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課與以往的課室授課相比存在明顯不同,網課盛行給教師帶來了多重挑戰。對此,可以從“顏值”“言值”“研值”入手提升網課質量,打造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網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富有邏輯和感染力的網課,提高網課的吸引力;打造高質量且富有延展性的網課,提高網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等教育 網課 青年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網課一時間成為大中小學生的主流學習形式。然而,在師生初步體驗網課便利的同時,也涌現出一些問題亟待破解。網課雖然早已有之,但如此大規模開展網課對于教師群體來說仍是一種考驗。
網課盛行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疫情期間,由教育部門和各類院校發起的網課,與以往的培訓類網課不同,大中小學生都要參與,而且還要完成每學期的考試和學習進度。受疫情影響,學生能否到學校學習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不延誤學生的學習進程,開展線上網絡教學是教育部門應對疫情挑戰的一個主要途徑。
網課盛行的主要背景有:其一,社會環境中存在諸多不穩定性因素,集中課堂式學習無法實現。新冠肺炎的傳染性較強,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學生盡量留在家中。但家長為學生學習提供的支持相對有限,在短期內不能復學的情況下,采取更為安全的網課是首選。其二,“停課不停學”政策的指導。雖然學校不能開學,但不能延誤學子的學習進度,學生們即使不能到學校上課,也不能停止學習。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各類院校紛紛響應,加入到網課大軍。其三,線上視頻平臺的支持。網課需要以線上視頻平臺為載體實現教學目標,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
網課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新冠肺炎疫情是網課盛行的催化劑。雖然人們對網課并不陌生,但開展大規模網課是前所未有的,以往的網課主要是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補充或作為成人繼續深造的一個途徑。網課之所以達到盛行的程度,其直接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為了保障教育的持續性。其二,移動網絡的普及和智能終端的發展為網課盛行提供了技術支持。大規模網絡授課給移動網絡帶來了挑戰,同時也正是在一些互聯網企業不斷尋求技術突破的情況下,大規模上網課才得以實現。教師和學生可通過直播的形式分享知識內容、進行互動和交流等,并且借助平臺的一些延伸功能,也可以實現作業的提交、批改,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其三,學生本身的內在學習需求強烈。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保障青年一代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從學生自我發展的角度來講,上網課是滿足其對知識學習需求的有效途徑,也是較為適宜的辦法。尤其是對于高三年級和初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迫切地需要復課,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網課是在逆境中推進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緩解疫情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學生正常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網課盛行給教師帶來了多重挑戰
網課盛行的同時給教師帶來了多重挑戰,網課與以往的教室授課相比存在明顯不同,雖然主講的仍然是教師,但學生的面前是電腦屏幕,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成為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題。
“顏值”考驗。“顏值”是指內容的感性形象,即網課要具備吸引力和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在網課中,首先吸引學生的是PPT、動畫等營造的畫面。在網課環境中,學子不僅少了老師監督、同學陪伴,更少了坐在教室中的儀式感,學生往往會表現得更為隨意,如果網課過不了“顏值”這一關,就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很多學生會在聽課過程中犯困走神。網課更加考驗教師的PPT制作技巧,如何運用PPT等資源將相對枯燥的理論以靈活、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需要教師扎實的信息技術教學基礎,同時更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準備。
“言值”考驗。“言值”是指話語表達魅力。語言是思想的窗口、心靈的折射、思維的表達,教師的語言表達魅力是其吸引學生注意、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法寶。在線下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面對面授課,因而教師常常可以借助肢體語言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網課環境中,一方面,教師能夠活動的空間有限,通常學生只能看到教師的面部表情;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在網絡中對著屏幕講課,缺少與學生之間的眼神交流。在這樣的條件下,話語表達的魅力就更為關鍵,有趣、直達重點、邏輯嚴密的語言能夠將學生快速帶入學習情境;相反,如果教師只是自顧自說,將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聽課需要。此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的用語一定要精準,不能出現偏誤,一些語言表達不嚴謹或容易引起歧義的話語,很可能在網絡上帶來不好的影響。
“研值”考驗。“研值”是指內容的真實性、真理性、有用性,并且可激發學生深入探討和鉆研。現代教育理念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網課語境中如何引發學生深入探討是當前教師需要鉆研的內容。當前教師在“研值”上面臨的考驗主要有:其一,教師講述的內容要對學生具有啟發意義。教師不僅要完成常規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延伸,探究學習的空間。為此,教師必須進一步鉆研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將更為有用、更具真理性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其二,為了確保網課進展順利,教師要不斷提高信息素養。教育技術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尤其是在網絡狀態不太穩定的情況下,教師要能夠有效處理一些突發情況,避免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
從“顏值”“言值”“研值”入手提升網課質量
打造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網課。教師要高度重視網課的內容和形式,尤其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PPT課件、網絡教學資源等開展線上教學活動。為了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選擇光照、背景、角度適宜的位置進行直播,盡可能選擇較為安靜且信號佳的場地授課。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課件的設計,在授課過程中要創新與學生互動的方式,設置學生參與度較高的討論話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分享屏幕,因而,選用一些美觀且有益于學生欣賞的教學內容或片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打造富有邏輯和感染力的網課。與傳統線下上課的形式不同,網課中師生的互動相對有限,因而,教師要精益求精,將更多干貨傳遞給學生,針對不同學科,除了講授理論和方法之外,還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學習技巧或優質學習資源。而且,教師需要不斷打磨教學語言,突出教學重點。在話語表達方面,一方面,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話語表達能力,將語言精煉化、趣味化,提升語言對學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師要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對網課的看法和意見,收集這些意見,以便更好地優化自身的話語表達方式,同時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與學生需求相銜接,切實提高網課的實效性。
打造高質量且富有延展性的網課。網課的質量如何,關鍵取決于課程內容能否被學生所接受。網課絕不僅僅是完成教學進度安排的一個工具,而是要真正讓學生在網課中受益。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教師群體不斷地學習和鉆研,具體來說,一方面,進一步加強本學科內容的深度學習,并結合時下熱點話題,將其與學科內容建立有效連接,引導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用處,建立起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另一方面,結合學生所處環境,利用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的“小道具”等開展探究性課程,提高網課的延展性。
(作者為內蒙古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葉韋明、余樹彬:《內容、態度與知識建構——線上學習社區中的互動質量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19年第17期。
②陳文新、賈彥琪:《中小學課程建設深度融合的動因、困境和路徑》,《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9年第3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