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的中國企業家精神是一個內在邏輯清晰的完整體系,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土壤,抓住了中國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關鍵問題,既符合世界普遍規律,又具有中國特色,是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強化年輕企業家培養,是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培育重點。
【關鍵詞】新時代 企業家精神 中國特色 【中圖分類號】F01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指出:“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2020年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他又從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國際視野等五個方面,全面闡述了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內涵及培育要求,從而深化了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企業家作用的認識,抓住了中國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問題,揭示了當前和今后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這為新時代的中國企業家精神及其培育突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企業是承擔經濟功能的社會組織,而帶領企業把科技發明的新知識、新技術通過調動資源、利用要素、組織生產轉變為適應消費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務、履行社會經濟職能的就是企業家。企業家的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應從根本上扭轉只重視資本力量和資源投入,無視企業家作用的偏差。
企業家精神的內涵,既與社會全體成員的核心理念有共通性,又有其特定性。例如,“愛國、敬業、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定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企業家既必須遵循這些行為指南,又要與普通公民有所區別,這種體現在企業家精神中的特定性,是由企業家承擔的社會經濟職能規定的。如果把企業家創新比喻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那么企業家精神就是為企業家提供能源的加油站、充電樁,它是激發企業家履行職能、進行創新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和激情活力,還包含企業家的創新力和才干魄力等能力素養。優秀企業家精神集中展現了企業家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事業追求、綜合素質。在企業層面,企業家精神決定著團隊的初心、使命、愿景、價值觀、發展方向、經營績效,決定著企業和團隊有沒有正能量、走不走陽光道、能不能活得長。在國家層面,主流的企業家精神決定著這個國家的經濟面貌、發展狀況,甚至影響社會風氣。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體現了鮮明時代特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包含愛國、社會責任等價值取向,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在西方語境中,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這個概念,既有精神屬性,有思想意識方面的含義;也有功能屬性,包括企業家履行職能所需能力。國外多數學者認為,企業家精神最關鍵、最核心的內涵特質是“承擔風險與不確定性”和“創新”。比較可見,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闡明的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五個方面,在形式上兼具精神性和功能性,從而能與Entrepreneurship這個概念相兼容,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企業家精神概念的深邃思考和準確理解。更重要的是,這五個方面為企業家精神的概念注入了許多新內容,極大豐富了其內涵,拓展了其外延,是對企業家精神理論的新突破和新發展,從而充實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智慧寶庫。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指明了創新的終極價值追求,從根本上突破了狹隘的企業利潤至上觀。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但企業家為何必須創新呢?西方理論大都從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人性假定出發,認為創新的目的是企業賺錢、企業家贏利,創新的實質是市場競爭手段。但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是辯證統一的,沒有社會價值,企業的自我價值亦無從實現。如果片面強調企業利益,可能導致企業局部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沖突。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愛國置于首位、將社會責任納入范疇,從根本上突破了狹隘的企業利潤至上觀,為創新注入了倫理屬性,指明了企業家辦企業、搞創新的終極價值追求,升華了企業家創新的目標取向,即在充分肯定企業家個人利益、企業微觀利益的同時,引導企業家把個人利益、企業利益與國家、民族、社會利益統一起來。從而使新時代企業家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與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家精神判然有別。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構建了完整自洽的理論體系,是一個重大制度創新。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這五個方面,既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又具有密切的內在邏輯。愛國是企業家的應盡義務和終極追求,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源泉和前進動力,誠信是企業家的基本素養,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本職功能,國際視野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愛國,創新就缺失了終極價值;不講誠信,創新就可能誤入歧途;不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家的愛國就是空中樓閣;缺乏國際視野,創新發展就難以站到世界前沿。
把弘揚和培育優秀企業家精神上升為新時代的國家發展戰略,是一個重大制度創新。從2014年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講話,到此次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企業家精神的思想旗幟鮮明、堅持一貫。2017年9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十九大報告等綱領性文獻,則從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對企業家精神及其培育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具體舉措。黨中央把激發和培育企業家精神納入中央和國家大政方針,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理念,進而圍繞激發和培育企業家精神有針對性地進行一系列制度變革、采取一整套政策措施,從而使企業家精神的作用力從“必然王國”邁向了“自由王國”。這在我們黨和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意義非凡。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改革開放為企業成長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國內外市場空間,中國涌現了數不清的商業機會。依靠豐富、廉價、守紀、吃苦耐勞的勞動力和低廉的土地等資源要素投入,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加上技術引進、管理改進帶來的生產率提升,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在此基礎上,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內部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收緊、要素邊際報酬遞減、大量傳統產能過剩等;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貿易摩擦升級,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更使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國際矛盾激化、局勢動蕩加劇。因此,迫切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創新、進一步提高效率的同時,依靠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方式、切換新舊動能、進行結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弘揚和培育企業家精神就是在此關鍵時刻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或許有人認為,創新驅動關鍵是科技創新,中堅力量應是科研人員,企業家何以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力軍呢?經濟學研究早已證明,科學技術進步并不能直接導致經濟發展。只有把科技發明成果與其他生產要素結合起來,進行商業化轉化,才能帶來經濟發展,而這個結合和轉化的擔當者就是企業家。可見,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以企業家為依托的。激發企業家精神,是切換新舊動能,實現經濟社會健康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由之路和關鍵環節。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共產黨的紅色文化,具有歷久彌新的旺盛生命力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水乳交融、一脈相承,特別是愛國、誠信、創新等歷史上的優良傳統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
家國情懷是中國固有商業文化的高揚旗幟。從春秋時的弦高退秦師、西漢時的卜式捐家財,到近代民族危亡關頭,工商巨擘張謇、范旭東、盧作孚等的“實業救國”“實業報國”。企業家們不計個人得失,報效國家、毀家紓難的感人壯舉,史不絕書,薈萃成流光溢彩、異常豐厚的文化土壤。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廣大企業家努力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緊密結合起來,為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外國勢力的封鎖和壟斷,篳路藍縷,自力更生;歷次大災大難關頭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企業家們主動為國擔當,積極為國分憂。這既是企業家愛國主義傳統的自然延續,也是企業家精神在新時代的發揚和升華。
愛國主義是與時俱進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中國共產黨愛國救民的英雄歷史和輝煌成就,已然成為新時代企業家愛國主義精神的營養來源。繼本身就富有紅色基因的國企央企之后,許許多多民營企業家自覺把中國共產黨成長奮斗歷程中的思想靈魂、使命宗旨、目標愿景、價值觀念、組織原則、戰略策略,以及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作為企業組織建設的標準和要求,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新型企業文化。
誠實守信是中國商業文化與生俱來的核心內涵。例如“朋友”二字。“朋”在甲骨文的字義是兩串錢連接在一起,“友”在甲骨文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兩個字之所以衍生出今天的意思,就是因為古人認為買賣交易是互相幫助、值得信賴的。這種觀念具體到商業文化上謂之“強能有所守”。這句話意思之一是只有信守承諾、堅持誠信不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盡管現實中也不乏欺詐,但信守承諾、講究誠信、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不發不義財、不賺昧心錢,始終是中國商業文化的主流。
中華民族從不缺乏創新精神,體現在商業文化上就是“勇足以決斷”“人棄我取”,意思是勇于探索、敢于嘗試、逆向思維、獨辟蹊徑,既不畏艱險,又臨事而懼。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中國古代很多彪炳史冊的商業創新,都與講究誠信 有內在聯系。漢武帝時就出現了十分高級的信用交易結算方式。人們熟知的北宋前期誕生于四川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是為了解決當地使用鐵錢流通不便的難題,由成都十六家富商聯合發明的。這些革命性創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率,在人類歷史上都是長期領先的。
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必將產生世界性影響
企業是社會的產物,企業家精神是文化的結果。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企業家精神具有獨特的內涵和表征,這是世界性的普遍規律。企業營銷無國界,企業家有祖國。中國新時代企業家精神也必然打著鮮明的中國印記,具有顯著的民族風格。其中,履行社會責任、開拓國際視野為企業家立足國內、面向世界指明了方向。
企業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包含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主要是股東和員工的關系處理,對外是企業與客戶、合作伙伴、政府、社會等關系處理。西方商業文化崇尚己利至上,企業家被定性為利己的經濟人,對內奉行股東主權論,對外主張企業利益最大化。而意識到企業應該注重社會責任,已是二戰以后的事情;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思考,則更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的。反觀中國,無論古代還是當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都被視為理所當然,是優秀企業家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例如,明清時期的晉商設計出“銀股”“身股”合伙協作、企業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徹底分離的制度安排,使晉商興盛五百年,迄今仍在許多民營企業治理中得到運用;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優秀民營企業致力于建設和諧共進的“家文化”等,是這種企業內部關系理念的新實踐。
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方面,中華文化中的事業觀從來不是局限于一己私利之得失,而是把貢獻社會、造福百姓作為奮斗目標和考量標準。《周易·系辭上》云:“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只有對天下人民有益的才稱得上“事業”。儒商鼻祖子貢追求的“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也展現了這種思想境界。具體到商業文化上,謂之“仁足以取予”。“取予”者,買賣、交易也。這句話意思是,在商品交換、企業行為中,要貫徹“仁”的原則,體現責任擔當。基于這種理念,中國文化從不認為商業關系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彼此依賴、互助共生、互利共贏。在社會上仗義疏財、熱心公益、周濟貧弱、扶危助困等,自古迄今都是企業家的主流意識和普遍做法。
就國際視野而言,西方長期奉行“歐美中心論”,再加上它們彼此之間數百上千年的交往歷史,使之不可能把國際視野當成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涵。中國商業文化歷來主張“智足與權變”,即真正的智者應該洞悉變化的本質和規律,積極適應局勢變化。對正致力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參與國際競爭的中國企業家來說,把國際視野納入企業家精神范疇具有客觀必然性。改革開放催生了一大批世界級企業。近十年來,中國企業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幾乎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活躍著中國企業家身影,中國企業家精神也在世界很多領域開花結果。隨著進一步成長壯大,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成為國際競爭勁旅,尤其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主力軍,由此,中國企業家精神必將產生越來越大的世界影響,為人類商業文明的新發展貢獻中國元素。
培育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必須突出重點,著力營造相應的生態環境
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激發創新。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只有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企業家的創造才能、重組生產要素的干勁,以及冒險、開拓、拼搏等精神才會迸發出來。因此,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鼓勵創新、保護創新、持續創新的首要任務。當前最關鍵、最迫切的是在實施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公平對待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給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充足市場空間。
健全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以鼓勵誠信守法。盡管誠信守法是中國商業文化的主流,但歷史地看,欺詐也與商業活動如影隨形。馬克思認為:“只要商業資本是對不發達的共同體的產品交換起中介作用,商業利潤就不僅表現為侵占和欺詐,而且大部分是從侵占和欺詐中產生的。”欺詐的減少,是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結果。因此,增強企業家誠信守法意識,主要路徑就是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利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整合在工商、財稅、金融、司法、環保、安監、行業協會商會等部門和領域的企業及企業家信息,建立企業家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檔案,構筑誠信聯合獎懲機制。特別是加大對失信背德行為的懲戒處罰力度。還要積極引導企業家從正面認識信用也是生產力、誠信守法就是競爭力。不誠信、不守法、不合規的企業必將遭到淘汰,而誠信守法合規的企業終將贏得更好發展機遇和更大市場空間。
新一代年輕企業家的培養是重中之重。長江后浪推前浪。中國正處在企業家新老交替的階段,互聯網、高科技的發展加快了企業家成長速度。因此,新一代年輕企業家的培養是關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未來的重大戰略課題。年輕一代企業家有許多新特點,例如不乏創新干勁、敢于冒險探索、學歷較高和國際化經歷較多等。應有針對性重點開展愛國主義、社會責任、誠信守法教育,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優良革命傳統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其國家使命感、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事業責任感,引導他們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
總之,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的新發展,呼喚與之相應的企業家精神。弘揚和培育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作為國家大政方針,為企業家吹響了鼓舞斗志、催人奮進的號角。企業家應該積極踐行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注滿加油站,升級充電樁,進一步開啟和激活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不辜負時代賦予自己的神圣使命。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0日。
責編/張忠華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