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虞崇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并在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當面聽取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對“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進一步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的重要時期。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方位和新特點,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人民福祉為中心發展、建設更加美好的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虞崇勝對此進行了深入解讀,一起來看。
“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新發展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階段,不僅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階段,而且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階段。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方位和新特點,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認知前提和實踐依據。
新發展階段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新發展階段不同于以往發展階段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分析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并明確提出“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這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深刻認識“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豐富內涵,對于走好走穩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保證新發展階段奮斗目標的實現,意義十分重大。
高質量發展,實質上就是以質量和效益替代過去的規模和增速,也就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有多少”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從根本上來說,這一變化取決于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就要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
推進高質量發展,要在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豐富內涵和內在規律的基礎上,找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著重點。其一,要根據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其二,要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目標、新部署,圍繞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而深入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其三,要有效發揮新發展理念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圍繞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持續發力;其四,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領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不斷提高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以及個性化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需要;其五,要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支撐力量,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而持續發力。
只有滿足上述要求,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的背景下,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如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主題,習近平總書記闡發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作出重要部署。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發展階段,必須在現代國家制度建設方面下工夫,著力解決阻礙現代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進而實現包括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內的全面現代化。
新發展階段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必須指出的是,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能否形成國內國際的雙循環,關鍵在于能否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催生新發展動能,創造有利于加快形成雙循環的制度環境。
如何催生新發展動能是擺在新發展階段的頭等問題。在新發展階段,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加大改革力度,特別是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好,激活新發展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創新發展活力,既是形勢使然,也是發展必然。面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新變化,唯有更具針對性、更大力度的改革,才能破解時代課題,戰勝種種困難和挑戰。要通過深化改革,理順關系,清爽體制,注重制度要素的創新和供給,加強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制度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階段是以人民福祉為中心發展的新階段
在新發展階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有新的要求和新的境界。新發展階段有許多發展目標,但有一個較之以往更為突出的目標,那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福祉,以人民幸福感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項具體工作。
人民福祉是一個包括物質福利和幸福感,即物質豐裕和心理幸福相結合的美好生活狀態。在新發展階段的指標體系中,必須將人民福祉置于突出地位。
以人民福祉為中心,要求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的新局面,為其提供良好的社會承載。在新發展階段,一方面,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進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進而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另一方面,要加強平安社會建設,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使廣大人民真實地感受到“幸福”存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良性持續的國內國際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