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決戰決勝】打好政策組合拳 促進農民工穩就業

決戰決勝

農民工是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中堅力量,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脫貧攻堅收官和小康社會建成成效,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部分農民工就業創業面臨一些困難,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工遭遇就業困境將給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打好政策組合拳,促進農民工穩就業。

加快縣域經濟振興促進本地就業穩定

第一,多措并舉做好援企穩崗。有關部門應積極主動與本地企業做好溝通對接,通過財政、金融、稅收、政府采購等多種舉措,大力扶持和激勵本地中小微企業,對受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外貿企業加大補貼力度,確保本地企業經營穩定。第二,加強特色產業品牌推介。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官方媒體、網絡直播等多種渠道開展本地特色產業品牌宣傳和推介,通過政企協作推動本地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擴大國內市場消費需求。第三,推動本地服務業加速振興。餐飲、娛樂、文化、體育、旅游等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大,政府部門要加大扶持和宣傳力度,可通過優惠券、免門票、直播帶貨等多種方式開展服務業推介,加速服務業振興,加快推動服務業從業農民工全面返崗復工。

創新就業形式渠道擴大返鄉就業規模

第一,鼓勵發展特色地攤經濟。我國地域廣袤,物產豐富,各地特色小吃、特色產品種類繁多,有關部門可充分利用政策層面和各大電商平臺對地攤經濟的幫扶計劃,鼓勵留鄉和返鄉農民工在本地城區或前往大中城市依法依規開設特色小吃攤或其他特色產品攤點。第二,引導返鄉農民工換崗轉行。疫情催生了“線上經濟”的蓬勃發展,線上物流配送端的勞動力例如快遞員、外賣小哥等需求大增,有關部門應積極與相關物流公司合作,對接勞動力需求,引導部分返鄉農民工換崗轉行;同時鼓勵在物流行業工作的農民工給失業老鄉介紹和推薦更多工作機會。第三,以工代賑實施“三農”基建提升計劃。當前“三農”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高,但因近年來勞動力大量外流,農田水利灌溉、鄉村道路、產業道路、人居環境等工程項目的建設管護因缺乏勞動力而倍感吃力,當前應抓住補齊“三農”短板的機遇,以工代賑實施各類涉農建設管護項目,解決一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

完善就業信息服務不斷縮減信息鴻溝

第一,與時俱進提升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成效。針對當前創業就業政策普及面窄的問題,有關部門應與時俱進改進政策宣傳方式,通過微信、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各種農民工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平臺擴大各類涉農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面和影響力。第二,加強政府與農民工的就業信息對接。我國農村地區熟人社會特征濃厚,村干部對本村每個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就業優勢比較熟悉,建議農民工主管部門、勞動中介機構等積極與村干部對接,及時提供就業信息,提高農民工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匹配效率。第三,強化農民工信息化培訓服務。借助有效渠道獲得有效信息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一種基本的職業技能,地方政府應將信息化培訓納入農民工就業服務的基本范疇,培訓農民工如何閱讀、理解、搜尋各種就業信息以提高其信息甄別、篩選能力。

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人力資本

針對以往諸多職業技能培訓成效欠缺問題,迫切需要優化培訓設計,真正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第一,為參加培訓農民工提供生活補助。農民工大部分都有養家糊口的壓力,暫停工作接受技能培訓會有一定的經濟顧慮,尤其是疫情影響下壓力更大,建議有關部門增加財政投入,按照培訓1-3個月的不同標準,為農民工提供免費技術培訓和發放生活補助,幫助部分農民工渡過暫時性的經濟難關,提高參加培訓的意愿。第二,委托大型企業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富士康、美的、格力等國內大型制造業企業的技能培訓往往更重視產業實際需求,有關部門可以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與這些大型企業聯合開展定向、定崗、訂單式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實際效能。第三,加強流出地與流入地政府和企業的培訓協作。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是我國農民工的主要就業地區,農民工流出地政府應加強與這些主要流入地政府和企業的溝通協作,及時搜集掌握流入地最新就業技能需求,以在本地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培訓。

優化返鄉創業服務加大政策支持保障

第一,加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過程服務和指導。各地鄉鎮、村兩委的基層干部應及時主動上門摸排返鄉農民工創業想法,掌握返鄉農民工創業需求、顧慮和難點;由區縣政府組織有關職能部門、成功企業家特別是有經驗的鄉鎮和農村企業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等為有創業計劃的農民工提供指導服務,降低創業風險。第二,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財政獎補和保障。建議財政專門撥出一筆財政資金用于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于成效顯著又能帶動其他農民工就業或貧困戶脫貧的創業項目給予獎勵;對于符合未來農村發展需求的例如鄉村旅游、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創業項目給予補貼;此外,對于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給予社保、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優惠照顧,例如可以優先給創業農民工子女獲得在城市公立學校就學的資格。第三,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和支持。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相對滯后,普通村民或農民工想要獲取金融扶持有一定難度。有關部門應激勵和引導農行、農發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出臺扶持農民工創業的專項金融政策,為返鄉留鄉農民工創業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和支持。

【注:本文獲得清華大學“水木學者”計劃(2019SM101)資助】

作者:舒全峰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克]
標簽: 農民工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