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央行數字貨幣面臨的風險挑戰及應對策略

【摘要】中國央行推出了DCEP數字貨幣,并開始在深圳、蘇州、成都等城市進行試運行,這些對于提高貨幣流通效率、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打擊非法交易等具有重要意義。但央行數字貨幣發行仍面臨諸多問題,在信息技術、貨幣安全、法律法規、貨幣流通等方面存在一定風險和挑戰。因此,央行應加大對數字貨幣技術的研發力度,完善數字貨幣金融制度,優化數字貨幣流通環境,應對數字貨幣發行中面臨的風險挑戰。

【關鍵詞】央行數字貨幣  大數據  風險    【中圖分類號】F82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比特幣、區塊鏈等成為科技圈和金融圈關注的主題,逐步為社會大眾和互聯網企業所認同和接受,但同時也對國家主權貨幣帶來了新挑戰,為了避免私人數字貨幣所引發的不確定影響,許多國家都開始研究和推行央行數字貨幣,如加拿大央行的Jasper項目、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等。中國央行推出了DCEP數字貨幣,并開始在深圳、蘇州、成都等城市進行試運行,這意味著中國數字貨幣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央行數字貨幣發行的必要性分析

數字貨幣是數字時代的產物。貨幣是衡量價值大小、實現商品流動的重要媒介,但貨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隨著經濟發展和生產力進步不斷變化,比如,在早期社會中人們多以貝殼、金銀幣、銅幣等為貨幣;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人類進入一般等價物的代幣階段,逐漸出現了飛錢、銀票等貨幣;到工業化時代,人類進入信用貨幣階段,硬幣、紙幣、電子貨幣等成為貨幣的主要形式。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類進入數字貨幣階段,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私人數字貨幣比特幣誕生了,它以加密算法和分布式記賬的方式確保了數字貨幣的安全性,從而使貨幣演化為信用債券記賬符號。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國家的央行開始推行央行數字貨幣,通過發行央行數字貨幣以應對私人數字貨幣的挑戰,以更好地鞏固主權貨幣的地位。因此,央行數字貨幣并不是央行一時沖動之舉,而是符合貨幣發展演變規律的理性選擇。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意義。第一,央行數字貨幣能夠降低貨幣流通成本。紙幣的生產和工藝流程復雜,往往具有較高的生產成本,但紙幣流通次數是有限的,具有較高的流通成本。但是央行數字貨幣的流通成本幾乎為零,央行只要建構數字貨幣運行體系和管理機制,就可以幾乎無成本的方式發行數字貨幣,基本上不會產生破損、遺失等問題。第二,央行數字貨幣能提高貨幣政策精準性。央行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發揮貨幣的逆周期調節功能,化解周期性波動或突發事件對經濟的沖擊。但在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貨幣流向往往難以把控,支持實體經濟的貨幣可能會流向房地產市場或資本市場,產生脫實入虛的資產泡沫問題,央行數字貨幣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第三,央行數字貨幣能提高政府對貨幣流通的追蹤和監測能力,有效治理走私、逃稅、洗錢等非法交易,減少以現金為目標的行竊、搶劫等犯罪行為的發生。

央行數字貨幣所面臨的風險挑戰

技術安全性風險。央行數字貨幣是以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為基礎,貨幣發行、流通和回籠等都需要依賴分布式記賬技術,但這些技術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還存在技術標準不統一、技術可擴展性差等問題,需要經過大規模實踐應用才能確保技術的安全性。比如,央行數字貨幣在以分布式賬本技術記錄每筆交易時,系統要對每筆交易進行全面計算和存儲,這必然會降低央行數字貨幣的交易效率,特別是在“雙十一”、春節等期間,同一時間天量的線上交易要求數字貨幣系統需要有每秒10萬筆的數據交易處理能力,這無疑對央行數字貨幣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從交易安全上看,央行數字貨幣解決了賬本篡改、可逆等問題,但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個人信息安全性問題,如果用戶的私鑰遭到黑客攻擊,可能會出現財產損失問題。

法律監管風險。現有法律體系是以傳統貨幣為法律對象,并未將央行數字貨幣列入法律規制范圍。所以央行數字貨幣在發行、使用、流通和監管中面臨一些法律空白。雖然支付寶、微信錢包等已廣泛普及,但央行數字貨幣在推廣和普及中,可能會受到一些質疑,如消費者更傾向于使用傳統貨幣,從而影響央行數字貨幣的法償性權威。此外,對央行數字貨幣地監管也面臨許多新挑戰。比如,在對傳統貨幣的監管過程中,銀行在發現假幣時可以立即收繳并造冊登記,但數字貨幣是一種不以實物形式存在的貨幣,其造假方式和監管方式不同于傳統貨幣。央行數字貨幣所有人在遭到黑客盜取或系統故障時所遭受的損失,將遠遠超過傳統貨幣。

貨幣流通風險。央行數字貨幣流通與互聯網基礎設施、電信運營商等密切相關,這可能將顛覆“央行-商業銀行”的傳統金融模式,給央行數字貨幣流通帶來新挑戰。比如,雖然智能手機在國內已廣泛普及,但還有許多中老年人、兒童等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上網;一些貧困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落后,智能終端普及率低,這些也影響著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普及。在央行數字貨幣使用中,公眾需要學習數字貨幣保管技術,防止私鑰流失和數字貨幣被盜等,這些也影響著央行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此外,在現有金融體系中央行是“銀行的銀行”,主要負責貨幣政策制定、商業銀行監管等宏觀問題,并不介入具體金融業務運作,但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會使存款從商業銀行轉移至央行,可能將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

央行數字貨幣風險挑戰的應對

加強央行數字貨幣技術研發力度。鑒于信息技術迭代較快,央行應對信息系統架構進行頂層設計,加強對區塊鏈、數字加密等技術研究。其一,加大對分布式賬本技術的研發力度,提高央行數字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將分層混合技術、第三方支付系統架構等融入央行數字貨幣之中。其二,提高數字貨幣系統的安全性。央行數字貨幣涉及通訊安全、數據安全、交易安全等多個方面,如果某個環節出現系統安全問題,將會給央行數字貨幣流通帶來較大挑戰。因此應以分布式賬本技術為基礎,建立穩定、安全的加密算法體系,確保央行數字貨幣的安全性。其三,以循序漸進的技術路線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發展,不斷提高央行數字貨幣的可擴展性。比如,隨著量子計算時代的到來,央行數字貨幣安全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要大力研究量子密碼通信技術、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等,制定國產抗量子密碼標準,開展抗量子密碼測試工作,解決量子計算時代可能出現的數字貨幣安全問題。

完善央行數字貨幣金融制度。立法部門尤其是央行應大力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的立法工作,完善數字貨幣的技術標準、政策法規等。首先,加強數字貨幣立法,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使用和監管提供制度支持。比如,立法部門應當從數字貨幣發展現狀出發,盡快制定和出臺《數字貨幣法》,明確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機構、法律地位、所有權轉移、法償性等,以法律法規的方式明確央行數字貨幣的法定貨幣地位。其次,對現有貨幣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訂、調整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規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健全央行數字貨幣監管機制。與傳統貨幣相比,央行數字貨幣的存在形態是虛擬的,這對央行數字貨幣監管工作帶來新挑戰。為此,應當建立央行數字貨幣監管機制,以有效應對央行數字貨幣流通中存在的種種風險和挑戰。比如,成立央行數字貨幣流通監管部門,用大數據手段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流通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和評價,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央行數字貨幣流通中的風險挑戰。

優化央行數字貨幣流通環境。其一,要為數字貨幣推廣提供充分的政策及財政保障,比如,可以成立有央行牽頭、多部門參與的數字貨幣領導小組,為央行數字貨幣的大規模流通提供技術和制度支持。再如,可通過稅收減免的方式鼓勵企業使用央行數字貨幣進行業務結算,推動央行數字貨幣在現金交易中的應用;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落后和邊遠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為央行數字貨幣推廣提供技術支持。其二,應當加強對央行數字貨幣知識的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自媒體等方式向公眾宣傳數字貨幣使用、風險防范等知識,提高公眾對央行數字貨幣的認識和理解。其三,廣泛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會影響商業銀行吸收存款,因此在央行數字貨幣使用中,還應解決商業銀行和央行之間的存款競爭問題,比如,建立數字錢包與用戶銀行賬戶相互綁定的機制,化解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及信用創造的負面影響。

(作者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與反恐怖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公安部重點項目“國家安全滲透問題防控研究”(項目編號:2017LLYJGADX00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賓建成、雷迪凱:《數字貨幣發行對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湖湘論壇》,2017年第3期。

責編/謝帥    美編/宋揚

[責任編輯: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