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基層治理 > 正文

山東樂陵:構建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

樂陵市探索“一核引領·多元共治模式

構建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

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單元,社區治理是城市社會治理的基石。近年來,山東省樂陵市把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治理作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緊扣工作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從體制、機制和服務上大膽探索,建立了“一核引領·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模式,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多元主體融合發展的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

圖片2

一、黨建引領構建“紅色體系”

以完善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路徑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能力引導推動各類組織共同參與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管理服務“紅色體系

在縱向上構建“五級組織體系”。堅持黨建引領,做強社會治理的領導核心,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道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實行“五級負責制”,推動管理服務進小區、進樓道,把黨組織的工作觸角延伸到“最末梢”。工作中,為便于管理服務,由街道黨工委按照地域相鄰、情況相近等標準,以“大區帶小區”的模式,對入住率低、無黨員或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老舊小區、平房區,建立聯合黨支部,把黨的組織建在樓宇、院落、街巷,實現全覆蓋。目前,已成立小區黨支部134個、聯合黨支部3個,實現黨組織應建盡建。

在橫向上打造“多元治理共同體”。持續放大紅色效應、凝聚紅色力量,建立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的“1+2+N”小區治理共同體,發揮小區黨支部的核心領導作用,統籌協調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兩個小區治理載體,聯合小區周邊的“兩新組織”、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等N個主體,共同參與小區治理,實現公共利益和居民利益的最大化。

二、夯實基礎壯大“紅色力量”

一是建強“紅色業主委員會”。對全市115個小區進行“拉網式”摸排,112個具備業委會成立條件的小區,嚴格按照《物業管理條例》《業委會選舉辦法》等規定的步驟、流程,實現應建盡建;63個入住率低、大部分閑置且以散居、租賃等不具備業委會成立條件的小區,全部按照程序選出3—5名業主代表行使業委會職責,實現有人管、無死角。同時,樹立“為業主服務就是為人民服務,參與社區治理就是履職盡責”的理念,號召居住在城市小區的8700多名黨員和1.5萬名公職人員亮身份、做表率、挑重擔,帶頭參加業主委員會選舉。目前,業委會中黨員占比67%、公職人員占比60%,保證了業委會的“紅色屬性”。

二是培育“紅色物業”。把黨的領導融入物業管理服務,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推動小區黨支部黨員與業主委員會成員、物業服務企業人員交叉任職、深度融合、協同運行,將黨的聲音、黨的溫暖注入到物業服務管理中,把原來居民、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公司的“兩家人”關系,發展為黨組織領導下居民、業委會、物業企業“一家親”關系。

三是搭建“紅色服務平臺”。在社區建立黨群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服務大廳,開設黨員服務、勞動保障、計生工作、綜合治理、低保救助等服務項目,公開服務電話和監督電話,推行首問負責、錯時服務、限時辦結、服務承諾等制度,完善“綠色通道”“一次辦好”等服務模式,提高社區工作規范化水平。建立物業糾紛訴調服務中心,提供訴前調解、訴調對接、專業審判等訴訟服務,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物業糾紛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推動社區和諧發展。

三、共建共享凝聚“紅色合力”

堅持以黨組織為引領按需培訓、因需施策,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共同解決社區大事、難事共同分享社區發展成果,打造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陣地

一是深化“共駐共建”按照“小區需求、單位對接、市級統籌”的原則,11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居民小區“一對一”結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調整優化小區需求清單780項、部門資源清單468項、共駐共建項目203個,推動部門服務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形成街道社區強力推進、部門單位緊密配合、小區居民積極參與的社區治理格局。疫情防控期間,5300多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沉到社區、小區,干在先、沖在前,堅守疫情防控一線,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

二是推動群團組織主動參與。堅持黨建帶群建,推動群團組織下沉,融入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實現黨群資源集合共享。今年以來,市總工會建檔幫扶困難職工11戶,“兩節”送溫暖發放救助資金24萬余元;疫情期間,團市委組織志愿者分3批增援3個單位、7個交通站點,累計志愿服務500余人次;市婦聯爭創美麗庭院1.5萬戶,占比16.88%。

三是引導非公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以黨建提境界、強素質、轉作風,引導企業爭做有溫度的企業,積極營造“回饋社會、奉獻社會”的濃厚氛圍。疫情以來,全市共接受212個單位團體和個人疫情防控慈善捐款757.6萬元,社區共建共享氛圍日益濃厚。

四是激發社會力量發揮作用。發掘和培育一批熱心社區服務、威望高、能力強的自治帶頭人,充分發揮黨員骨干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吸引廣大小區居民、社區志愿者等群體主動參與物業管理服務和社區治理,營造“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共同參與”的濃厚氛圍。去年以來,累計解決小區私搭亂建、車輛亂停亂放、下水道堵塞等物業問題780多個,調解鄰里糾紛矛盾240多件,小區居民市民熱線投訴同比下降80%,形成了矛盾化解在萌芽、矛盾化解在社區、問題解決在社區的良好局面。

四、建章立制筑牢“紅色保障”

一是暢通協調聯動機制。依托市民熱線、便民服務APP等平臺,將社區治理與網格化管理并軌運行,建立“街呼市應、上下聯動”運行平臺和工作制度。對難以解決的問題,由街道通過平臺向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呼叫”,平臺進行核實、確認、分派,有關部門在規定時間內“響應”并解決問題,街道對部門進行滿意度評價。通過街道、社區、部門上下聯動、互聯互通,既打通了條塊壁壘,推進了治理重心下移,又實現了公共資源、人力資源、社會資源的整合共享,使各類資源最大限度發揮了作用。

二是健全督導考核機制。探索建立業主委員會糾錯退出制度,聯合紀委監委、公安、稅務等14個部門,對業主委員會人員進行資格聯審,對存在問題的事項“一票否決”,真正把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服務意識好、業主信得過的人選進業主委員。推行物業管理服務質量考核,定期對物業服務企業進行考評、評級,分出A、B、C級的物業星級評定。對考評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對整改無效的取消經營資質。

三是創新鼓勵引導機制。制定《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健全社區治理組織體系,創新社區治理工作機制,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力爭5—10年內,實現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出臺《樂陵市物業發展規劃》,支持引導國有企業拓展物業服務,滿足業主多元化需求。落實《樂陵市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聯系服務群眾管理辦法》,推行在職黨員《愛心儲蓄存折》,設置圓夢使者、情暖夕陽等10大類25個服務崗位,鼓勵在職黨員“八小時內努力工作在單位,八小時外無私奉獻在社區”。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