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如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提升鄉鎮治理現代化水平, 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以及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鄉鎮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最基層部分,其治理效能直接支撐著國家治理現代化。時下,鄉鎮機構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可從組織建設、制度運行、債務管理、社會結構四方面協調推進鄉鎮治理現代化水平,從而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根基。
加強黨組織建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鄉鎮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組織又是鄉鎮現代化治理的根本保證。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礎黨組織建設成堅強的戰斗堡壘,充分發揮其在鄉鎮治理的領導核心地位。要堅定鄉鎮黨員的理想信念。黨員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以選好配強各級黨組織隊伍,堅決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為目標,建設高素質的基層黨組織,通過優秀黨員的帶動,促進鄉鎮、村整體的創新、發展、富裕。創新基礎黨組織的設置和活動。要適應農村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城鄉互動日益加強,黨員流動日益增強的實際,以“黨是領導一切的”為基本原則,將基層黨組織建立在產業鏈上、建立在行業協會上,努力構建以村黨組織為主體、產業的支部為骨干、專業黨小組為基礎的新型組織體系。
規范制度運行,提升干部勝任力。鄉鎮的現代化治理要求鄉鎮干部全面提升其勝任力,這就必須從規范制度運行、增強激勵入手。要建立推行鄉鎮權責清單制度,明確鄉鎮政府的行為邊界和主體責任,厘清鄉鎮各部門職責和權力邊界,從源頭上解決鄉鎮權責利不對等問題,有力消除權力濫用空間。要從增強鄉鎮干部解決現實問題能力入手,深入實際調研來增強鄉鎮工作的指導性和針對性。要從理念和制度上激發鄉鎮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創新動力,尤其是對致力于鄉鎮發展的干部要給予鼓勵與支持,提高干部創新能力,強化勇于擔當意識。
加強債務管理,控制鄉鎮金融風險。事實證明,地方政府通過適當舉借債務,可以有效緩解資金需求矛盾,引導投資方向,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但也必須重視加強債務管理,控制金融風險。首先,控制舉債規模,降低規模風險。適度舉債在規模的衡量上需要通過一個科學的評估體系,達到量化的目的,從而使債務的規模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在保持適度舉債的過程中嚴格控制債務規模,保證舉債規模不超過整個鄉鎮財政的承受能力。其次,加強平臺管理力度,規范融資行為。進一步規范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行為管理,整合資源,規范融資行為,創新融資機制,可以通過社會資本特許經營、開發主體上市和發行債券等方式來拓寬融資渠道;同時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成立應急轉貸資金或設立專門的擔保公司,為其他平臺公司和優質的提供擔保及過橋資金,以便增加償債能力,防范出現財政風險。再者,加大執法力度,建立監控制度。重點關注舉債主體、償債資金來源、規模、期限以及舉債方式等,對債務資金借、用、管、還等情況進行全面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大執法力度,規范政府借貸行為,有效遏制違規使用債務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優化社會結構,促進鄉鎮社會和諧。推進鄉鎮的現代化治理,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積極引導鄉鎮的個人、組織參與管理,著力加強公共服務的平臺建設,要在融合智能化、網格化建設的同時,系統化服務、精準化組織,通過創建與企便捷溝通平臺、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構建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優化對企政策扶持、持續完善企業人才機制等舉措,實現鄉鎮工業經濟運行的現代化管理,從而構建文明和諧、高效發展的鄉鎮社會。要建立完備的鄉鎮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鄉鎮政府管理公共事務、維護社會秩序的職能作用,重新構建現代化鄉村管理結構,形成村民常態化的民主參與,通過自治組織力量促進鄉鎮經濟社會發展。要重視并積極回應社會的利益訴求,有效調節社會組織與企業、農民之間的關系,增強信任程度,從而促進鄉鎮社會結構的轉型。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鄉鎮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不僅要苦干實干,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要通過強化黨的領導、完善制度設計、提高干部勝任力等措施來實現,從而在新時代更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者: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