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實現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同力同行

【摘要】當前,國家高度重視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將勞動教育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范疇,并將創業教育納入學校改革發展規劃。為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成果,應順應新時代勞動教育觀,牢牢把握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同源性、相輔性、融通性、共同性”等特征,找準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契合點,實現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同力同行。

【關鍵詞】勞動教育 創業教育 青年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出臺,以及《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的發布,勞動教育課程被納入高校必修課范疇,同時創業教育也被納入學校改革發展規劃。由此可見,國家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培養工作,不僅關注青年群體勞動素養提升,更要求青年能夠將勞動素養轉化為創業成果。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同時開展,有助于提高青年群體實踐能力,從實踐成果上考察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教學成果。

新時代勞動教育觀鼓勵青年勞動者成為創業“領頭羊”

構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隊伍,既要求勞動者延續敬業奉獻、精益求精、艱苦樸素的傳統勞動精神,又要求其敢于創新、追求理想,樹立工匠精神,在新時代創業路上發揮無窮引領力。注重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勞動教育,成為中國青年勞動觀教育的基本內容。隨著時代發展,勞動者不能局限于艱苦奮斗、默默奉獻,而是要發揮個人特長,在勞動崗位上不斷創新,敢于成為勞動崗位上的“領頭羊”,帶領大家共同進步,堅持把簡單的工作做到“出類拔萃”,把復雜的工作做到“登峰造極”,把創造性的工作做到“前所未有”,堅持“做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利用從事崗位一線工作的優勢,及時發現崗位中存在的問題,下定決心認真鉆研,不斷突破崗位瓶頸,爭取更優秀的成績。近幾年,倪志福、許振超、劉會珍、仁志祥等諸多勞動模范,都是在平凡崗位中承擔起“創新先驅”的責任,不僅做到“能干”,更追求“巧干”,不斷探索崗位中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模式”,從“敬業模范”轉變為“創新模范”。事實上,“大國工匠”本就不應墨守成規,而是要利用創造性勞動改變社會,青年群體本來就具有知識文化的優勢,又恰逢科技、政策良好發展環境,更要注重將創新創業與勞動相互結合,成為新時代有夢想的創業青年,以創新創業方式延續勞動精神,不僅為自身發展營造適宜環境,更要帶動更多青年參與創業,共同構建社會主義新生活。

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具有“同源性、相輔性、融通性、共同性”特征

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屬性同根同源。勞動教育主旨是培養青年勞動者勞動能力,從勞動者精神層面做起,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具備熱愛勞動的品質,將勞動視為一種光榮義務,樂于利用自己的雙手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應有貢獻。勞動教育需先從精神入手,只有勞動者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才能進行能力、技巧等方面的提升。創業教育則是培養勞動者形成正確創業觀,掌握創業知識、提高創業技能、養成良好創業心態,給予正在創業的青年實際指導,幫助青年克服創業障礙,是一種不斷更新思維、提高創業能力的教育活動。可以看到,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都具有教育屬性,都是對勞動者價值觀、精神、能力的一種培養活動,兩者具有同源性。

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目標相輔相成。勞動教育的目標在于,使勞動者具備知識、技能、創新能力。新時期,勞動者理應具備敢于拼搏、創新發展的執著精神,相信自己能夠在勞動事業領域作出更多突出貢獻,樂于在崗位中精益求精、專注執著,成為新時代合格勞動者。同時,創業教育以培養企業家為主,要求創業者具備企業家精神,著重關注誠信、合作、創新、敬業等品質,鼓勵企業家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可以看到,企業家精神和勞模精神相輔相成,兩者相互促進、同頻共振。

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內容互相通融。勞動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社會實踐,青年群體通過在企業中實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對于勞動能力的提升是課堂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創業教育的重點內容是鼓勵青年開展具有挑戰性的勞動,新時期,傳統勞動方式只能延續社會生產,只有具有挑戰性的勞動才能改變社會生產,創業教育就是鼓勵青年群體不斷嘗試創新勞動方式。可以看到,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都以實踐勞動為核心,都是為了培養青年的勞動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和挑戰性勞動相互通融。

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實踐共同一致。勞動教育方法已經從課堂教育向實踐教育進行轉變,社會實踐對青年勞動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應鼓勵青年“從書本中來,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驗證課堂知識,切實提高自身勞動能力。創業教育更是以實踐為前提,只有親自展開實踐,才是真正的創業活動,紙上談兵對于創業者毫無意義,只有通過實踐取得的成績才能驗證創業的真實性、成功性。可以看到,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將實踐置于首位,在教育方法上具有共同性,都要求青年群體盡可能地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持續提升自身勞動能力。

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兼顧并舉之策

營造“全員化”教育環境。一方面,政府及教育部門要明確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相同屬性,將兩者進行融合,利用勞動教育樹立正確勞動觀,以創業教育切實提高青年勞動能力,各大高校也要開設勞動課程、創業課程,并在課程形式、教材使用等方面進行融合,形成健全的教育體系。另一方面,高校、企業要為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提供良好保障,在高校方面,要聘請專業教師,確保教師在創業層面取得過相應的成績,確保創業教育師資力量雄厚;在企業方面,企業要為青年勞動實習提供場地,鼓勵青年參與企業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創業能力,并給予部分青年項目資金以及技術、人員支持,幫助青年群體成功孵化創業項目。

明確“遞進式”教育目標。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具有同源屬性,在內容、方法上也有相通之處,通過設定“遞進式”教育目標,先完成勞動教育,再遞進至創業教育,不僅能夠避免教育資源浪費,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一方面,勞動教育要樹立正確價值觀,加強勞動知識、勞動能力的培養工作,讓青年在敬業精神、責任意識等方面得到全面成長;另一方面,以勞動教育為基礎,借助勞動實踐鍛煉青年創業能力,讓青年通過創業活動驗證課堂知識,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幫助青年解決創業實踐中的困難和問題。明確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不同的階段性目標,形成“遞進式”教育關系,以勞動教育為基礎,利用創業教育切實提高青年勞動實踐能力。

設計“差異化”教學內容。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都具有較強的實踐屬性,單純依賴課本知識,難以幫助青年更好地掌握勞動素養和創業能力。同時,勞動素養因行業不同、領域差異,在教育內容上可謂“天壤之別”,利用統一的教材灌輸內容,并不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勞動教育應做到“因人而異”“因行業而異”,根據青年群體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目標設定,設計“差異化”教學內容。此外,創業教育只有推陳出新才更容易獲得成功,需要根據青年的創業項目,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因此,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都需要突出“差異化”特征,根據青年需求、市場需求、行業狀態不斷調整教學內容。

采用“終身化”教學方法。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終身化”特點明顯,勞動教育需要根據時代發展和不同技術的誕生與創新,不斷豐富教育內容,甚至改變教育方法,比如過去元件生產要求勞動者手工精湛、細心專注,而隨著現代化生產技術引入,教育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如何設定程序、如何操控機器。同樣,創業教育更要注重“終身化”教學方法,要不斷根據市場變化、行業發展,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口,不斷滿足新型市場需求,才能讓初創企業走得更加長遠。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2020年度上海學校德育決策咨文課題“以‘抖音’等短視頻為載體的大學生網絡輿情工作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0-C-010)的研究成果】

責編/韓拓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趙橙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