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中國(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從2013年至今,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圍為21個省份,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已形成從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戰略框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不僅承擔著全面深化改革與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責任,擔負著以開放促改革的使命,而且肩負著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動力更強、結構更優、質量更高新增長極的重任。自成立以來,各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改革新作為贏得發展新空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之路。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空間布局經歷了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的演進過程。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序分布在華東、華南、華北、華中、東北、西南地區,基本實現了沿海省份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全覆蓋,形成了由點到線再到面的對外開放新矩陣,有效地發揮了沿海和沿邊地區對腹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總體布局。伴隨著對經濟功能區從保稅區到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自由貿易港的探索軌跡,對外開放一步步升級,為中國經濟開辟發展新局面。
根據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條件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三類各有側重的發展方向。沿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港口片區為主要特征,擔負著大力推動沿海地區高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承接對外開放與“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排頭兵任務;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著力打造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承擔中國經濟內循環的重要節點功能、帶動中西部連片區域的發展;沿邊自由貿易試驗區重在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將經濟的發展重心與周邊國家合作相協調。各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重點不同,卻共同發揮著帶動作用,引領著所屬區域的高質量發展。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這是中國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重大舉措,更是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以來中國再次開啟以開放倒逼改革試驗場的重要標志,作為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先行者、排頭兵,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發揮著龍頭引領示范作用。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的先進經驗和制度成果為基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形成更多高水平、可復制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經驗,為對外開放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成為推動形成中國更高水平開放格局的新起點。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對標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探索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載體。香港、新加坡、鹿特丹和迪拜等地依據自身優勢,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自由貿易港,為中國開展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中國在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過程中,不僅要在吸引外資、加強貨物貿易方面進一步開放,還要配套實施資金、人員開放的有利政策。在內外經驗的積累下,海南必將成為引領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門戶。
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鏈接“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和關鍵節點,也是促進“雙循環”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橋梁紐帶,也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樞紐和門戶,為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提供重要支撐。然而,在肯定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所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面臨趨同化特征,制度創新碎片化、微創化,系統集成需進一步加強等問題,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影響下,中國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更多的課題。
花開蝶自來。面向未來,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披堅執銳、攻堅克難,充分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引領示范的作用,在打造中國對外開放高地進程中展現新的更大作為。面向世界,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將以更高質量更高標準為發展要求、以制度集成創新為牽引力,為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提供新支點、為維護全球自由貿易貢獻有力支撐、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注入新動力、為恢復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向世界貢獻更多經濟發展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