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導,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理事長,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 李善民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提出,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加大開放力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我國的自貿試驗區建設已經從2013年的初期試點階段進入到2020年全面推進階段,目前中國自貿試驗區取得了哪些成績?未來又該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中山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導,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理事長,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李善民對此作了深入解讀。
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數量目前已經擴容至21個,有序分布在華東、華南、華北、華中、東北、西南地區,基本實現了沿海省份的全覆蓋,連點成線,再連線成面,形成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全方位發揮沿海和沿邊地區對腹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總體布局。
同時,除了有共性的政府職能轉變、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金融放開、法治化等領域的制度創新要求和目標外,各自貿試驗區基于發揮地理優勢和產業特點建構的功能定位都各有特色。如上海自貿試驗區旨在進一步探索金融放開創新;廣東自貿試驗區突出粵港澳深度合作目標;福建自貿試驗區則彰顯對臺特色;陜西自貿試驗區響應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遼寧自貿試驗區為東北工業基地轉型提供經驗探索;浙江自貿試驗區則在海洋貿易制度創新上充當排頭兵;廣西、云南、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的設立,有利于推動沿邊地區開放,輻射帶動沿邊發展,進一步密切同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提升沿邊地區的開放開發水平。這樣的空間布局很好地協同了“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東北振興、成渝雙城聯動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
中國自貿試驗區實施7年以來,盡管取得一系列顯著成效,但仍有深化開放的空間。因此,在當前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另外20個自貿試驗區要通過賦予更大的自主改革權,實現高質量發展。
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開展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規范工作。就自貿試驗區政府職能范圍而言,要形成并公開“權力清單”,簡政放權,提升行政透明度。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都要用清單列示。就政府責任而言,制定并公開“責任清單”,明晰職責,接受社會監督。對違反“權力清單”造成損失的要依照“責任清單”問責,對探索性的制度創新變革帶來風險的可以免責。
對標國際慣例,完善負面清單投資管理制度。參照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內資標準,制定更開放、限制行業更細化的自貿試驗區準入負面清單。在開放程度和開放范圍上,適度放開金融、通訊、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的限制,降低專業教育、銀行、券商、保險等行業的進入門檻要求。分步實施、重點研究針對境外人士的保險制度和擔保制度,解決境外人士信用信息缺失情況下保險難辦、信用卡辦理難等問題,達到開放多贏的效果。
拓展貿易便利化的覆蓋領域。目前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的主要制度創新集中在貨物貿易上,隨著服務貿易比重的不斷增加和未來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自貿試驗區可打造“單一窗口”升級版,將貨物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創新拓展覆蓋到服務貿易,逐步將維修服務、離岸貿易、服務外包、技術貿易等納入系統,加快推進醫療、旅游、金融、文化、教育等高端服務領域的貿易便利化。取消對專業人才流動限制和放寬對跨境支付等形式的服務貿易限制。逐步探索將服務貿易進出口退稅申報納入“單一窗口”管理。
加強自貿區金融創新與國際(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聯動。與其他領域的制度創新不同,金融領域創新的推進實施和復制推廣更多地受到整體金融改革進程的制約發展。與此同時,金融要素的集聚特征,也使得自貿區金融創新更多要通過其輻射功能發揮效應。自貿試驗區改革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中心、天津區域金融中心,重慶、武漢、成都、廈門、青島區域金融中心等的建設密切關聯。隨著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政策的逐步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的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逐步探索自貿試驗區與自貿港同等的法律地位。可研究出臺《中國自由貿易區(港)法》,明確界定中國自貿試驗區各片區的行政級別、立法位階、改革權限等,配合各大自貿試驗區所在地方人大已經發布或正在制定的自貿試驗區條例,逐步構建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法律支撐體系,為自貿試驗區的規范化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良性持續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