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現實路徑

【摘要】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中央考慮全局、審慎選擇、應對世界經濟新格局的戰略舉措。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應以制度集成創新為牽引力,推動自由貿易港建設與其他國家戰略實現聯動共振,形成合力,穩步推進。

【關鍵詞】自由貿易港  對外開放  制度優勢  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

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時隔兩年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關鍵一招”。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是逐步演化、不斷完善、最終確立的。從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在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不斷演進和成熟的過程中,從自由貿易試驗區到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戰略部署也在逐漸形成。從時間軸來看,2013年9月29日我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設立,此后2015年、2017年又設立第二批、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基本上形成了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的“1+3+7”自貿試驗區“雁陣”格局。在此背景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不難發現,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與實踐不斷演進的結晶,既有科學的理論根基又有堅實的實踐支撐;是新時代新思想的偉大踐行,承擔著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歷史使命。

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鍵樞紐。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黨中央著眼于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自由貿易港作為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首要的任務就是聯動和融合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連通的先決條件是,要素跨境流動的便利和自由化。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目標就是對標國際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實現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往來自由便利及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梢灾v,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設計不僅考慮了傳統國際經貿往來的特點,更兼具數字經濟時代的思維和視野。在全球經濟網絡中,某一個網絡節點要素流動效率高于周邊其他地區,資源便會向這個網絡節點集聚從而獲得更高的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其結果就是,該網絡節點成為連接國內資源、市場與國際資源、市場的關鍵樞紐。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謀劃和部署,海南自由貿易港無疑要在新時代擔當這一重要角色。

引領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先行“頭雁”。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審慎部署和實施的。因此,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5年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從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演進歷程來看,自由貿易港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對外開放,而且還要構建全方位的開放新體系。從戰略目標來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就是要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從政策延續性來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精華的汲取與凝練,但在實現路徑上不再是漸進式地趨同國際先進水平,而是開放力度一舉達到(或接近)國際最高水平。從角色定位來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以傳統轉口貿易和加工制造為重點,而是以發展國際旅游、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這與自貿試驗區設立之初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開展貨物貿易便利化的定位是有顯著差別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制度集成創新,是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實踐過程中逐漸顯現的最大訴求。通過自貿試驗區摸索出改革創新的方向,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落地并不斷豐滿,實現自由貿易港與自由貿易試驗區之間的有效連通,從而建立起以自由貿易港作為“頭雁”的中國全面開放平臺“雁陣”格局。

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優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之后,社會各界關于在哪里建設自由貿易港開展了諸多討論和推斷,最終中央選擇了海南。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最開放的平臺,必須要兼具區位、制度和發展優勢,但也要考慮風險防控。因此,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權衡各種條件和因素之后的最優選擇。

一是區位優勢。離島資源,是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天然優勢。黨的十九大之后,汪洋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建設自由貿易港要充分利用我國離島資源豐富的優勢。縱觀國際著名的自由貿易港,海南兼具香港和迪拜的特點和優勢。海南,類似香港,是天然的離島,全島為自由貿易港,即具備天然的優勢實現“一線放開”“島內自由”。同時,海南與迪拜有相同的特點,即均需要與母體經濟進行明確的分割,即“二線管住”。根據國際自由貿易港的實踐經驗以及保護母體經濟體系不被沖擊的需求,離島優勢可以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既便于封關運作實現“一線放開”“島內自由”,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二線管住”提供天然屏障。背靠粵港澳大灣區,是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另一個重要的區位優勢。海南省與廣東省一衣帶水,歷史淵源深厚,文化習性共通,完全具備協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2017年末,粵港澳大灣區人口接近7000萬,GDP超過10萬億元,約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2.17%,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而且,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級的港口群、機場群,發達的高鐵以及高速路網絡,是全球物流樞紐;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和集群,是全球制造業中心;集聚了眾多國際領先的互聯網及信息技術企業,是互聯網新技術、新興產業的發源地。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所需的母體經濟支撐,可以從大灣區源源不斷地輸入。另外,海南與香港地理位置接近,既便于從香港借鑒先進的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經驗,又可以打造“中國特色范本”的自由貿易港,與近在咫尺的香港的自由貿易港交相輝映,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兼容并包、全面開放的決心。還有,海南位于大西洋與印度洋的要沖之地,是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推廣和實施的絕佳之地。因此,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可以充分銜接“一帶一路”沿線資源,讓沿線各國廣泛受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是制度優勢。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制度優勢包括國家體制、海南經濟特區以及自由貿易港自身三個層面。國家體制層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上依然是成功的關鍵。海南是黨中央部署的唯一一個我國內地的自由貿易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并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要從大局出發,支持海南大膽改革創新,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舉國之力,支持海南,任用國內先進地區的領導干部,選派國家部委及上海、廣東等地自貿試驗區骨干人員掛職,加快自由貿易港立法,政策支持力度超乎想象。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歇,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央的決心就是最大的戰斗力,集中優勢力量的動員能力會極大彌補海南經濟基礎薄弱、建設經驗不足的弱勢。這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成功的最大保障。當然,海南作為經濟特區,自身也有突出的優勢。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最早的對外開放陣地,是最早的體制機制“試驗田”、最具有影響力的對外開放“窗口”。經濟特區通過40多年的運轉,在國際市場上和跨國企業間形成了很高的認可度。中國的經濟特區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代名詞。在海南經濟特區建設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的政策“疊加效果”會最大限度釋放。而且,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來,也積累了豐富的制度創新經驗,加之又是我國唯一的全域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制度創新經驗和平臺是具備的。此外,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自身具有無可比擬的制度優勢。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與之配套的政策體系無疑蘊藏著巨大的政策紅利。中央用“看得見的手”讓海南“獨享”這份政策紅利,從而彌補現階段海南吸引集聚市場資源的弱勢,并通過高質量高標準的市場開放逐漸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增長極效應。

三是后發優勢。相比鄰近省份或全國其他自貿試驗區,海南的經濟規模、產業基礎確是短板。但正因如此,反而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反向優勢”。首先是“白地優勢”??紤]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中前所未有的嘗試和最高水平的開放,傳統的經濟發展因素和特質越少,新的政策體系和開放格局就越少碰到阻礙。之前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來的就是傳統利益格局和經濟發展模式的困境。相對而言,“白地”有利于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通過制度變遷直接跨過初級階段,進入高起點高標準的制度規劃和設計,而且有利于對沖高度開放衍生的風險,將對原有經濟體系的沖擊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就是很好的例證,通過諸多政策突破,帶動國際國內的醫療健康企業集聚,但并不會對我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帶來沖擊和混亂。其次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后發優勢”。產業發展也存在“路徑依賴”問題,當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格局形成之后,要實現轉型升級事實上是比較困難的,究其原因是本地企業通過之前產業分工獲利的成本和風險要低的多,缺乏動力去改變原有的利益格局。因此,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產業轉型升級是存在后發超越路徑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明確提出不以轉口貿易和加工制造為重點,而是重點發展國際旅游、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就是典型的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來激發后發優勢的案例。還有就是制度集成創新的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可以這樣理解,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而自由貿易港的核心任務就是制度集成創新。要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形態,需要更高質量更高標準的制度創新。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經驗表明,區塊分割,沒有整體連片,是阻礙制度集成創新的因素之一。盡管海南設立自貿試驗區比較晚,但是起點高、謀劃遠,是我國現階段唯一的全域自貿試驗區??臻g上的整體連片為制度集成創新提供了必需的物理載體。這是全國其他自貿試驗區所不具備的。

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現實路徑

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任重而道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行穩致遠,久久為功”。可見,自由貿易港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絕非海南一省之任務,必須統籌全局資源,調動舉國力量。因此,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現實路徑可以總結為,以制度集成創新為牽引力,推動自由貿易港建設與其他國家戰略實現聯動共振,形成合力,穩步推進。

一是與自貿試驗區聯動。從現實條件來看,海南全域既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又是自由貿易港;從發展歷程和開放程度來看,自由貿易港是比自貿試驗區更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兩者之間具有內在聯系,不可割裂,其聯動關節就是制度創新。實現路徑就是,建立自由貿易港和自貿試驗區之間制度創新成果的“雙向復制”機制,推動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模式向平行雙向模式轉變。之前,商務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其他自貿試驗區施行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诽岢隽诉m用于海南自貿試驗區發展的其他自貿試驗區施行的制度創新政策。聯合商務部等18部門,將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經驗“組合式”批復給海南自貿試驗區,有利于縮短審批時間、節約行政成本。同時,若可以進一步打通自貿試驗區之間制度創新經驗的“雙向復制”,將更有利于提高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的效用和效率。而且,“雙向復制”機制除了可以在自貿試驗區之間進行,也可以拓展到自由貿易港和自貿試驗區之間。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改革過程中率先形成的新一輪制度創新成果,也可以共享給其它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雙向復制”機制,打通了自由貿易港和自貿試驗區之間的聯動,必然會促進更多制度集成創新成果的產生。

二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就是最便捷、最可靠的支撐。海南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位置最接近,香港國際領先的自由貿易港運行經驗,廣東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產業基礎,都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首先,實現基礎設施連通。海南與粵西的湛江一海之隔,只需打通瓊州海峽通道,就可以實現海南與大灣區的地理連通,便可以接入大灣區的資源網絡。同時,加快布局兩地之間的海上及空中交通網絡,將海南的海運及空運體系納入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體系一并規劃,形成整體性、系統化的海南—大灣區基礎設施共通格局,有利于要素資源高效流動,推動兩地互濟共進。其次,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海南島內可以高起點布局更高層級的產業,但是不能缺少基礎產業的給養。海南在基礎產業上的短板,完全可以由粵港澳大灣區來補齊。兩地聯動,大灣區的基礎產業通過海南自由貿易港最便利自由的大通道實現成本降低和效能提高,海南自由貿易港獲得源源不斷的資本、技術、人才及管理制度的支持,為價值鏈更高層級的產業發展提供營養,穩步推進高質量高標準的建設目標。最后,形成港口組合聯動。在全國范圍內,惟有粵港澳大灣區同時擁有優質的港口群資源和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經驗。海南可以通過“虛擬組合港”的形式實現與大灣區港口群的功能互補與對接,優化港口群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兩地港口服務一體化,數據共建共享,打造瓊—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港群。

三是與“一帶一路”倡議聯動。自由貿易港是連接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關鍵樞紐。海南與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可以視為內部連通,而與“一帶一路”倡議聯動則是外部協同。自由貿易港要成為國際經貿的核心網絡節點,就必須實現便捷自由地“引進來”和“走出去”。從地緣優勢來看,海南“引進來”的方向首先考慮東南亞國家。我國已經和東盟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海南自由貿易港完全具備條件成為對接海外各類自貿園區,服務我國與東盟經貿自由化的理想平臺。從策略上分析,不僅要“引進來”跨國企業,更應重視國際組織、國際勞工及國際標準的引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97份合作文件。海南應利用博鰲論壇的影響力,推動重要的“一帶一路”國際組織落戶。向東南亞國家開放勞工標準,引入“菲傭”等生活服務類勞工,引入東南亞國家的服務標準,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社區,吸引全球商旅人士來海南旅居。與此同時,大膽探索“飛地經濟”模式,打造“走出去”的產業園。自由貿易港的稅收稅制國際化以及跨境資金流動便利自由化等優勢完全有條件讓海南成為企業“走出去”理想地。大膽探索“飛地經濟”模式,提供特定區域打造“走出去”產業園,采用“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經濟管理職能交與國際知名企業執行,教育、醫療、人才、國際化社區等社會治理引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管理,真正打造一個多元化的國際產業園,將自由貿易港的制度優勢發揮到極致,打造全國企業“走出去”最便利的環境和平臺。

(作者分別為中山大學副校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助理、副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微觀管理體制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8BJY188)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4月13日。

②《習近平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新華網,2020年6月1日。

③裴長洪、劉洪愧:《習近平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2018年第2期。

④符正平、王海平等:《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中國港口》,2018年第5期。

⑤《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新華社,2020年6月1日。

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人民日報》,2017年11月10日。

⑦史欣向:《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海口日報》,2018年12月4日。

⑧李善民等:《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藍皮書(2018—2019)》,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9年。

⑨《推進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建設再添動力》,《經濟參考報》,2019年4月23日。

責編/銀冰瑤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