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經濟大家談 | 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與鮮明特征

經濟大家談

作者: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蔡繼明,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郭萬達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深圳廣大干部群眾披荊斬棘、埋頭苦干,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深圳在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基本形成了有利于企業家創新的要素市場體系,為全國提供了經驗和借鑒。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最成功的經驗和鮮明的特征是什么?一起來看。

要素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要讓市場決定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為進一步深化我國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最成功的經驗和鮮明的特征就是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探索,其中要素市場化改革最為關鍵。

土地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作為財富之母的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1987年,深圳率先實行國有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改革,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使用權,開啟了我國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化改革,打破了過去單一行政手段劃撥土地和無償無期使用的制度,創立了以市場化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深圳的這個改革對全國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影響深遠。1988年,全國人大修改了1982年憲法的有關條款,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這就從法律上肯定了深圳的改革,促進了全國土地使用權市場的形成,推動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發展。

勞動力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在上世紀80年代建立深圳經濟特區之初,深圳就打破了“大鍋飯”的用工制度,實行企業用工市場化招聘。一方面,深圳通過引進外資發展經濟,吸引大量的農民工到深圳“打工”,這就打破了城鄉勞動力市場分隔的狀況,促進了農村勞動力流動,形成了規模巨大、城鄉融合的勞動力市場。目前,在深圳大約有600-700萬的農民工。另一方面,深圳率先改革了勞動人事體制和干部管理體制,通過實行市場化招聘,建立了有利于勞動力和人才流動的市場化制度。1980年,深圳開始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在全國選調、招聘人才。1985年,深圳設立第一家人才服務公司,建立并發展人才市場。1993年,深圳市人大通過《深圳經濟特區勞務工條例》,成為全國第一部保護非戶籍勞動者的法規。2007年,深圳發布《深圳市居住證試行辦法》,保障非戶籍居民合法權益。2010年,深圳啟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深圳通過勞動力要素市場的改革,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人才和勞動力,促進了深圳經濟的快速發展。

資本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金融是經濟運行的血液。深圳大力改革金融體制,通過資本要素市場的培育,建立了有利于經濟發展的外匯交易市場、股票交易市場和風險投資市場。1985年,基于外向型經濟企業對外匯需求較大,深圳成立外匯調劑中心,這是對我國外匯市場化改革的重大突破。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1999年,深圳市政府成立創新投資公司,發展風險投資市場。2004年和2009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了中小板和創業板,為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機會,成為孵化科技型、成長型企業的搖籃。深圳不僅建立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建立了多層次的產權交易市場。

技術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深圳從產權激勵制度開始改革,建立了一個有利于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技術要素市場體系。1987年,深圳頒布《關于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行規定》,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在深圳創辦民間科技企業。1993年,深圳產權交易所成立,2000年改制為產權交易中心,面向國內外和各種經濟成分進行產權交易。1999年,深圳舉辦第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建立了我國重要的技術要素交易市場平臺。2013年,深圳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場門檻,為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總之,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深圳通過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促進了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動,提高了要素配置的效率,激發了市場的活力,構建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的奇跡。40年來,深圳以年均超20%的GDP增長速度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經濟發展模式不斷迭代,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向創新密集型發展的轉型;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經濟密度位居全國第一。深圳從一個“農業縣”,發展成為一個常住人口1300多萬的超大城市。

另一方面,深圳通過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形成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吸引了各類生產要素向深圳流動。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具有“硅谷”的氣質,多元寬容的文化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推動了深圳的創新。深圳是國家重要的科技和產業創新中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2019 年,深圳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占GDP比重為4.2%,等于甚至高于以色列、韓國、瑞士、日本、美國等創新型國家水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6 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8 倍;PCT 國際專利申請量1.75 萬件,占全國的30%,連續16 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深圳民營高科技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家創新精神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到2019年,深圳培育了7 家世界500 強企業,且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有28 家深圳民營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 強,39 家深圳民營企業入圍廣東民營企業100 強。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深圳也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使命、新任務,需要有新的擔當、新的作為,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提升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效率和水平,為國家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要素市場體系提供新實踐、探索新路徑。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戰“疫”說理】如何把握疫情帶來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戰“疫”說理】“無接觸經濟”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

【戰“疫”說理】新基建將如何發揮新動能

【戰“疫”說理】民營企業是穩外貿的關鍵

【戰“疫”說理】政企合作的抗疫經驗

【戰“疫”說理】疫情沖擊下數字經濟優勢凸顯

【戰“疫”說理】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戰“疫”說理】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加快創新經濟治理

經濟大家談 | 這三個重點領域將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經濟大家談 | 王一鳴:疫情沖擊下中國經濟如何轉危為機

經濟大家談 | 唐任伍: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中國企業在行動

經濟大家談 | 新基建要注重綠色發展

經濟大家談 | 穩投資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經濟大家談 | 新基建要實現“五個結合”

經濟大家談 |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推進高質量發展

經濟大家談 | 新基建的多重邏輯

經濟大家談 | “兩新一重”協同推進,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提振消費,助推經濟增長

經濟大家談 | 完善創新治理體系,打造經濟新優勢

經濟大家談 | 堅定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經濟大家談 | 科學推進新基建,促進經濟長期增長

經濟大家談 | 推動新時代西部高質量發展

經濟大家談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開啟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經濟大家談 | 構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經濟大家談 | 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恢復增長

經濟大家談 | 協同發展“夜經濟”,打造惠民富民新的增長點

經濟大家談 | 在常態化防控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大家談 | 充分把握新基建的核心與實質

經濟大家談 | 打造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海南自由貿易港

經濟大家談 | 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經濟大家談 | 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濟大家談 | 無接觸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個長期風口

經濟大家談 | 把握戰略機遇,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經濟大家談 | 后疫情時代無接觸經濟的產業圖景

經濟大家談 | 讓經濟自我回升更有利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一)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之二)

經濟大家談 | 堅定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濟大家談 | 化危為機:戰勝經濟風險的智慧

經濟大家談 | 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新起點

經濟大家談 | 全力保護企業生產力,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經濟大家談 | 以創新為動力,把握新增長之“機”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刺激消費,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向好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偉大踐行

經濟大家談 |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激發經濟增長活力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動力

經濟大家談 | 加快金融改革與創新,激發經濟增長活力

經濟大家談 | 實施更加積極全面的擴大內需戰略

經濟大家談 | 在國際數字經濟建設中貢獻中國智慧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和自我修復能力

經濟大家談 | 下半年經濟工作如何實現穩中求進

經濟大家談 | 以“雙循環”保障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經濟大家談 | 提速新基建 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經濟大家談 | 數字經濟塑造了新的生產力

經濟大家談 | “在線新經濟”何以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經濟大家談 | “新消費”釋放潛能動力足

經濟大家談 | 建設大都市圈,推動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

經濟大家談 | 以高質量發展開創旅游業新局面

經濟大家談 | 在變局中找到中國的戰略機遇

經濟大家談 | 進一步釋放“新消費”潛力,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代經濟”展現出強大活力與韌性

經濟大家談 | “云經濟”迅速崛起背后的強大動力

經濟大家談 | 使人才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經濟大家談 | 促進中國經濟良性循環發展

經濟大家談 | 以雙循環格局提升產業鏈水平

經濟大家談 | 科學認識城市發展規律,讓城市更高效更宜居

經濟大家談 | 銀發消費是未來經濟增長的得力引擎

經濟大家談 | 零工經濟激活就業潛力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激發居家經濟的發展動能

經濟大家談 | 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經濟大家談 | 如何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經濟大家談 | 國內大循環重點是擴大內需

經濟大家談 | 積極擴大進口,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經濟大家談 | 中國經濟發展要始終堅持和擴大對外開放

經濟大家談 | 通過制度創新化解雙循環的“堵點”

經濟大家談 | 加快形成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經濟大家談 | 因勢利導加快構建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良性持續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經濟大家談 | 外資緣何持續看好中國

經濟大家談 | 推動全球價值鏈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方案”

經濟大家談 | 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效顯著

經濟大家談 | 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方位和新特點

經濟大家談 | 在“雙循環”格局下更好弘揚企業家精神

經濟大家談 | 實現中國自貿試驗區更高質量發展

經濟大家談 | 如何暢通國內大循環

經濟大家談 |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促進“雙循環”的重要抓手

經濟大家談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的本質和要

經濟大家談 | 自貿試驗區如何促進國內大循環

[責任編輯:宋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