民法典第558條規定:“債權債務終止后,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等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舊物回收等義務。”此外,在買賣合同中,合同編還明確規定,沒有通用方式的,應當采取足以保護標的物且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包裝方式(第619條),出賣人負有自行或者委托第三人對標的物予以回收的義務(第625條)。

增加了電子商務的規則。近些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無論是交易數量還是總規模,我國都居于全球首位。為適應電子商務交易發展的需要,合同編中增加了有關電子商務的規則,如針對電子合同本身所具有的無紙化、數據化等特點,民法典第469條規定:“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合同編在合同訂立部分還增加了通過互聯網方式訂約的特別規則,民法典第49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這就對合同的成立時間進行了特別的規定。民法典第512條還就通過信息網絡訂立的電子合同標的物的交付時間作出了特別規定。這些規定都回應了互聯網時代交易的需求。

合同編的中國特色使得合同編更加符合國情,更能回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求、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也更能把握中國的時代脈搏。因此,合同編更能為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更能使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

[責任編輯:焦楊]
標簽: 合同法   民法典   公平正義   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