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應急管理作為基礎工作、底線任務,抓得好不好,直接決定著社會是否安定和諧、經濟能否健康發展。沒有安全穩定這個“1”,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一個更加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
從國際形勢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多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各種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加,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全球性風險挑戰。從國內環境看,盡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被認為是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但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要求新挑戰,加之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風險高度聚集、相互交織,安全穩定壓力依然有增無減。越是特殊時期,越要認清形勢,越要趨利避害,增強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把應急管理作為底線工作抓緊抓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抓緊抓好應急管理這項重要的底線工作,首先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把安全發展的理念樹得更牢更深入,時刻繃緊安全穩定這根弦,努力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厭戰情緒,做到常抓不懈、警鐘長鳴,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以思想上的高度重視推動應急管理的高質量開展。要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時常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深入總結教訓、深刻剖析原因、對標自查自糾,充分研究把握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安全風險規律特點,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主動認識風險、防范風險、化解風險,堅決防止重蹈覆轍。
預防是做好應急管理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從過去很多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事前預防做得不好,未能及時開展隱患排查,甚至發現隱患沒有引起重視、得不到及時治理,終會釀成慘劇。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把防風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關口前移,抓早抓小抓苗頭,把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比如,在安全生產中,要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整治,特別是要針對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的重點行業領域,將隱患排查整治作為一項制度固化下來定期開展。疫情防控也是如此,當前境外疫情持續惡化,國內局地還有散發病例,仍然要把病例篩查作為最有效的辦法,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做好體溫檢測、環境消毒消殺、防疫物資儲備等,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人民群眾是應急管理重要的參與者、推動者、受益者,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應急管理,創新方式普及安全知識,大力提升全民安全素養,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共建共享安全社會。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和發展任務,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是應急管理的重要職責使命。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為抓手,全面落實責任,夯實基層基礎,建強應急隊伍,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提升應急管理專業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持續推動社會安定和諧、經濟行穩致遠。(作者:丁夢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