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和制度紅利

摘 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會議。全會回顧了“十三五”時期改革發展的成績,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我國發展環境作出了重要判斷,對改革發展中的各項工作出了戰略部署,以科學規劃謀篇布局,明確了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領導 新發展格局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應對改革發展的新環境,發揮黨的領導的制度優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召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互相促進、互相統一,是謀劃改革發展事業的新起點。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正處于關鍵階段,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另一方面,發展環境面臨著深刻復雜變化,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尤其是在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背景下,改革發展的任務極為緊迫,需要總結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合理地提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無論國際形勢發生何種重大變化,改革發展事業定將繼續向前推進。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在“十四五”時期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在機遇和風險交織的情況下,必須充分發揮黨的強大領導力,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將顯著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改革發展的持續動力。

以科學規劃謀篇布局,發揮善做善成的治理效能

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規劃的落腳點是根據環境的變化因時制宜地提出發展思路,重要功能是謀篇布局、抓重點任務,基本方法是做到頂層設計和問計于民,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民主性。五年規劃是一個科學體系,是對未來五年發展思路、主要目標、優先領域、重點任務的科學安排,是在黨領導下的集體智慧的結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因此,“十四五”規劃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規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謀新篇、開新局、起好步的重要規劃。

中國共產黨既是卓越的戰略規劃師,也是優秀的規劃執行者,成功地達成善謀善做善成的統一。中國共產黨不僅善于謀篇布局,形成對不同時期發展方位的準確判斷,還善于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五年規劃能夠得到有效執行,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構建起了統一指揮、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和靈活高效的組織執行機制。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中,五年規劃是重要路徑和開展工作的基本抓手。編制實施好“十四五”規劃,意義重大而深遠。基于對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環境的判斷,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科學的、準確的,為實施好“十四五”規劃奠定了基礎,顯示出中國共產黨的戰略定力和非凡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蘊含著巨大治理效能。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因此,“十四五”規劃是未來五年的總綱領,而綱領之要就是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既維護國內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又積極推動新型全球化,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國內循環、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全球大循環。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積極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面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局面,中國經濟發展必須內外需并舉、內外市場并重。

全球化是歷史潮流,面對世界局勢的變化,中國是“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絕不走故步自封的老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必須在新的環境下堅持“雙循環”的發展格局,經濟才有更大發展空間和更強發展動力。既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居民消費上,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使其增長超過其他增長;又要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促進國際間經濟合作,參與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健全要素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真正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改革創新是經濟行穩致遠的最強大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推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和制度紅利。

抓創新補短板強弱項,統籌改革發展和安全的關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明確今后一個時期重點任務的基礎上,科學地分析了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的短板和弱項,強調全面協調發展和創新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高度重視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各項事業發展。全會回應了億萬群眾的期盼,對增加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也提出了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就業、收入、教育、文化、健康、醫療、養老等民生工作高度重視,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目前的形勢看,“十四五”時期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任務非常繁重,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重點抓改革、開放和創新三件事。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系,尤其要處理好改革發展與安全的關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確立重點任務和工作目標時,堅持了底線思維的工作原則,部署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著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處理好改革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就是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

【本文作者分別為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責編:司文君 / 蔡圣楠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