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這為在當前形勢下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以及企業化危為機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刻認識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壯大創新主體,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
近幾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貿摩擦加劇。同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在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這就需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戰略部署,必須按照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要求推動技術創新,支持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而且,從企業自身來講,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所有企業都應朝這個方向努力奮斗,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巨大沖擊。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國很多企業實施了一系列創新之舉,積極化解疫情造成的生產經營困局。例如,靈活采用居家工作、線上交易等方式,加強視頻會議、線上培訓、遠程管理等方面新技術的普及應用,不僅將疫情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也為轉型升級打造了新的加速器。實踐證明,只要堅持不懈地矢志創新,企業就能攻堅克難、永葆生機,立于不敗之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已取得積極進展,激勵企業創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得到增強,重點產業領域取得一批創新成果,為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力支撐。但還要看到,目前我國企業創新能力依然有待進一步提升。特別是面對當前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一系列新機遇和新挑戰,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更需要全方位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注重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企業創新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釋放創新活力。
(三)
激發企業活力,壯大創新主體,需從多方面發力。
一要進一步做好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重點工作。包括完善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的機制,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持企業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等等。當前,還要落實好各項紓困惠企政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營造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二要推動企業依據自身發展的需求,瞄準行業技術前沿,組織聯合研發,實現重點突破。企業要進一步增強以原始創新為重點的自主創新能力,完善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全方位營造并形成自身優勢。要主動把握新趨勢、新項目、新需求、新機遇,緊扣關鍵環節、突破核心技術、聚焦主責主業,以創新培育新的發展動能,穩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創造出高品質、高性價比的新產品,實現上下游企業的雙贏或多贏,并打造出新的發展優勢。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不僅要培育和創造具備領先優勢的核心技術,而且要努力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三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當前,廣大企業家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于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