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啟啟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2012年至2019年底,短短7年多時間里,中國使9000多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不僅為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重要貢獻,也增強了全世界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在中國減貧成就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的同時,中國減貧經驗同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與肯定,中國減貧經驗的世界意義得到凸顯。
國際輿論多維度探究中國減貧的經驗
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始終心系貧困地區群眾,就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中國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堅持不讓任何一個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掉隊,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中國政府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獲得發展中國家政要、官員及觀察人士的高度贊許。烏干達執政黨烏干達全國抵抗運動副總書記理查德·陶德旺說,中國領導人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基層群眾始終在領導者心中,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民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原因。巴勒斯坦政府發言人易卜拉欣•穆勒哈姆表示,中國領導層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中國日漸走向繁榮富強時將關注目光投向貧困的農民和其他弱勢群體,通過創造就業來使他們擺脫貧困。
中國社會制度擁有巨大制度優勢。中國舉全國之力,全面動員,采取超常規舉措,在扶貧減貧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國際輿論肯定中國減貧背后的制度優勢。贊比亞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格雷森·科伊表示,中國減貧背后有成熟的政治制度支持,中央強有力支持各級政府推進減貧工作,使國家發展變成“一盤棋”,而不是各自為政。印度漢學家、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狄伯杰教授在談到中國精準扶貧背后的制度原因時表示,中國發展道路的優越性和中共領導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共產黨利用黨的組織優勢實施和監督龐大扶貧計劃,通過派遣數量龐大的官員駐村扶貧,確保了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莫桑比克國家通訊社前社長古斯塔沃·馬維埃指出,每個國家都有減貧計劃,不同的是,在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下,中國政府說到做到,不光制定計劃,而且嚴格執行計劃。
中國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減貧方略。中國根據自身國情探索出精準扶貧之路,中國貧困人口迅速減少,貧困發生率大幅降低,國際輿論認為精準扶貧是中國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重要原因。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中國事務所次長宮崎卓撰文對中國減貧成就予以高度評價,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國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與推進可以說是減貧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表示,中國的精準扶貧通過產業發展、教育培訓、生態保護、易地扶貧搬遷等為貧困人口創造可持續的發展機會,充分調動其潛在的能力及創造力。印度善政基金會主席、印度中央調查局前局長戴瓦拉亞普拉姆·拉馬薩米·卡爾蒂克揚撰文指出,中國扶貧的對象十分明確,幫助的目標群體包括家庭以及個人,精準扶貧就是目標精確、措施準確到位的扶貧。
中國打造健全的社會保障網絡。社會保障是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方面,國際輿論認為中國在醫療、教育、就業等領域的保障措施有助脫貧攻堅目標實現。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撰文指出,中國通過優化經濟結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教育等措施避免返貧;中國大幅降低數十種抗癌藥費用且將其納入醫保,使醫療保障制度得到進一步健全。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表示,巴基斯坦正在借鑒中國的扶貧經驗,巴基斯坦從中國的扶貧經驗中學到了三點:為民眾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保障、更好的教育和平等的機會。津巴布韋大學政治學教授曼耶魯卡認為,包括津巴布韋在內的非洲國家從中國學習到的一條減貧成功經驗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社會福利的對等增長,讓經濟發展成果為全民共享。
中國減貧經驗為全球減貧事業帶來諸多思考和啟迪
中國的經驗表明絕對貧困是可以被戰勝的。貧困是困擾人類發展的重大難題,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就是與貧困作斗爭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顯著改善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這意味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中國取得非凡減貧成就的根本在于中國政府下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發展為了人民,讓每一個人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這對任何一個受貧困問題困擾的國家都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
中國的經驗表明貧困必須加以系統應對。貧困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減貧,但絕不必然地意味著可以消除貧困。致貧原因千差萬別,這決定了消除貧困需要全面統籌和系統應對。中國在扶貧減貧過程中,尤為注重中央政府的統籌協調,對于“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既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又強化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對西部貧困地區的協作與幫扶。在微觀層面,面對多種原因致貧的家庭,地方政府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進行干預幫扶,多措并舉消除致貧因素。消除貧困絕不是一個部門或某幾個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門協同配合,需要中央政府統籌資源系統應對。
中國的經驗表明減貧并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中國根據自身國情探索出精準扶貧之路,精準扶貧的核心要義是精準,精準就是要求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地區的致貧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在精準扶貧理念的指引下,中國不同省份和地區充分發揮主動能動性,探索出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光伏扶貧、生態扶貧等多元化的扶貧方式,大大加速了減貧進程,取得良好的減貧效果。中國的經驗表明,不管大至一個國家,還是小至一個地區,都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一成不變的減貧模式,減貧方式不能“一刀切”。
中國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的減貧經驗為世界各國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減貧道路提供了有益參考。解決貧困問題,不僅需要政府的堅定意志,還需要政府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根據實際情況加以系統應對。全球減貧是一條艱難的路,只有各國相互學習借鑒,攜手前行,全球減貧事業才能不斷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