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主任、教授 張興祥,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王藝明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央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發展的新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問題,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面都給予很高的關注。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鏈接“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和關鍵節點,也是促進“雙循環”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那么,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構建國內大循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該如何發揮作用?一起來看。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說明中國未來增長的動力將更多地依賴內需拉動。中國2018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2019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8%。在“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連續6年排在首位。而且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人口超過4億,消費潛力巨大,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挖掘國內消費潛力,促進國內大循環,是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和活力的戰略選擇。在這方面,自由貿易試驗區大有可為。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國內大循環。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凸顯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地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主線。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需突出民生導向,其總體思路是圍繞企業、要素、產業、市場和政府五個維度的“受力端”展開,通過“三去一降一補”,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成效,解決好“堵點”“難點”“痛點”,為國內大循環清除“路障”,打通關節。
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促進國內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要依靠科技創新驅動,離開科技創新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就會流為空談。對自由貿易試驗區來說,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缺一不可,“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可以破除制度性障礙,解決國內經濟大循環中的一系列技術“卡脖子”問題,提高經濟供給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制度創新推進科技創新,加大力度培育領先性的創新主體,攜手產、學、研、商、用,打造聯合創新平臺,實現“產品、企業、產業、技術、平臺”五聚集,這樣就能在國內大循環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四鏈融合”促進國內大循環。“四鏈”指的是服務鏈、創新鏈、產業鏈和招商鏈。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各種要素的聚集地,在強化“四鏈融合”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一些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構建融資租賃平臺,推動業務供需對接、融資對接、創新互動、法律服務,協調解決融資企業動產抵押登記、跨境轉租賃等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實現服務鏈的全覆蓋。同時,通過創新業務模式,促進融資租賃業聚集發展,創新鏈有效拓展了產業鏈。產業鏈的集聚效應又帶動了招商鏈,讓招商引資的規模效應凸顯。“四鏈融合”促進了自由貿易試驗區政府與市場之間、創新與產業之間、產業和招商之間的無縫連接和相互匹配,同時也帶動了區域各種生產要素的再配置。
以增強發展協同性促進國內大循環。2018年4月發布的《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發展倡議》提出,“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之間的制度對接、產業協同、平臺共建,加快打造立體全面開放、競相協同共興的嶄新格局”。在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時,自由貿易試驗區首先是練好“內功”,其次是增強改革發展的協同性,具體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協同:一是自由貿易試驗區片內的協同,包括部門之間的協同,產業之間的協同,平臺之間的協同,政府、市場、社會組織之間的協同等;二是自貿片區與其他創新片區、試驗區、示范區的協同,推動創新制度、資源和成果的共享;三是同一自由貿易試驗區各片區之間的協同,實現資源、經驗和成果共享;四是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區域經濟的協同,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其他區域的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五是不同自由貿易試驗區之間的協同,深化省際部門協作,促進體制機制聯通,更大力度催生改革力量、開辟開放空間。顯然,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并網”或“聯網”,有利于推動形成良性互動的內循環格局。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良性持續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