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地域文化賦予鄉村旅游鮮活主題內容,增加了游客的文化體驗,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新時代加快鄉村旅游發展,可從文創產業發展、精品旅游項目建設、現代科技手段應用、飲食文化資源開發等入手,注入地域文化內涵,增強鄉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關鍵詞】鄉村旅游 地域文化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成為推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的“密碼”。新時代加快鄉村旅游發展,要深入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鄉土故事、民風民俗,繁榮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地域文化賦予鄉村旅游核心競爭力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特色鮮明、傳承至今仍發揮價值的文化內涵,其不僅包含景觀等實物,也涵蓋了地方人文精神。發展鄉村旅游是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村發展質量的重要方式。廣大農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是千百年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時至今日,一些農村依舊傳承著鄉村文化、農耕文明,還保留著傳統的民風民俗、生活方式,這些極具特色的農村地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為此,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和提煉地方特色文化,避免景觀雷同、旅游商品雷同等同質化現象,打好特色“組合拳”,彰顯文化內涵和文化魅力,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
鄉村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根脈,發展鄉村旅游,講好鄉土故事,曬出鄉村文化家底,實現特色文化落地生根。講好鄉土故事,要多問計于民,可在專業人員的組織下,結合村情實際,征求村民尤其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鄉賢對鄉土故事文案的意見建議,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講好鄉土故事,也要善于打造鄉村“文化地標”,突出文化底蘊。在故事內容上,既要展現農村地域風情、傳統風俗,也要參照當下對鄉村文化建設的要求,做到與時俱進,展示農村新風貌。在故事呈現形式上,除了采用傳統民間戲曲藝術及民間工藝外,還可結合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創新傳統節日,為古老節日增添新內涵。
鄉村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借助地方志、族譜等史料,挖掘至今仍然盛行的民俗活動,提煉精華,逐漸形成旅游資源。在實施保護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潛在價值,把它融入到鄉村旅游中,推動鄉村旅游和資源保護相結合,對原生態田園風景、文化習俗等加以保護,傳承傳統村落肌理風貌,延續傳統村落空間格局,避免“千村一面”。要善于從鄉村資源稟賦、區域特色出發,以文化為引領,科學布局,開發多元化、差異化鄉村旅游產品。
地域文化如何助力鄉村旅游發展
第一,發展文創產業,提升鄉村知名度。鄉村旅游具有明顯的資源屬性,是文化創意的重要載體,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助于提高鄉村知名度。鄉村旅游項目融入文創元素,要以農村原生態的自然資源、文化古跡為依托,運用創意手段,實現鄉村旅游特色化。要善于融合鄉村聚落、鄉村建筑、綠色生態、園藝等物質形態的鄉土文化以及民風民俗、傳統節日等非物質形態的鄉土文化,把現代科技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結合,探索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運用故事、器物、活動等將無形文化遺產變為有形文化資源,展示鄉村文化價值內涵,從靜態展示向高端多層次的旅游文化產品升級,開發個性化產品,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放眼整個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市場,要善于結合區位優勢、目標人群,定制符合不同群體消費習慣的文化創意產品,在沿用傳統的互動式、體驗式營銷手段的基礎上,圍繞重大節慶節點,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實現鄉村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效融合。
第二,引入現代科技,提高游客觀賞興趣。一是堅持文化創意與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相結合。由于城市的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城市居民向往田園風光、人文景色,想要在鄉村旅游中釋放壓力。為此,可嘗試將鄉村綠色生態、生活方式、建筑特色等,通過文化創意的形式,打造更多個性化多元化旅游產品,吸引更多的游客。二是不斷提升游客的體驗感、融入感、愉悅感。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借助科技優勢,比如3D打印、VR虛擬等技術,打造虛擬現實感強、體驗好的多元文化創意產品,讓游客現場參與、直觀感受,增強體驗感。實現文化創意主題的多元化,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要求,減輕工作壓力,放松心情,獲得良好的旅游體驗。三是引入融媒體傳播技術,提高旅游宣傳水平,借助“兩微一端”等推廣旅游產品,開展旅游產品線上推介活動,與游客積極互動,借助微視頻創意宣傳片,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提升旅游品牌價值。
第三,挖掘特色飲食文化,打造舌尖上的美食。開發鄉村特色美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鄉村旅游品質。在開發鄉村特色飲食過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將文化元素融入到鄉村美食中,依托鄉村文化資源,將飲食文化融入生活習俗,從農家樂建筑風格、裝飾品味感受鄉村氣息。游客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與城市不一樣的田園生活。伴隨著體驗經濟的到來,消費者不僅滿足于吃飽穿暖,更注重生活品質與情感體驗。為此,可推出富有當地特色的飲食制作體驗活動,鼓勵游客根據自身興趣,選擇喜歡的菜品、主食等,體驗烹飪帶來的樂趣,讓人們在游覽之余能品嘗農村特色美食,體驗當地民風民俗,這種慢生活方式,更容易引發游客的共鳴。打造鄉村特色飲食要始終將食品安全居于首位,本著“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理念,在食材選擇、飲食餐具配備、餐飲制作等環節嚴格把關,保障游客“舌尖上的安全”。除此之外,還要做好宣傳推廣,既可借助期刊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也可采用短視頻等方式,逐漸形成鄉村飲食文化宣傳的常態化,不斷提高鄉村旅游產業的知曉率和美譽度。
第四,建設精品旅游項目,實現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游客可以在游玩之余,參加富有鄉土特色的鄉村娛樂項目,實現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建設精品旅游項目,首先要科學定位、布局合理,確定好地理位置,從目標人群的偏好出發,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在布局方面,要充分結合鄉村自然生態等,優化鄉村旅游資源配置,在突出鄉村旅游主導功能的前提下,發展具有差異化的鄉村地區景觀類型,從空間上產生集聚效應。開展鄉村旅游要處理好旅游與生態環境之間、鄉村旅游功能分區之間的關系,從長遠考慮,借助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提升鄉村旅游的經濟價值。在布局上,可做到以點帶面,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結合產業功能布局,進行分區布局規劃。其次要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融入科技元素。可建設鄉村旅游集散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并根據游客承載量來確定停車場規模,做到科學布局、管理規范;還可建立便捷的外部交通線路,方便游客出入。與此同時,還可融入科技元素,彰顯個性特點。既借助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又將鄉村獨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到鄉村旅游產品中,為游客留下美好回憶。當然,也要從全域旅游的視角,突破傳統的鄉村旅游思維,賦予鄉村旅游人文氣息、時代內涵,建立特色鮮明的農業旅游系統,打造復合型鄉村旅游目的地。以鄉村精品旅游項目為依托,實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斷提升鄉村旅游品質。
(作者為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科技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9年度全國地方黨校(行政學院)重點調研課題“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和建設文化強國問題研究”(課題編號:2019DFXKT074)的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建云:《“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發力點》,《人民論壇》,2019年第16期。
②王莉敏:《基于城鄉居民需要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選擇與開發研究》,《農業經濟》,2020年第3期。
責編/銀冰瑤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