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學習微課 > 正文

【好好學習】美麗中國的“浙”樣蝶變

——在小康路上全面展示浙江生態文明“重要窗口”

作者:卓高生 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三月的余村,遠山青翠,流水潺潺,村口矗立的石碑上醒目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印證著一個村莊的發展蝶變,它已成為今天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的核心就是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而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上世紀九十年代,余村僅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三個礦山,一個水泥廠,讓余村迅速成為安吉縣“首富村”。但余村的青山綠水卻在砰砰炮聲和隆隆煙霧中變了樣。在廠礦工作的不少村民落下了腰疼、塵肺病甚至終身傷殘,并一度徘徊在發展與生態不可兼得的困境里。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這里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經歷了美麗的蝶變,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浙江多年的實踐證明,保護生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因為人與自然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生態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決策部署,寧可每年以犧牲1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速為代價,也要以治水為突破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決不把污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硬氣決策。此后,浙江人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從扎實清理環境污染到治水、治土、治氣、治廢,多管齊下,努力開拓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淳安下姜村從“窮臟差”到“綠富美”的變遷,中國皮都從“舊”換“新”的華麗轉身,杭鋼集團的涅槃重生……今天,我們努力走在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鳥語花香、田園風光回歸的征途上。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如何讓美麗成為競爭力、生產力,關鍵是要高質量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回應人民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期盼。近年來,浙江省推進的美麗鄉村、數字經濟、循環經濟、無煙工業等正由點及面、系統推進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提升中,把“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夯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濟基礎,把“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依托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浙江的生動實踐。從生態空間的格局上,浙江正努力通過建設美麗鄉村,已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從“外在美”邁向“內在美”,正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設。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今天,在生態文明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只要我們堅定方向,努力作為,必將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譜寫美麗浙江建設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靳永珠]
標簽: 生態文明   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