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99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2)

黨的意志與人民群眾的利益追求一致的根本表現是,我們黨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的根本需要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致力于發展生產力,但發展目的卻存在根本區別。資本主義是資本主導的社會,生產的目的是資本增值;社會主義是堅持人民立場的社會,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民需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認為人創造了歷史,“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既然人的有目的的活動推動了社會發展,那么社會發展的成果就應該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黨的意志與人民群眾的利益追求一致的根本表現就是,我們黨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的根本需要。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它的現實表現是,人的需要的不斷增長和社會生產力相對不足的矛盾,直接推動了社會發展。我們黨始終抓住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民需要不斷增長的矛盾變化,以滿足人民需要為直接目的,促進生產力發展。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全黨任務,明確了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其實質是落后的生產力不能滿足人民經濟文化的需要,表明我們黨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改革開放后,我們黨清醒地把握我國的基本國情并對社會主要矛盾做出了準確判斷,認為我們仍然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鄧小平同志把人民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擁護不擁護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標準,就是明確堅持社會改革發展的價值目標。正是堅持這一價值標準,人民生活由貧困到溫飽,逐步提高到小康水平。國慶35周年群眾游行隊伍中“小平您好”的橫幅,也表明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擁護和支持。改革開放使人民富起來,邁入強起來的新時代。新時代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新判斷的基本意蘊是,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關涉美好生活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則是不平衡、不充分。因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需要強調的是,社會主要矛盾是某一時期主導性、決定性矛盾,從根本上說,其他矛盾的解決都要服從于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也是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根本任務。在人民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這一對矛盾關系中,人民需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會發展的目的是滿足人民需要,這是我們黨領導社會發展的根本理念。

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黨的領導是核心動力,人民群眾是根本動力

唯物史觀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社會變革活動的主體,但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也劃分為不同層次,他們具有不同的生活狀況、利益追求和價值觀念,他們對于社會發展產生的實際作用力也不盡相同,這樣就產生了無數個互相交錯的力的平行四邊形,在互相作用中產生出一個合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力量,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能夠把握人類社會和中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提出不斷斗爭的具體要求,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繪制富有遠見卓識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黨的先進性和領導的科學性能夠提高人民群眾革命的自覺性,將人民群眾自發力量提升為自覺的行動,將不同的力的平行四邊形凝聚起來,形成破除風險和挑戰的合力。

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口號和革命要求把農民發動起來進行反封建革命。抗日戰爭時期,在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我們黨提出“聯合抗日”的政治主張,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各種抗日力量凝聚起來共同抗日,最終取得抗戰勝利。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國底子薄、基礎弱,發展非常艱難,同時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戰略封鎖,我們沒有被困難和危機嚇倒,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取得了科技進步和工業發展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的成功是黨的改革發展戰略和人民群眾具體行動相結合的產物,是“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的成果。進入新時代,面對“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我們黨以頑強的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取得了黨和國家建設的重大成就,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也極大提高了黨的公信力、戰斗力和執政力。面對深化改革的艱巨任務,我們黨領導人民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打贏了藍天保衛戰,打響了脫貧攻堅戰,正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

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經歷了無數風險和困難的挑戰,黨和人民群眾不畏艱險、共同奮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群眾巨大推動力所形成的合力是我們戰勝困難、度過風險的決定性因素。可以說,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黨的領導是核心動力,人民群眾是根本動力。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制度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開放的重要論述研究”(項目編號:19LLZD0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責編/常妍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