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政課承擔著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直接面向大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使命,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推動高校思政課建設,應增強制度自信與創新自覺,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以守正創新增強高校思政課制度的生機活力,推動高校思政課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制度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指出,“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總結運用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守正創新,能夠為高校思政課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在堅守正道、把握根本上毫不動搖,把握思政課靈魂、方向和根基,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和體制機制
遵循根本指導。高校思政課承擔著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直接面向大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使命,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新時代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政課發展的重要經驗和根本原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包括教育事業必須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的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高校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引、豐富的思想資源、正確的價值導向、科學的工作方法以及強大的精神動力,引領著高校思政課建設因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取得新成效。因此,新時代推進高校思政課建設,要用好、用足、用活黨的科學理論這一武器,把黨的科學理論貫穿于各方面、各環節。
堅持根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主要載體、闡釋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核心課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高校思政課建設必須要把準方向、校正航向。高校思政課建設應堅持“四個服務”的根本要求,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特征,堅持“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的高度統一,堅持立足基本國情、扎根中國大地與放眼世界大勢、貢獻世界教育的辯證統一。應把這些重大方針原則融入思政教材編寫、課程體系設計、教師集體備課、教育教學過程、效果評價反饋的體制機制之中,形成“方向決定命運,方向就是未來”的價值取向和制度導向。
落實根本任務。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要求。思政課是落實根本任務、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制度建設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因此,要堅守為黨育人的初心、為國育才的立場,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認真總結、深入研究如何發揮思政課在德育中的主體性作用、在智體美勞教育中的助益性以及協同性作用,探索形成有利于“五育”并進并舉的體制機制。
強化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因此,必須把“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并將其作為思政課教學效果評價的首要指標;必須把“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貫穿和落實到思政課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及各個過程。學校黨委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中央以及上級有關思政課建設的部署要求;同時,應將思政課建設納入工作總體布局,做好頂層設計,完善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
在與時俱進、全面創新上下足功夫,不斷增強思政課的引領力、親和力以及原動力
創新思政課課程體系和內容供給,增強引領力。應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完善思政課程目標規劃,調整創新思政課程體系,重點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建設,加大對高校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可以根據博、碩、本、專階段的不同特點確定開設的具體課程,確定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以及針對部分學生需求的選修課、專題講座。創新教材體系建設重在提升教材的政治性、時代性、科學性、可讀性。從國家層面來看,除了國家統一開設的思政課教材實行統編統審統用外,還應確保思政課專題教學指南、示范教案、優秀講義、網絡教學資源等的質量和使用效益。從地方和各高校層面來看,應結合本地區、本校實際,推動輔導讀物、校本教材等特色教學資源建設項目化、系列化、制度化。
創新思政課打開方式和方法途徑,增強親和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直指思政課建設的重點與難點,也指明了思政課的打開方式和方法路徑。把握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習慣和學習方式,根據其專業、年級、個性等特點量身定做課程教學方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精準施教,能夠使教學既遵循規律,又具有針對性。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利用“報、網、端、微、屏”等豐富教育教學資源,能夠使思政課傳統優勢同現代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線下思政與線上思政連為一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采用討論式教學、情景模擬教學、項鏈式教學、實踐教學等方式,能夠形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理論與實踐、思政課與其他課程相互支撐的思政課教學體系。
創新思政課隊伍建設和激勵保障體系,增強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由此可知,增加數量、提高質量,改進評價、完善激勵,建強馬院、強化保障,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高素質思政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因此,應科學規劃思政課后備人才隊伍培養培訓,加大人才輸送和隊伍培訓力度,可以采取專題研修、骨干研修、實踐鍛煉、考察調研、學術交流等方法提高隊伍綜合素質;應制定規范完善、科學可行的考核評價辦法,形成以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為前提,以教學效果為重點的思政課教師評價體系,推動落實考核結果與職稱評聘、職級晉升以及各類獎懲掛鉤;應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激勵保障,可以在經費支出、辦公條件、科研立項、職稱晉升等方面為思政課教師提供支持和幫助;應將優秀思政課教師納入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以及高校黨政干部重要來源,切實增強其職業榮譽感。
在辯證把握、一體推進上久久為功,不斷提升思政課建設水平
堅持守正是第一要求、創新是第一動力。守正,就是堅守理想信念、人民立場、根脈底線以及崇高使命,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是思政課建設的第一要求。創新,就是用新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以及途徑解決思政課建設過程中的矛盾、問題,是守正的路徑和保障,是思政課建設的第一動力。因此,既要落實好第一要求,為思政課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又要用好第一動力,為思政課建設提供強力的推進系統。
堅持守正與創新有機結合、協同推進。守正與創新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是辯證唯物主義運用于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生動體現。因此,要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把握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在守正和創新的相互協同中實現兩者的相互促進。
堅持守正不渝、創新不止。思政課建設任務繁重、使命光榮,因此,既要有守正的要求,也要有創新的課題。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守正定力、“到中流擊水”的創新勇氣,找準推進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方法論、著力點、突破口,形成高校思政課永葆生機活力的制度和體制機制,培養和造就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為福建商學院黨委副書記)
【注:本文系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委托課題“推動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守正創新研究”(課題編號:JSZ19037)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責編/孫渴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