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治理中的“政務信息煙囪”主要表現為,各部門間的政務管理系統彼此獨立,無法互聯互通,導致系統資源碎片化,信息不對稱問題出現,阻礙了不同政府部門間的協同合作。打破“政務信息煙囪”,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推動條塊部門的有機協同、政務信息的流程優化和政務數據的內在整合,從而建立起簡約高效的基層治理體制。
關鍵詞:政務信息煙囪 基層治理 協同合作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識碼】A
從一般意義上看,“信息煙囪”是指信息系統中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的相互之間不能進行互操作或協調工作的現象。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在政府治理中的廣泛應用,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主體之一,基層政府在逐步推進以各種類型的數字化平臺建設為中心的新型治理模式的同時,也正面臨著政府治理中不同類型的“政務信息煙囪”問題。
“政務信息煙囪”的表現與危害
從當前來看,基層治理中的“政務信息煙囪”在縱向和橫向層面上都有所體現。縱向上主要體現為各級垂直管理部門建設的政務信息系統彼此獨立,而橫向上則表現為,各部門間的不同業務板塊往往自建系統導致管理分散。由于開發或引進的政務信息存儲方式、操作系統、使用軟件以及應用系統標準不統一,無法做到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難度大大提升,從而導致了系統資源碎片化以及數據“孤島”化。以上這些情形在實際運行中容易阻礙基層治理中不同政府部門間的協同合作,使得職責同構、權責交叉等問題更加明顯,甚至不僅浪費了行政資源,而且加劇了上下級政府之間、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同時,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基層政府需要提供更好和更為優質的公共產品。在此過程中,基層政府本應充分利用政務信息平臺所可以提供的自由流通共享的各種政務信息資源,給予群眾最大的便利;但是卻往往由于“政務信息煙囪”等問題的存在,基層政府在回應人民需求時,并沒有充分利用新型治理手段所帶來的各種便利,反而造成群眾辦理各類證明、審批等政務事項時重復交表、多次往返等現象出現。這種情形既給群眾帶來諸多不便,增加了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花費的成本,也加大了群眾與基層政府之間的距離,降低了基層政府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因此,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與更高效服務人民群眾為核心,打破基層治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種“政務信息煙囪”,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多措并舉打破“政務信息煙囪”
推動條塊部門的有機協同。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打破基層“政務信息煙囪”本質在于推動部門與機構間的協同與合作,許多地方之所以出現“信息煙囪”,很大程度與上級條塊部門沒有有效協同有關,導致作為下級政府的基層政府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打破由此而產生的“信息煙囪”。因此,需要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中心重視頂層設計,整合橫向和縱向的政府內部信息資源,從邏輯上打破政務信息資源的條塊分割體制機制障礙,重新組織工作流程,促進政務信息資源的跨部門共享,采用多部門協同工作模式,實時解決群眾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明確不同部門職權和職責的基礎上,將各個政府部門的政務信息溝通納入績效考核當中,推動實現政務信息的共享。
推動政務信息的流程優化。政務信息的運行有其內在規律,我們需要在尊重其規律的基礎上,對其流程進行優化,從而使得信息互聯互通,減少信息流通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基層政府要以提升政務服務便民化程度為目標,對原有的基層政務流程進行審視,尤其是針對可能導致“政務信息煙囪”產生的各種因素,辨識出核心政務業務流程并對核心流程進行進一步的過程分析和研判,刪除重復性流程與非必要流程,縮短流程時間并減少流程層級,盡可能實現政務信息的扁平化,以便更好地對基層社會進行有效引導和治理。就基層治理實際而言,更需要突出指揮和決策的功能,以此為目標找準可能影響信息整合的要素,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政務信息流程重新規劃。這個過程需要以政務信息資源增值、提高服務效率和節約治理成本為目的,加強政務信息流程間的協調,實現政務信息系統的接軌與有機整合,并及時進行反饋和評估,從流程優化的角度將“政務信息煙囪”產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推動政務數據的內在整合。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政務數據在基層治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可以為基層政府進行科學研判提供及時而可靠的決策依據。因此在實現了條塊部門有機協同和政務信息流程優化之后,重視對于基層治理信息化平臺所提供政務數據的清洗、分析、提煉、加工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而這些政務數據的充分整合可以為打破基層“政務信息煙囪”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的目的。
【本文作者為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臧雪文 / 司文君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