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方針,嚴把政治關、廉潔關、素質能力關,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及時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發現出來、任用起來。“優者獎”一詞首次提出,充實了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豐富內涵,也必將成為燃動干部擔當作為的“新引擎”。
樹好“風向標”,在“辨優識庸”上花力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樹立“優者獎”的新導向,就要明確“優”的標準,在考核標尺上打上精確刻度,將能者、優者、庸者、劣者逐一識別。同時,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層級、不同崗位干部實際情況,立體化多維度為干部精準“畫像”,真正讓“優者獎”有據可依。例如,就“德”而言,細化為政治素質、遵規守紀、工作作風等要素;就“勤”而言,可分為出勤情況、加班加點情況等;就“績”而言,特別注意黨員干部在危急關頭、關鍵時刻的突出作為和表現,從而有效防止在辨優識庸的過程中“一鍋煮”“一刀切”。
吹響“集結號”,在“優盡其用”上求實效。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實行“優者獎”,“獎”不是目的,“用”才是關鍵。讓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干部“優盡其用”,就能真正發揮“獎”的作用。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就要突出“實在、實干、實績”標準,對敢闖敢試的干部“開綠燈”,對能力出眾的干部“給位子”,對埋頭苦干的干部“兜住底”。只有讓組織部門主動為干部的職業生涯“牽腸掛肚”,廣大干部才能真正“胸有成竹”干事創業,從而形成“優盡其用,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釋放“優者獎”的乘數效應。
建強“孵化器”,在“以優促優”上下功夫。不日進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強干部教育培訓,使廣大干部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專業能力、實踐本領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當前,新時代的新形勢帶來了新挑戰,優者不一定永遠優,一個優者也遠遠不夠。倘若沒有促優者輩出的培養機制,優者也能變成庸者。組織部門正是優者的伯樂,不僅要慧眼識“優”,更要注重源頭培養,精心育“優”,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理論和實踐雙管齊下,著力破解黨員干部本領恐慌、能力不足等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干部擔當作為的精氣神,讓你追我敢、以優促優、優者更優的良性循環成為推進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的“催化劑”。(作者:閆文樂)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