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林善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多措并舉擴消費,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推動消費回升。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當前,如何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鼓勵消費、支持消費,把抑制延期的消費潛力迸發出來,為整個經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向好、實現“六穩”“六保”目標任務的重要抓手和關鍵舉措。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紓困政策。一是對受疫情影響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包括貼息與擔保、稅收延停繳、現金支持等。二是對家庭提供現金補貼,包括一次性現金補貼、新增失業救濟金、工資一定比例的補助等。對家庭的援助政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失業保險。到3月底,我國向230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93億元。
二是困難群眾補貼。財政部已安排1560億元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的額度。
三是消費券。各地發放的消費券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必需品消費券(食物券、超市券),發放對象是低收入者,類似于現金。另一類是可選商品服務消費券(文旅、餐飲、家裝、商場打折券),目的是拉動受負面沖擊行業的消費。各地發放的消費券更多是可選商品消費券,主要是幫扶本地線下受損的服務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4月下旬,各地方政府推出的消費券規模在390億元。
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我國經濟呈現持續復蘇和改善的態勢。面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未來要采取更多的消費刺激政策,著力于推動消費的復蘇和增長,為國民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強大的動力。
第一,擴大對低收入群體的現金補助。一是提高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國家優撫等四類國家保障對象的保障標準,向城鎮失業人員發放現金補助。二是結合脫貧攻堅,對因疫返貧、因病致貧等農村特困家庭發放現金補助。三是對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提供現金補助。
第二,援助受疫情沖擊比較大的人群。一是對疫情期間因復工復產而集中隔離的人員,減免相關隔離費用,所在單位給予適當補助。二是電信部門對各類學校學生因上網課而產生的上網費用進行減免,教育部門對學生上網費給予適當補助。三是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研究生,因疫情影響就業,給予現金補助。四是對受疫情沖擊比較大的農村養殖戶、種植戶實施財政補貼、緊急小額貸款援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盡快恢復生產。五是對因疫情防控而延遲復工復產的文化娛樂、餐飲、客運、批發、家政、旅游等特定行業,根據延遲時間長短,對經營者實施財政補貼。
第三,支持受疫情影響大的薄弱環節消費。繼續支持地方政府出臺各類刺激消費的政策,中央財政給予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一定補助,重點支持針對餐飲、商場、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務行業的消費券。
總之,從長遠看,激發消費潛能,培育消費新熱點,引導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有序發展,有效擴大內需,是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經濟增長活力的關鍵環節。
來源:《學術前沿》雜志2020年6月(下)
原文責編/肖晗題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