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內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黨內治理現代化該如何發力成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為此,我們需要深化和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保證執政黨的公權力為民所用;借助德治和法治并舉的治黨方略,有效提升黨內治理能力,最終實現黨內治理現代化的目標。
【關鍵詞】黨內治理 為民執政 公權公用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并明確提出了總體要求和總體目標。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因而黨內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內治理現代化是我們黨運用現代化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根據黨的性質、理念、使命和黨內法規,綜合整治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的活動,以實現我們黨內部政治運行機制和治理能力的自我優化升級。在新時代背景下,治國必先治黨,只有實現了黨內治理現代化,才能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總目標的實現。
為民執政是實現黨內治理現代化的動力源泉
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本性。因此,我們黨必須根植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我們黨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因而肩負著表達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利益的重要責任。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是為民執政的黨。
在成立之時,中國共產黨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立黨的宗旨,把人民群眾的期待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在執掌國家政權之后,中國共產黨沒有忘記革命年代時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執政初心、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而且明確地認識到自身掌握的公權力是由人民賦予的,因而格外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努力維護人民群眾各個方面的正當利益。黨的十九大報告直接點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繼續前行的動力正是源于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人民群眾是決定黨的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黨執政的價值導向就是為民執政。
因為我們黨是為民執政,所以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應當由人民來評判。只有這樣,為民執政的理念才不至于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或者只徒具形式。從根本上說,為民執政就是我們黨要以人民為中心,嚴格確保公權力為民服務,將解決好關乎人民群眾福祉的民生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中心任務來落實,并主動接受人民的監督。
公權公用是推進黨內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因素
權力可以為惡也可以為善。只有對公權力進行制約,才能保證公權力的向善性,從而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能夠為人民服務。因此,推進黨內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就是確保執政黨所掌握的公權力為民所用。從建黨之日起,我們黨就將“立黨為公”作為對人民的承諾。在取得執政地位后,我們黨擔負著極其重大的執政責任,因而也擁有了相當大的公權力。但公權力只能姓“公”,黨員干部不能用其謀取個人私利。只有嚴格做到公權公用,才能切實保證公權為公。
當前,黨員干部的腐敗無疑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腐敗的實質即是對公權力的私用和濫用。一些黨員干部禁不住利益的誘惑,鋌而走險,貪污受賄,嚴重地損害和破壞了黨的執政形象。要杜絕各類腐敗現象的發生,就要保持黨所掌握的公權力具有向善性,防止公權力的異化和濫用,全面從嚴管黨、從嚴治黨,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令公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能夠確保掌握的公權力向善和為善的執政黨是善治的執政黨。我們必須明白,執政黨掌握的公權力是關乎人民群眾福祉的公器,理應公用。為此,黨員干部應當具備守信立德和履職盡責的道德觀念和政治美德,堅守初心和使命,禁錮私欲和邪念,廉潔奉公、勤政為民。
德法并舉是助力黨內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德治和法治是實現黨內治理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兩大手段。道德是一種內在自律,法規是一種外在他律。因此,德治主要依靠的是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等內化形式,是一種“軟約束”;而法治主要是憑借強制手段,通過外在力量強制遵守,是一種“硬約束”。
黨內治理的德治方略主要是以道德感召力等來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干部,從而提升黨內政治生活水平。道德具有立黨興黨的重要作用,嚴格的道德自律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關鍵所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由于德治方面的缺失,一些黨員干部在精神上“缺鈣”的現象比較嚴重,各類腐敗問題時有發生。事實上,在黨內治理中,思想覺悟和道德情操是防范黨員干部違規違紀的內在防線。為此,需要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對我們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紀律作風和優良傳統的充分展現,將基本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準則內化為黨員干部的道德自覺,從而影響黨員干部實際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此外,還要建立科學的黨員干部道德評價機制,將黨員干部的道德考核評價結果作為選拔任用和獎勵懲處的重要依據,對注重道德修養的黨員干部給予物質或精神方面的激勵,努力營造和維護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環境。
黨內治理的法治方略主要是借助法治思維推進黨的建設。將法治的一般原則和機制貫徹到黨內生活之中,是黨內治理邁向現代化的鮮明特征。依法治黨不僅是在一般意義上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而且還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必須嚴格按照黨章和相應的黨內法規開展各類黨務活動。依法管黨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體現,其目的在于通過完備的制度體系和有效的運作機制,將黨內權力的運行和監督納入法治化軌道,防止黨內權力被恣意濫用,從而實現黨內生活的法治化。法治方略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杜絕公權私用現象的發生,并能實實在在地將黨內治理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為了促進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問題,一方面,要加強黨員干部法治觀念的培育,讓黨員干部明確認識到權力應當在陽光下運行、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切實做到依法治黨;另一方面,要通過嚴格執法,強化黨內法規的執行力度,實現強有力震懾。此外,還應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及其執行監督體系建設,著力提升黨內法規制定的科學性、現代性和民主性。
實際上,以德治黨和依法治黨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二者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因此,在德治和法治相結合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必須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既要使以德治黨的過程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黨的過程,也要使依法治黨的過程成為踐行以德治黨的過程。只有德治和法治并舉、內在的“軟約束”與外在的“硬約束”有機結合、雙管齊下、剛柔并濟,才能切實地推動黨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斷走向現代化。
(作者為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陳松友、 李雪:《制度治黨:推進政黨治理現代化的路徑選擇》,《貴州社會科學》,2017年第9期。
②羅許生:《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機制建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年第6期。
③劉奇:《黨風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分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年第3期。
責編/刁娜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