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富》2020年度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在上榜的中國企業中,國有企業繼續保持“領跑”姿態,中國五礦等多家央企排名大幅提升,而上榜國企的區域和產業分布也更加均衡,高技術含量的制藥企業和核工業企業成為上榜“新面孔”中的亮點,中西部地區國有企業的發展潛力也正在被進一步挖掘。
多家央企排名提升
綜合此次發布的榜單來看,中央企業總體上榜情況與去年基本保持持平,但其內在質變則值得關注。首先,今年一些中央企業排名提升幅度較大,中國五礦的排名上升了20位,國藥集團前進了24位,中國寶武提升了38位,國家電投的名次上升了46位,中國保利集團則躍升了51位。
在專家看來,央企的改革重組為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和整體競爭力帶來了較大提升,取得了“1+1>2”的效果:排名提升幅度較大的中國寶武、中國五礦、國家電投等企業,均在幾年前完成了重組。
中國五礦便是其中的典范。2015年12月,中國五礦與中冶集團完成重組。2019年,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屬礦產行業波動劇烈的復雜形勢,中國五礦仍實現了營業收入首次突破6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3%,經營業績類指標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中國五礦以884億美元營業收入連續第14年入圍世界500強榜單,排名第92位,較去年上升20位,首次進入前一百位。
中國五礦表示,自2015年底與中冶集團戰略重組以來,中國五礦緊緊盯住“三步走、兩翻番”目標,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把互補式重組的獨特優勢固化到五礦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治理體系中,企業生產經營連續四年穩步增長,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已經“名列前茅”的中央企業則保持了穩健發展態勢,榜單排名穩步上升:中國石化依然穩居世界第二;中國石油依然為世界第四;國家電網從第五名上升到第三名;中建集團排名從上年的21位提升至18位。這些央企體量較大,對于所處行業的影響力、控制力也比較強,生產經營的穩定增長,體現了央企在扎實做好“六穩”“六保”方面的能力和貢獻。
新面孔揭示新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新上榜的多家中國企業中,上海建工、深圳投資控股、山東鋼鐵、上海醫藥、廣西投資集團、中國核工業和中煤能源均為國有企業。“從行業結構來看,新躋身500強榜單的企業中,除了以鋼鐵煤炭為主的中國企業群體外,今年還迎來了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制藥企業和核工業企業。”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劉興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這反映出近年來,央企高度重視研發,從而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市場份額也相應提升。
今年“首次申報、首次入選”的中核集團,在本次500強榜單中位于493名,這也是我國核工業企業首次進入世界500強。
實際上,1999年成立之初,原集團公司也曾面臨歷史負擔重、經濟規模總量偏小、產業鏈單薄等實際困難。而在“兩核”重組之后,新的中核集團通過調整結構、優化資源布局,幾年時間內,資產規模、主營收入和盈利能力獲得大幅提升,連續15年獲得國資委考核A級。截止到2019年底,年均收入、利潤總額增長分別達到19.4%、13.2%。
多年沒有明顯變動的世界500強上海企業名單,今年也增加了兩張新面孔。其一是建筑業領域的上海建工集團,排名今年世界500強第423位,其二是上海醫藥集團,排名472位。對于它們而言,創新研發成為推動它們躋身世界500強的共同動力。
建筑業是傳統產業,但上海建工卻一點不傳統。在轉型“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的過程中,上海建工正在加快步伐,城市更新、水利水務、環境治理、數字化工業化建造和建筑服務業五項科技創新支撐的這家公司發展新興業務,去年新簽合同額達到550億元。
而上海醫藥從一家地方性的醫藥企業,成長為僅次于國藥集團的中國第二大藥企,其背后原因也與企業的改革創新密不可分。2019年,上海醫藥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在抗擊疫情期間,上海醫藥也全力投入到抗疫藥物研究中。如今,這家新晉世界500強,已是機制靈活、效率突出的創新型龍頭企業。
“爭創一流”多維發力
多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長發展。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時監管的196戶央企,只有6戶入圍世界500強;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降至116家,上榜央企增加到43家;2020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上有48家央企和32家地方國企。
近年來,地方國企開始成為中國新晉世界500強的重要力量。就區域結構而言,東部地區仍保持著傳統優勢,而隨著今年廣西投資集團的正式入圍,廣西實現了國資國企入圍世界500強“零突破”,這也意味著我國區域國有企業的發展正朝著進一步均衡的發展態勢邁進。
在改革創新層面,我國國有企業也在加緊發力,多項關鍵技術和重點工程攻關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如今,中核集團被譽為國家名片的“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5號機組裝料在即,海外工程順利推進;其掌握的高比活度醫療鈷源生產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產品成功打入國際市場。針對南方地區暴雨引發的洪澇災害,中國電子旗下文思海輝借助技術手段構建了包含“源-供-排-污-災”全流程業務場景的數字水務管理信息系統,成功實現水利、防汛等部門在水源地管理、排水管理等方面的“實時監測、協同治理”。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與美國相比,我國500強企業在盈利能力與科技競爭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從產業分布而言,美國企業覆蓋72個不同領域,兼具多樣性和均衡性,而中國只覆蓋了35個行業,且上榜的多為傳統行業,在信息技術服務、半導體等前沿領域,我國國企仍有待突破。
“國有企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優做強。為了實現做優做強的目標,必須要更加重視創新,以持續的技術創新突破,幫助企業構建基于技術的國際競爭新優勢。”劉興國指出,國有企業還應更加聚焦發展主業,剝離與主業無關的非優勢業務,以高度聚焦的人財物投入,推動主業的做精、做強、做優。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