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安全文化教育和創新

【主持人】李從玉 人民論壇網副總編輯

【研討嘉賓】

李德明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校企合作創新發展聯盟常務副秘書長

汪 明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務長

梁光華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彭 輝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口和財富高度密集的同時,風險也高度聚集。因此,積極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養,加強安全文化教育和創新,對于統籌好安全和發展,防范和化解各領域重大風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安全文化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北京師范大學副教務長汪明認為,近年來,我們國家應對災害取得了一些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并且把這種優越性轉變成一種治理效能。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國家一直抓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提升了安全動員能力、災害應對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安全文化教育。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梁光華認為,校園是開展安全文化教育的最佳場所,安全文化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青少年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期,通過教育一個孩子,能夠影響一個家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提升全民的安全文化素養。借助開展積極的安全文化教育,很多風險災害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開展安全文化教育是必由之路。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校企合作創新發展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李德明認為,大學生的安全教育首先是一種生命教育,沒有穩定的環境,學生的人身安全將面臨危機與隱患;大學生安全教育是一種公眾教育,作為公眾主體之一的大學生,影響著高校也輻射全社會;大學生安全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從學生進入校門那一刻到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及家庭生活,無時無刻不顯現出其影響作用。

如何更好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少年工作,親切關懷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成長。今年9月,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落實“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要求,明確地方和學校的教育責任。

近年來,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猛,隨之而來的一些較為突出的校園安全問題也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如何更好地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北京師范大學副教務長汪明認為,專業教育和普及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必須深度融合起來。除了在課堂上學習以外,還要將企業資源、社會資源投入到國家安全教育當中,比如建造“國家安全教育”的體驗館,模擬演練自救、呼救、逃生等。此外,我們要把教師培訓和師資培養融合起來,提升教師的國家安全意識,這對于國家安全教育至關重要。最后,要把國家安全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融合起來。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校企合作創新發展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李德明認為,高校是一個場域,老師、學生、管理人員是其中的核心角色。校園安全文化的建設和創新,離不開這三類主體。加強校園安全文化教育,三者應有不同側重,現階段學生應重點關注安全意識的提升;老師應重點關注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管理人員應重點關注校園安全的數字化提升,以及整個學校安全體制的建設和安全文化的培育。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梁光華認為,安全文化教育要“政產學企媒”全社會共同參與。在國家和學界層面,要積極構建安全文化教育的標準體系、評測體系,加強國家安全文化教育設施建設。同時,要充分依托社會單位開展安全文化教育。

把握發展機遇,創新安全文化工作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認識和有力應對一些重大風險挑戰。當前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的迅速發展,為我們提升安全文化工作創新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我們要把握好這一發展機遇,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用科學的方式和科學的手段統籌好安全和發展兩件大事。

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創新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科學、系統的工程,需要整個社會、各所高校和全體教育工作者通力協作。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校企合作創新發展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李德明認為,強化高校治理,構建安全管理新模式,是新時代高校的重點任務,也是高校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需要強調的是,數字化時代,智能校園安防系統、基于5G的智慧校園建設開始逐步在校園內普及,尤其是這次疫情以來,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個人防護、校園管控、醫院救治、遠程醫療、康復照護等環節為校園疫情防控提供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這些都是利用新興技術創新校園安全管理的好例子。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彭輝認為,未來,城市安全問題可能會越來越突出。要提升科技、管理和文化三方面的能力來健全我國公共安全體系。行業監管機構、企業經營主體、安全技術服務提供機構要能夠各司其職。對于企業而言,要利用好科技服務機構和平臺,積極推進社會化服務供給。現在各地都在加速治理體系數字化轉型,我們大力發展新基建,通過科技創新讓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的基礎設施能夠相互適應發展,以全周期思維構建智能的城市生命體,讓城市變得更聰明更智慧,進而不斷提高國家安全治理能力。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要繼續筑牢社會安全意識、進一步強化社會安全理念、加強安全教育、培育公眾安全技能、提升公眾安全素質,推動公共安全科技、管理和文化的有機融合,充分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領先企業、行業協會等資源,構建全國應急安全產教融合平臺,構建安全文化教育新業態,助力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人民論壇記者 宋暢 整理)

責編/張迪 趙博藝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謝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