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過硬政法隊伍是法治中國建設和平安中國建設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印發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也分別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研究這些規范性文件對法學教育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包括堅持德法兼修、增強政治意識;培養法學倫理、強化職業操守;增強問題意識、明確實踐導向等。
【關鍵詞】法治 法學教育 政法機關 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政法隊伍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有利于發揮法學教育的社會功能;過硬隊伍建設能為法治中國建設和平安中國建設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黨的十八大后僅兩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做好新形勢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政法機關要順應人民對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權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和過硬隊伍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和過硬隊伍建設由此被確定為政法工作的奮斗目標,作為各級政法機關的基礎性工程。對于過硬隊伍建設怎么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印發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也分別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對這些規范性文件進行文本分析,法學教育機構可以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從供給側對接法學人才需求,提高高校法學專業人才對政法機關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好滿足法治中國建設的需要。
中央加強政法機關隊伍建設規范性文件的基本精神分析
中央對于政法工作始終高度重視。1999年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政法干部隊伍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中央層面第一次就“政法隊伍建設”專門下發重要文件。2016年又印發《關于新形勢下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首次就加強政法隊伍建設下發綜合性指導文件。這兩個文件是一脈相承的關系,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補充和完善。
二者都強調政法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問題,《意見》對理想信念有了新的更高標準,專用一個部分敘述“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決定》強調的“政治紀律”,在《意見》中進一步細化為“政治品格”,并且加上“絕對忠誠的”的定語,提出把“國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等一系列要求,其中包括探索建立政治督察制度,定期對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意見》將“職業道德教育”發展為“政法職業精神”的培育和踐行,體現了對政法隊伍職業化目標的呼應和落實。
二者都強調提高業務素質的問題,《意見》的要求更為全面具體。一是提高政法隊伍的法律素養,如《決定》提出“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嚴肅執法,秉公辦案”等,但《意見》將這一問題作為“履職能力”放在第三個部分進行集中論述。二是提出加強教育、培訓。《決定》把“學法”作為關鍵詞,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和政法各部門“深化政法院校教學改革”,“廣泛開展多種形式和多層次的在職干部教育培訓”;《意見》著眼國際新形勢、經濟新常態和社會結構新變化,更加強調“執法司法專業能力”,提出“建立以法律職業需求為導向的教育培養模式”。三是強調政法干部學法懂法問題。《決定》規定政法部門的主要領導干部“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群眾觀念,具有較高的執法能力和領導水平”,《意見》把“忠誠可靠”“學法懂法”并列為必備條件。
二者都對加強政法隊伍紀律作風建設作出安排部署,《意見》體現了中央關于作風建設和開展反腐敗斗爭的最新要求。《決定》的提法是“大力加強政法干部隊伍的監督管理”,要求完善制度、研究措施、落實責任,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實行司法公開,定期開展政法干部隊伍紀律作風整頓和執法檢查。《意見》主要闡述了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持續整改作風突出問題、完善權力約束監督機制等問題,這進一步深化了政法隊伍紀律作風建設的要求。
政法各部門加強自身隊伍建設的具體安排及其比較分析
政法隊伍是政法機關干部隊伍的一個總稱,主要包括黨的各級政法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干部隊伍。2013年政法各部門紛紛出臺加強各自隊伍建設的意見,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檢察隊伍建設的意見》,公安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公安隊伍建設的意見》,司法部《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的意見》。由于國家安全機關的特殊性,其隊伍建設方面的文件無法獲取,亦不列為分析對象。通過對公、檢、法、司加強自身系統隊伍建設的四個政策文本的分析,可見它們都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建設,強調政法隊伍應具備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
關于政法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正規化建設。《意見》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法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方向”作為一條指導思想。因此,政法各部門意見也都圍繞這一指導思想作了充分的論述和部署。最高院意見把堅持“三化”建設方向作為加強隊伍建設的五項基本要求之一;最高檢意見用兩個部分分別論述檢察隊伍專業化建設和職業化建設;公安部意見突出了職業精神塑造和職業保障體系建設兩個方面;司法部意見強調按照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要求加強業務工作能力建設。
關于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建設是政法機關隊伍建設的重點,走上政法機關領導崗位也是很多法律人才的職業目標。最高法要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選優配強各級人民法院院長,著力改善班子知識、專業、經歷和年齡結構,增強領導班子整體功能。司法部始終突出抓好領導班子這個“關鍵少數”制定符合司法行政職業特點的干部考核評價辦法,注重考察政治品格、法治素養、業務能力、責任擔當和工作實績。公安部積極構建系統規范的領導干部選用及教育管理監督工作機制,推動落實地方公安機關主要領導一般由同級政府副職兼任和異地交流制度。最高檢建立落實重大問題調研制度,提高運用法律政策、應對復雜局面、具備戰略和創新思維、引領科學發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能力。
關于紀律作風建設。要求政法干部有更高的操守準則,如公安部意見要求健全民警職業道德準則、職業行為規范,加強職業倫理、職業操守教育,完善職業道德評價機制,使民警養成崇尚法治、恪守良知、理性公允的職業品格。要求政法隊伍中的作風建設有更高標準,如司法部意見要求開展“六條禁令”“六個一律”“六個絕不允許”等執行情況的執法檢查。要求政法干部遵守更嚴格的紀律,如公安部意見提出健全特殊職權監督機制,建立崗位職權利益回避制度。
對法學教育的幾點啟示
堅持德法兼修,增強政治意識。培養法律人才正確的政治意識是法律教育的應有之義。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加快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使政法干部忠誠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銳意改革創新,履行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任務;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占領法學教育和研究陣地,注重培養政法工作人員法律思維和政治思維,培養更多法治中國建設的中堅力量。
培養法學倫理,強化職業操守。德法兼修的另外一個重點是法學人才職業倫理的培養。通過加強職業倫理控制借助職業便利實施的非道德行為,加強社會公益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教育,培養政法各部門亟需的富于正義感、責任感和高尚情操的法學人才;樹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教育方向,切實提高整個政法隊伍的公信力。這不僅是維護政法部門工作人員個體的職業操守,更是維護整個政法系統道義合法性的必需。
增強問題意識,明確實踐導向。在重視提高學生法學理論水平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避免將法學教育目標設定為技術和技巧教育的“司法中心主義”,將法治實踐中急需解決的新發案例及時轉化為教學資源;著力強化實踐教學,特別是引導學生關注信息化、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犯罪網絡化等最新實踐問題,教育學生立足法律條文綜合考慮解決問題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政治效果;支持學生參與法律援助、自主創業等活動,加大實務部門與法學教育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
(作者為西北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
責編/張忠華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