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市場主體的中堅力量,企業的良性發展關乎經濟發展的健康穩定,關乎基本民生。今年因受疫情影響,外部融資環境惡化,社會消費能力下降,進出口產業鏈遭受沖擊,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遭遇困難。為此,財政部和央行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地方黨委政府和金融機構要認真履職,創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務質效,確保各項政策落地落實。
持續加大政策供給。面對疫情影響,圍繞“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國務院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出臺了多項稅收延緩或減免政策,例如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中小微企業2月至6月期間社會保險費的減免、部分收費基金的免征等。各級財政部門要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及各項扶持政策惠及企業,不折不扣“減”,依法依歸“收”;還應積極謀劃,出臺相應政策措施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通過階段性和普惠性讓利企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后勁。
幫助解決融資難題。新冠肺炎疫情對投資環境帶來巨大沖擊,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一定壓力。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企業發展就會出現極大危機。金融機構應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及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相關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要降低貸款成本,完善續貸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證券交易機構應及時開通企業債券發行綠色通道,優化工作流程,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提高審批效率,保障企業債發行及時,積極穩妥解決企業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
創造更多發展機遇。2019年,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消費持續發揮主要拉動作用。今年,受疫情影響,在投資、進出口受阻的情況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是穩定企業,促進產業復蘇、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各級黨委政府應充分發揮專項債券作用,加強政銀企合作,撬動民營資本,擴大有效投資,通過投資建設過程中較大規模的中間產品需求,帶動關聯產業復蘇發展,加快促進經濟恢復到正增長軌道,增強社會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信心,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增加企業經營收入,實現必要的經濟增長。
在經濟持續下行和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稅費負擔,給企業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可以進一步助力企業渡過難關,穩定企業保障基本民生,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作者: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