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積極擴大進口的戰略意義與政策建議

【摘要】進口是連接國內外經濟、全球產業鏈、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樞紐。在全球抗疫形勢尚未形成根本性扭轉之前,積極擴大進口是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重要戰略途徑。為了防范由于疫情全球蔓延可能導致的進口中斷風險,建議成立專門的積極擴大進口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計需要擴大進口儲備的戰略性物資并制定具體的進口國別戰略,為快速擴大特定戰略性物資進口提供綠色通道,為進口企業提供專門的進口信貸資金,加快進口企業生產產品的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的銜接工作,盡快建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信息數據平臺,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進口模式,進而為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穩進口  進口博覽會  跨境電商進口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將于2020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我國不斷破題“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進博會就是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從國內外現實情況來看,積極擴大進口是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重要戰略途徑。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但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切實做好進口工作,穩住進口,確保通過進口增加農產品、食品、生產性物資的國內供應以及戰略儲備,有利于保民生、促生產和提升國家形象,這對于全國防疫工作大局、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保障民生、促進生產、經濟正常運轉等問題都至關重要。

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進口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續肆虐,可能會對我國正常進口造成影響,甚至導致進口短期中斷。出于對疫情蔓延的擔憂或是本國防控的需要,一些國家限制物資出口,與此同時,多個國家和地區限制從中國進口活體動物、動物制品,上述限制措施對我國進出口貿易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其中,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地區和國家都是中國主要的進口來源國。中國從其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化工產品,部分進口產品是中國一些企業復工復產的前提。但是,如果這些主要進口來源國的疫情規模不斷蔓延甚至是全國暴發,就會導致這些國家停工停產,進而影響中國正常的進口或者導致進口暫時中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大環境下,最終就會影響中國進口企業自身的正常經營活動以及影響上下游企業的發展。我國有數量龐大的外貿企業,2018年我國有進口記錄的企業數量為21.1萬家,2019年有實際進出口活動的外貿企業達到了49.9萬家。可見,一旦正常進口受阻或者進口中斷將對中國國內經濟影響較大。

積極擴大進口的戰略意義

積極擴大進口“保民生”。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趨勢顯現出過快的勢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從各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同比變動情況來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8%。雖然CPI總體上呈現逐月收窄態勢,物價漲勢總體溫和,但預計部分食品價格還將繼續上升。以養殖業為例,由于儲備飼料需要占用倉庫和流動資金,為了節省資金,養殖戶及飼料企業一般都不會儲備過多的飼料,在正常情況下,大型養殖企業會儲備5天的飼料,飼料企業會儲備夠10天的飼料,二者加起來大概15天左右,逢節假日,養殖戶及飼料企業的總庫存大約夠20天左右。自從疫情發生以來,一些養殖業飼料等生產物資由于交通管制等原因供應不暢,導致飼料原材料無法及時運到飼料生產加工企業、飼料無法從飼料生產加工企業運到養殖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飼料價格不斷上漲,再加上活禽交易市場的關閉,家禽產品的消費大幅降低,養殖企業難以支撐,減產停產現象越來越多,對養殖業的打擊日益顯現。這種狀況必定會給全年的禽肉、禽蛋市場供給帶來一定不利影響。

積極擴大進口“促生產”。當前,立足國內大循環、謀篇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的發展藍圖已然繪就: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復工復產的企業中,有一部分企業的生產環節涉及進口,主要包括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的進口。由于儲備進口產品需要占用倉庫和流動資金,為了節省資金,企業一般都不會儲備過多的進口物資。也就是說,我國只是產業全球價值鏈中的一個環節或者一部分環節,恢復進口并擴大進口是確保一部分企業復工復產的前提條件。此外,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國外需求可能會出現一波爆發性反彈,需求反彈就是商機,我國外貿企業要想抓住未來的這波商機,就要提前做好準備,做好進口中間品和原材料的戰略性儲備。如機械制造產品、電子類產品等技術密集型行業就是重點關注的行業。中國出口商品中28%—60%的要素含量是從國外進口,從商品類別來看,農業、紡織服裝、食品、家具制造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單位出口的國內增加值含量較高,機械制造產品、電子類產品等技術密集型產品以及石油化工產品單位出口的國內增加值含量較低,需要做好原材料的戰略性儲備。

積極擴大進口“穩經濟”。當前,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但是不同國家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不同,疫情嚴重的國家停工停產范圍擴大,供應能力大大減弱,進出口下滑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中國企業從疫情嚴重國家的產品進口就會受限,可能會迫使我國企業到其他國家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較輕的國家,其出口到疫情較重國家的行為也會受到影響,從而被迫開始尋求新的市場特別是開拓中國市場,這兩方面相結合大大提升了中國進口來源地的多樣化。進口來源地的多樣化即進口地區結構的優化,與我國一直倡導的進口市場多元化戰略是一致的。與此同時,在各國貿易活動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我國積極擴大進口有利于進口來源國的經濟發展,有利于支撐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有利于展現中國大國擔當、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有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積極擴大進口的政策建議

高度重視由于疫情在多國蔓延可能導致的進口中斷風險。進口貿易問題不僅僅是外貿問題,其本質是國內經濟問題、國內企業發展問題、國內民生問題。從國內短期現實來看,積極擴大進口是防疫情、保民生、促生產的重要措施。從國際形勢來看,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具有很大不確定性。世界衛生組織8月1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計疫情持續時間較長。一旦在更多國家蔓延并大規模暴發,勢必會影響這些國家正常的出口貿易,從而影響我國企業從這些國家的正常進口,進而影響中國企業發展,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外部輸入性風險。為抵御國外疫情大規模暴發導致的進口規模大幅下降或者進口中斷風險,我國應該積極擴大進口規模,針對關鍵零部件、不可替代原材料、國內生產需要的其他重要生產性物資、民生必需品等進行戰略性物資儲備,這是保障后期國內經濟增長、確保國內消費的戰略選擇。

成立專門的積極擴大進口工作領導小組。進口貿易行為和過程,不僅涉及進口企業,還涉及很多政府部門以及其他機構。如果在短期內要擴大特定物資的快速進口、進行戰略性物資儲備,時間緊、任務重,在外匯支付規模、運輸規模、貨物存儲規模等各個方面,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門和機構,需要不同政府部門和機構之間的通力合作。

全面統計需要擴大進口儲備的戰略性物資并制定具體的進口國別戰略。首先,了解各類產品進口規模的基本情況。根據疫情發生以來的各種數據,結合第一線調研和摸底的情況,再參考往年同一時期的歷史數據,對各類食品特別是肉類產品、各類原材料等需要進口的具體產品種類和數量進行統計,掌握需要進口的基本情況。其次,制定具體的進口國別戰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進口產品的準入國別和注冊企業數量、增加進口產品的種類,篩選可靠的進口企業和國外供貨商,快速制定具體的進口國別戰略,即具體從哪些國家進口哪些產品等。最后,國家層面推動與重點進口國家商建進口暢通工作組,精準解決我國進口領域面臨的難題。

為快速擴大特定戰略性物資進口提供綠色通道。首先,清除進口前期障礙。了解企業進口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預測擴大進口規模可能遇到的意外風險,及時解決已知的障礙,做好應對進口意外風險的備案。要特別重視進口產品的質量是否合格、進口企業是否具有進口資質和資金是否充足等問題。對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口物資所需的進口付匯、跨境融資等業務,要建立外匯政策綠色通道,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其次,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建議簡化進口審批手續,壓縮檢疫審批時長,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特事特辦、即來即辦,為國內急需特定產品的進口企業的進口備案登記、自動進口許可證審核提供綠色通道,口岸海關憑主管部門證明直接驗放,全力保障特定物資快速進口。

為進口企業提供專門的進口信貸資金。企業擁有充足的資金是擴大進口進行戰略儲備的保證。然而融資難、融資貴卻是中小企業長期面臨的難題。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很多行業的國內消費量急劇下降,部分出口企業的海外訂單被取消,企業現金流趨緊。疫情發生之后,央行、銀保會等陸續發布支持企業融資相關政策,但是一些銀行內部體制機制缺乏活力,制約了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這直接導致銀行服務于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不足。因此,為了配合疫情時期擴大進口儲備戰略性物資,建議下撥專門的進口信貸資金對進口企業進行精準支持,避免“政策空轉”現象延誤進口戰略性物資。

加快進口企業生產產品的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的銜接工作。要特別指出的是,疫情期間進行戰略性物資儲備,不是為了生產后再出口,而是為了保障在疫情全球大暴發導致全球貿易暫時中斷時國內經濟的正常運行。那么,為了疫情防護的需要,進口企業生產的非國內上市銷售的醫用產品是否可以在國內銷售,或者,進口企業生產的其他消費品是否可以在國內銷售,都存在同樣一個問題,即產品的標準是否符合國內標準。我國進口生產性企業特別是加工貿易企業生產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是要出口到國際市場,產品執行的是國際標準或國外標準,如果與國內標準不符,進口企業生產的產品就不能在國內市場銷售。我國國家標準體系由五個層級構成,分別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其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屬于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屬于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相關部門要加快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轉換工作的進度,為進口企業出口轉內銷清除標準障礙。

盡快建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信息數據平臺。面對疫情沖擊,我們要堅定危中尋機、危中求進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推動抗疫和對外開放雙豐收,以應對疫情促進對外開放、擴大進口。進博會是我國對外開放和積極擴大進口的重要平臺,在積極推進線下業務的同時,應加快建設進博會信息數字平臺,建議將歷屆進博會的參展商、采購商、參展產品等信息電子化、圖形化、可視化,供國內外企業長期可查可用,從而把進博會效應日常化、長期化、持續化,進而將進博會效應最大化地服務于中國企業、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通過建設信息數據平臺放大進博會的溢出和輻射效應,給中國和世界帶來更多互利共贏的機會。

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進口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跨境電商進口憑借其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和交易鏈條短等優勢逆勢上揚,為我國進口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相關部門不斷優化監管制度、完善跨境電商統計體系,也促進了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家已經設立了10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把87個城市(地區)及海南全島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2020上半年,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進口增長24.4%。因此,在積極擴大進口的同時,應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的優勢,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進口新模式,積極擴大進口特別是零售進口規模,進而為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主動擴大進口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9ZDA068)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沈丹陽、彭敬:《全球價值鏈發展新趨勢下推進中國全球價值鏈研究的若干思考》,《全球化》,2014年第12期。

責編/賈娜    美編/宋揚

[責任編輯: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