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G將給社會生活帶來巨大改變,這種改變在傳媒領域表現為分眾化傳播的趨向將更為明顯。分眾化傳播是差異化傳播的一種表現,即傳播形式、傳播過程更為多元,且技術依賴性較強,這也會給社會輿論引導帶來新挑戰。因此,應正確分析網民的訴求,采用恰當合理的引導方式;通過5G技術為輿論引導提供技術支撐,推動智能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構建輿論態勢研判預警機制以及網絡輿論管理體制。
【關鍵詞】分眾化傳播 5G時代 輿論引導 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建投資”。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5G是實現萬物互聯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及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當前,5G時代正向我們走來。5G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媒介和信息傳播具有革命性的影響。憑借技術優勢,5G賦予了新媒體更強大的傳播力量,分眾化傳播成為現實。在這一背景下,系統了解分眾化傳播的形成機制,加強輿論引導,有助于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對人們社會生活的服務功能。
5G時代分眾化傳播的形成
分眾化傳播是差異化傳播的一種表現。傳統的傳播方式以單向、線性傳播為主,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分眾化傳播逐漸出現,即信息獲取渠道更為多樣多元,信息交流方式更為自由平等。當前,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平臺,打破了傳統單一渠道信息傳播的束縛和限制,引發了網絡輿論傳播的新變革。分眾化傳播能夠滿足公眾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比如,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能夠對目標人群進行精準定位,從而實現傳播主體對于受眾的精準化營銷。
5G加速了分眾化傳播的發展,促使融媒體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在融媒體發展過程中,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融合,實現了從內容采集到信息發布各個環節的智能化,信息收集以及發布變得更為便捷。在5G技術尚未成熟之前,媒體內容還處于人工與機器協同制作的階段,機器能夠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特別是在數據承載以及數據處理等方面還需要人工力量。而隨著5G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憑借著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利用智能傳感器對數據進行捕捉和處理,并通過數據分析,對信息源的可靠程度進行自主辨識,進而實現了從信息采集到發布的各個環節的高效運作。比如,在內容推薦方面,大數據、云計算等的應用,能夠更為精準地向用戶推送信息,進而提升信息傳播的效果。
分眾化傳播境遇下輿論引導面臨的新挑戰
一方面,輿論引導面臨技術挑戰。分眾化傳播的核心在于不斷滿足人們對于信息個性化的追求。無論是出于商業利益還是社會價值,衡量分眾化傳播的標準都是受眾導向的精準化(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將目標人群分離出來,提升信息推送的精準度)。由此,對于輿論引導而言,也需要相應的技術升級。但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輿論引導尚未達到對隱性輿論場的全面監管和掌控。在分眾化傳播的影響下,網絡輿論場的主陣地變得更為錯綜復雜。比如,2011年以前,網絡輿論場以網絡論壇為主;2011年到2013年,網絡輿論場主要受微博影響;2013年之后,微博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微信的影響力卻在急劇上升。當前,微信公眾號對于網絡輿論場的主導作用已經超過了微博、網絡論壇。而隨著網絡輿論場主體的不斷增多,政府的監管難度也在逐漸上升。
另一方面,輿論引導面臨自主價值挑戰。分眾化傳播強調適應性和主動性,其通過技術手段對受眾的信息需求進行全面了解,進而改變、完善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網絡媒體以“內容為王”,內容生產更加注重質量和社交關系,因此對輿論引導產生了自主價值的挑戰。分眾化傳播創造的傳播路徑與原有的傳播路徑截然不同,隱性輿論開始逐步發展,如以微信為代表的封閉性輿論場難以受到監測和監管。網民的關系逐漸向親緣、業緣以及血緣靠攏,在小圈子內醞釀的負面輿論情緒極易在短時間內爆發,并且這種井噴式的輿情控制難度較大。
5G時代分眾化傳播的輿論引導策略
首先,正確分析網民的訴求,采用恰當合理的引導方式。當前,大多數網民已經將網絡平臺作為自身利益訴求的表達場所,就此而言,網絡輿情引導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網絡信息甄別的過程。因此,對于網絡輿情監管部門而言,必須要對網民的信息傳達進行深度研判,將研判出來的民眾訴求交由有關部門解決,進而將傳統的網絡輿情監控轉變為了解民情民意的渠道。事實上,只有充分掌握民意,才能更好地對網絡輿情進行引導。為此,網絡輿情監管部門必須不斷提升監管引導能力,正確處理政府與媒體之間的關系??梢詫⒕W絡平臺作為信息采納的重要渠道,讓民眾的合理訴求通過有效渠道進行正確表達,減少民眾參與政治生活的難度。在網絡輿情引導過程中,政府如果沒有關注網民的利益訴求,則很容易激化矛盾,進而影響其公信力,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因此,相關部門必須承擔起“守門人”的責任,采取更為科學合理的網絡輿情干預措施。
其次,通過5G技術為輿論引導提供技術支撐,推動智能媒體技術不斷發展。一是通過智能特征的運用解決技術問題。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不僅能夠更好地了解民眾的信息需求,也能夠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精準定位、精準掌握。二是通過智慧特征的運用解決內容問題。大數據、云計算等能夠實現對虛假信息的有效甄別,進而從源頭掌握負面輿情情況。并且,其能夠通過對用戶的了解,為用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內容。三是通過智力特征的運用解決自主挑戰問題。在分眾化傳播背景下,受眾的需求會不斷發生變化,而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完善,媒體信息收集效率、信息整合效率會不斷提升。四是通過智庫特征的運用解決社會關系挑戰。分眾化傳播使信息傳播范圍更小,社交關系圈子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而智庫特征的運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媒體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效率,從而為輿論引導提供信息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5G技術的出現為網絡輿情引導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但技術屬于理性范疇,因此還需要人的積極參與。可以說,在輿情引導過程中,必須要實現技術理性與人的感性的有效融合。5G技術的價值在于既能夠實現媒介融合的智能化發展,也有利于信息傳播的多元化發展;既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能滿足相關部門進行輿情引導的需要??傊磥淼募夹g發展應以人性化、社會化為主要方向,力爭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最后,構建輿論態勢研判預警機制以及網絡輿論管理體制。一方面,完善輿情研判預警機制。5G時代對網絡輿情研判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構建網絡輿論“大監測”格局,不僅要實現全天候監測、線上線下融合監測,還要實現全方位重點監測。在網絡輿情監測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負面輿論,這就需要第一時間對輿論內容、輿論對象、輿論線索、輿論反應等進行研判,并迅速做好風險評估工作,提出初步解決方案??梢哉f,網絡輿情研判的關鍵就在于在短時間內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精準判斷,這也是網絡輿論引導的基礎。另一方面,完善網絡輿論管理體制。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從實踐看,面對互聯網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現行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主要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同時,隨著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上媒體管理和產業管理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因此,一要完善地方政府網絡輿情應對聯動機制。應努力實現輿情資源聯動,成立跨區域、跨部門的網絡輿情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提升網絡輿情資源的利用效率。二要打造一支既熟悉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又了解政府部門具體工作的綜合性輿論引導隊伍,進一步提升政府的網絡輿論引導能力。
(作者為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馬麗萍:《“互聯網+”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路徑構建——基于傳播學受眾理論的視閾》,《廣西教育》,2019年第7期。
②張鋌:《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價值與傳播策略》,《中國出版》,2019年第13期。
③《習近平縱論互聯網》,人民網,2015年12月16日。
責編/孫渴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