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全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理路

【摘要】全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遭遇師生認知多元化、信息傳播可控性降低、信息獲取方式碎片化、個體主體地位弱化等現實困境。對此,可以從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格局、宣傳主體的業務能力、宣傳思想工作內容等方面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全媒體  高校  宣傳思想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全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現實困境

全媒體時代,先進的傳播方式和技術、超大容量的信息存貯都給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帶來強烈沖擊。具體而言,全媒體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面臨多重挑戰:

師生認知多元化。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持續升級和移動通信的不斷發展,各種思潮的傳播有了更加便捷的載體,信息內容的可選擇性和價值取向的多元性進一步凸顯。全媒體作為一個全新的、開放的、網絡化的信息傳播平臺,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信息擴散的充分性、反控制性和傳播主體的多元化。與傳統傳播模式相比,全媒體時代的信息篩選功能不斷弱化,真偽難辨的信息也肆意在互聯網上蔓延。大學生作為求知欲極強的群體,對校內外、國內外的實時動態具有較高的敏銳度,同時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在全媒體時代的開放性信息傳播環境中,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長此以往,必然會降低學校宣傳思想工作效能。

信息傳播的可控性降低。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廣度、深度、速度受時空限制較大,信息從發生、梳理到傳播會經歷較長的一段時間,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宣傳工作人員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傳播內容。而在全媒體時代,信息可以即時生成、瞬時傳播,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即時接收信息,也可以隨時隨地即時傳播信息。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可控性降低,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失去了傳統優勢,加大了思想引導的難度。主要表現在,其一,信息不對稱形成的輿論引導。由于信息受眾對信息的了解少于媒體傳播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因而信息傳播過程中,校外的各類傳播者能夠對受眾者進行快速有效的引導,并產生明顯效果。其二,受傳播渠道客觀條件的制約。與社會媒體相比,校園媒體具有特殊性,信息傳播和更新的速度相對較慢,信息時效性不夠強,使得其他媒體能夠更快地引導輿論。其三,校園媒體兼具信息傳播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職能,師生獲取的信息都是過濾后的信息,一般而言,用詞較嚴謹、表達較官方,而社會媒體輕松活潑的風格吸引力更強。

信息獲取方式碎片化。在全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已完全擺脫定時、定點,以紙質讀物為載體的傳統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平臺獲取海量信息。全媒體環境下,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瀏覽信息,高校師生無時無刻不在受各類信息的“侵染”。而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帶來了獲取信息連貫性不強、信息真偽難辨等諸多問題,也較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難度。網絡上充斥的碎片化、不健康內容會影響青年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此外,隨著信息獲取方式的便捷化,一些大學生很少主動挖掘深層次的內容,逐漸失去了詳細交流與溝通的動力,弱化了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效果。

個體的主體性地位淡化。全媒體環境與當代青年學子思維活躍、創新創造意識強的特點不謀而合,廣大高校師生尤其是青年學子成為互聯網的重要環節和載體,但其作為個體“人”的主體性反而被淡化,甚至出現被網絡虛擬世界所裹挾的現象,長此以往,會帶來注意力分散、學習狀態差、抗壓能力弱、心理問題嚴重等問題。面對挑戰,高校宣傳教育工作者要對宣傳客體有更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并能夠精準選擇和恰當使用合適的宣傳工具開展工作。

從工作格局、業務能力、宣傳內容入手,創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優化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格局。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傳播形態的扁平化、信息生成的開放性正改變著我們的思維習慣和信息獲取方式。面對新趨勢和現實困境,要結合全媒體時代的特征和發展需要,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格局。

首先,完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管理體系。全媒體時代傳播形態的扁平化,對于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層級式管理體系的沖擊較大,這種一對多的宣傳體系不適應也不符合全媒體時代的要求,多元主體的互動和溝通才是全媒體時代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完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管理體系,既要符合過去宣傳的本質要求,又要體現時代發展需要,可以嘗試建立“統一協調”的宣傳管理工作中心。這里的“統一”,一是價值共識方面的統一,即秉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導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基礎上,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凝心聚力、固本強根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宣傳思想工作黨委領導的統一。黨委對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信息等進行統一管理。三是宣傳工作組織結構的統一。建立統一的宣傳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具有信息編輯、專業分工、專業指導等功能。所謂“協調”,就是協調好虛擬與現實的關系,處理好虛擬網絡與現實情感交流的關系,既不能盲目沉迷于網絡媒體的價值和影響,也不能完全忽視現實交流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價值。

其次,推動媒體高度融合。在全媒體時代,我們更應該主動作為,匯聚各類資源,搭建多層次多渠道立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平臺,推動媒體高度融合,建立一體化的高校思想教育宣傳新陣地。隨著全媒體的不斷發展,鞏固固有陣地、開辟新的陣地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既要立足高校的特色開發具有宣傳教育意義的信息平臺,又要結合發展現狀實現媒體的高度融合。同時,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校內與校外的交互。

最后,加強教育管理制度供給。一是建立健全統一高效的協同治理體系。建立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協同推進的管理體系,確保各項制度有效落實。二是做好后勤保障。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后勤保障相比,全媒體時代更多強調技術層面的保障。三是建立輿情監測機制。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應了解學生發展趨勢和思想動態,并開展積極引導,通過技術手段監測學生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和言論。在了解相關動態的情況下,摸清學生思想動態,以數據為依據進行分析研判,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工作。

提升高校宣傳主體的業務能力。新形勢下,高校宣傳主體要在業務素養、宣傳內容、輿論引導能力等方面有新的認知、新的轉變。一是提高高校宣傳主體業務素養。宣傳主體業務素養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的重要條件,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面對新形勢,要加強對網絡形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不斷提升媒介素養。二是要注重宣傳內容的真實性表達。即時信息的多元化削弱了受眾對信息內容真實性的認可度,要求宣傳主體能夠將信息精準地傳播給受眾,將宣傳內容講得真、講得明,這樣才能使受眾聽得進、信得過。高校宣傳主體要借助多元網絡平臺,實時、高效地搜集信息,實現信息的快速組合,為受眾提供真實的傳播內容。三是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網絡平臺、信息傳播、輿論呈現的多元化極大地吸引了受眾對海量信息的關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內容關注度有所下降。高校必須要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選擇合理的議題是提高引導能力的關鍵所在,議題傳播率越高,越容易被受眾所關注和討論。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在正面宣傳的基礎上,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

優化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內容。全媒體時代,信息多方位、即時性、網絡化的傳播,使得受眾對傳播方式、傳播內容產生了極大興趣,習慣于全媒體呈現的話語內容和邏輯表達。這種方便快捷的方式,使得沉溺于網絡平臺的人數大幅增加,形成了一大批“抖音控”“快手族”。面對這些挑戰,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內容非常迫切。一是在文化經典中汲取高校宣傳思想內容。文化經典是宣傳內容的重要素材來源,應充分汲取我國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蘊藏的價值精髓,通過閱讀經典、基地參觀等形式將傳統文化內嵌入高校宣傳思想內容之中。二是靈活多變地選取傳播議題。選擇合理的議題是有效回應受眾多元需求的關鍵所在,這就需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在充分考量大學生認知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靈活選擇宣傳議題,避免議題的刻板化。

(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副研究員)

【注: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有關意識形態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YJA71004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崔建西:《論全媒體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路徑創新》,《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年第16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琳

[責任編輯: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