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

【摘要】應急性疫情防控轉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之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和任務發生了明顯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面臨一些新挑戰。需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和方式方法,用偉大抗疫精神激發大學生成長成才內生動力,凝聚起大學生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磅礴力量。

【關鍵詞】常態化疫情防控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應急性疫情防控轉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后,大學生返回校園集中居住、學習,給常態化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首次面對校園集中生活的“半封閉式”管理,生活方式相較于無疫情時期和應急性疫情防控時期都不同,思想動態也因此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進一步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時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策略,創新路徑方式,引導大學生遵守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校園管理要求,正確看待當前形勢下國際國內的各類矛盾和問題,做好學業規劃,助力健康發展,這是當前一段時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校園管理方式的改變影響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和思想行為。大學生返回校園之后,國內大部分高校堅持“非必要不出校”原則,采取出入校園審批或備案的“半封閉式”管理模式,使大學生更多地集中在校園之內,降低離校外出的頻率,從而降低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與以往相比,大學生的活動場所主要集中在宿舍、教室、圖書館、體育場、食堂等。由于當代大學生成長于物質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的社會環境之中,且正處于思維活躍、精力旺盛的時期,習慣于校內學習和校外娛樂相結合的生活方式,對正常的娛樂活動有一定的心理和行為需求。但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管理要求下,大學生只能把更多的業余時間用在校園內部的教學場所和活動場地之中,被動性地改變了以往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因此,校外娛樂生活的減少和對娛樂生活的需要之間的矛盾,使大學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波動,進而影響了大學生的行為表現,形成了不穩定的因素。

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沖擊。應急性疫情防控給國內經濟發展帶來短期不利影響,特別是與第三產業相關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容樂觀,社會用工需求減少,導致畢業季期間諸多大學生因就業問題產生焦慮情緒。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后,國家出臺刺激經濟和保障民生的“六穩”“六保”系列措施,經濟逐步復蘇,各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循序恢復正常。同時,國家通過行政調控,提高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招錄數量,擴充了研究生的招考名額。這些措施和變化都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崗位逐漸增多,個人發展渠道不斷豐富拓展。在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發生“下滑—復蘇—上升—穩定”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生也身處其中進行觀察和感受,尤其是面對升學和就業壓力的畢業生,會隨著跌宕起伏的形勢變化發生情緒心態上的波動,未來人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焦慮和迷茫,甚至影響到他們對社會發展的信心,這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西方某些政客借疫情“甩鍋”和抹黑中國會影響大學生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無視人民生命安全,抗擊疫情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無數人喪失生命。雖然這種現象有利于大學生通過中外對比而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但不容忽視的是有些西方政客為了爭取選票、轉移民眾視線、推脫抗疫不力責任,惡意將疫情暴發的責任歸咎于中國,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對中國大學生進行虛假宣傳,借機歪曲、抹黑中國卓有成效的抗疫成果,試圖動搖、瓦解中國大學生奮力奪取抗疫斗爭全面勝利的信心。正處在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存在被誤導的可能性,如果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部分大學生對西方敵對勢力的污名化宣傳就難以正確鑒別、反駁和抵制,這會給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帶來可乘之機,對中國大學生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產生負面影響。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宣傳教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在短時間內,高效貫徹執行黨中央抗擊疫情決策部署,迅速組織動員醫務人員和干部群眾,統籌協調防疫物資生產分配。抗疫實踐的卓越成績也進一步證明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力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科學性和高效性。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向大學生講清楚、講透徹,結合國內國際的抗擊疫情現實情況及對比,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的維度充分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好、好在哪,讓制度自信在大學生群體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各方面工作,為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

加強對以偉大抗疫精神為代表的中國精神的宣傳教育。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在抗擊疫情的實踐中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從歷史的邏輯來看,偉大抗疫精神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偉大民族精神、傳統美德的傳承與發展;從現實的邏輯來看,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的精神力量。同時,在大學生群體中,也涌現出一大批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先進典型,他們既是偉大抗疫精神的學習者,也是偉大抗疫精神的踐行者。偉大抗疫精神彰顯的巨大力量不僅可以運用在抗疫斗爭中,也可以體現在大學生愛國、學習、科研、社會實踐等方方面面,應該把以偉大抗疫精神為代表的中國精神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把偉大抗疫精神蘊含的堅持向上、勇于斗爭、敢于挑戰等精神內涵融入大學生成長發展的精神力量中,以此推動大學生更加全面地成長成才。

加強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整個過程跌宕起伏,令人驚心動魄、感悟良多。當前疫情雖然總體控制住了,但剛剛經歷過這場抗疫斗爭的大學生們,面對應接不暇的流傳于國內國際社會各方的魚龍混雜的謠言信息,很容易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發生一定的動搖和迷失。如果引導不善,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可能會給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偏離正確的成長發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不斷提高獨立思考和甄別是非的能力,辯證地看待當前存在的各類問題和矛盾,深入學習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沿著正確的成長成才方向健全獨立人格、提升學業水平、發展全面素質。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注重通過新興網絡自媒體傳播平臺進行教育引導。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便捷高效的手機自媒體軟件應運而生,吸引了大量大學生使用,甚至影響和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習慣。這類手機自媒體軟件以短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為載體,集趣味性、刺激性、便捷性于一體,迎合了大學生群體的獵奇心理和娛樂需要,得以廣泛傳播、快速普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牢牢抓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陣地,借助自媒體軟件的信息傳播載體,將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用富有趣味和魅力、便捷而又喜聞樂見的短視頻等形式表現出來,融入大學生日常使用的手機軟件中,做到“學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同時,還應該協調網絡信息管理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這類手機自媒體軟件的管控,及時甄別、抵制、刪除錯誤、虛假、不實的信息,同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共同建立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聯動機制。

注重通過抗擊疫情先進榜樣的事跡進行教育引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人思想的影響也是最真實、最直接的。一方面,要宣傳好在抗擊疫情斗爭中作出重大貢獻的一線醫護人員、科研人員、干部群眾……用他們的感人事跡感召大學生,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偉大抗疫精神,引導大學生尊崇、效仿英雄和榜樣。另一方面,在抗擊疫情斗爭中,青年群體特別是有些大學生也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居家學習期間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測量體溫、分發物資、登記核驗等工作,展現了當代大學生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良好品質。因此也要注重宣傳大學生的身邊人和身邊事,用同齡人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影響帶動大學生進一步堅定學好本領、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服從常態化疫情防控校園管理各項措施的基礎上,積極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貢獻。

注重通過創新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進行宣傳引導。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旗幟鮮明宣傳黨的理論和主張的重要方式。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思政課的改革發展,通過加強思政課教師配備等一系列措施,為發揮好意識形態宣傳主陣地的作用奠定基礎。但是,思政課在實際開展中,依然存在“教師授課照本宣科、學生上課愛搭不理”等情況,這些都違背了高校思想政治課設置的初衷和目的。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改善課堂教學狀況,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因此,高校思政課應該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采取有力措施解決教師不用心講、學生不認真聽的現實問題,轉變教師授課方式和語言風格,適應大學生的話語體系,綜合運用新媒體授課技術設備和視頻、音頻、圖片等授課載體,用真實客觀的事例把理論講透,結合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抗擊疫情的鮮活實例,教會學生如何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運用到學習、科研、就業等人生發展的實踐中去,使高校思政課的本質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高校輔導員也應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其他課程的任課教師亦應將其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教授學生掌握最新行業發展形勢和學術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我國的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和現實,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共同筑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強堡壘。

(作者分別為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2020-2021年度山東省社科規劃課題“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閑暇生活引導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CSZG-64);2019-2020年度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基于多源數據融合測度模型的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編號:19-ZXGJ-11)的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責編/周小梨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