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張斌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危機也往往帶來機遇,歷史上許多重大的改革舉措正是在危機狀況下才能夠凝聚共識得以出臺。此次危機也同樣帶來了改革機遇。抓住機遇,實施恰當的政策措施不僅能幫助克服疫情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還能推動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建設大都市圈是提升人力資本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大都市圈改革試驗區意義絲毫不弱于此前推動中國制造業和外貿發展的試驗區建設,將為我國新一輪的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發展帶來重大發展機遇,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當前加速大都市圈建設,涉及到的數以萬億級投資,不僅對走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經濟低迷形勢產生強有力的支撐,而且對中長期經濟增長也將大有裨益。
大都市是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成長的溫床。大都市具有多樣性,能夠帶來更多可供學習的知識。如果你是一位創業者,不僅能在大都市的繁華商業區感受到最新的消費潮流,還能在背街小巷里看到傳統,這些都可能是你創辦自己生意的養分。大都市還在激勵人們學習知識,大都市的人們看到了太多的差異,太多的可能性。無論富?;蛘哓毟F,總有差異擺在那里,你的努力總會有目標,多樣性會加劇競爭。更重要的是,大都市從不停息地創造新的生活方式,不僅是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且也在不斷地創造對人力資本的新需求。大都市在創造和傳播知識的同時,也在大量的消費知識,消費人力資本密集型的各種產品和服務。憑借龐大的規模和高密度,大都市創造出很多小城市不可能存在的服務業和人力資本需求。
當前我國的都市圈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補上大都市圈建設的短板,需要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保障大都市圈基礎設施建設低成本、長周期資金來源。需要靈活運用專項債,拓寬融資渠道。其二,保障都市圈的住宅用地。都市圈范圍內不必要求有農業用地,也不必要求工業用地比例,充分保障都市圈內的住宅用地才能有效降低區域內的住房價格。其三,政府和市場一起努力,改善服務。政府要擔負起提供一般公共服務的職責,并且是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教育、醫療服務、文娛等服務的供給。
原文責編/謝帥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