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在全球互聯互通、社會利益多元、科學技術賦能等時代語境下,我國意識形態風險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隱蔽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對此,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增強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防范意識,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重點推動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 中國共產黨 意識形態工作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不斷深化對意識形態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是新時代的一項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意識形態領域風險不斷加大,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不斷提升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能否堅持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性、引領性和主導性,能否提高意識形態工作能力,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們要圍繞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重點推動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體系。不論國際社會形勢如何變化,無論中國發展處于何種方位,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引領社會思潮的理論武器,始終是破解時代難題、化解社會矛盾的行動指南,始終釋放出強大理論魅力,展現強大生命力。新時代提升意識形態工作能力,擘畫意識形態領域的新布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做到指導思想的一元化與思想文化多樣性辯證統一。旗幟鮮明地反對意識形態領域指導思想的多元化,理直氣壯地崇尚理性、堅持真理、宣揚科學、展示價值,匯集攻堅克難、開拓前行的磅礴偉力。旗幟鮮明地反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侵蝕,堅決抵制西方社會思潮的意識形態滲透,筑牢全體人民共同思想基礎、鞏固團結奮進強大精神,確保我們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闊步前進、蓬勃發展。
其次,做好經典著作的搜集整理、編譯出版工作,深化對經典理論的思想內涵、本質規律、精神實質、價值意蘊、方法自覺的認知和感悟,提高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知,增強對科學理論的價值認同,提升對科學理論的運用能力。同時,也要加快建構馬克思主義典藏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積極推出一批富有時代氣息、簡單易懂、喜聞樂見的通俗理論讀物,不斷創新其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和學術方法,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征、民族特色和實踐特質。
最后,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深刻領會新思想的生成邏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核心要義、時代特征、價值立場、遵循原則、實踐要求,體悟貫穿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人民至上、改革創新等鮮明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新思想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堅決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從而更好地迎接新挑戰、防范新風險、破解新難題,從科學真理中汲取解決問題的靈感、集聚應對風險的智慧、探求破解難題的良方、尋找化解矛盾的妙計,善于把馬克思主義蘊含的強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價值力量轉化為實踐偉力,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全面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政黨的黨性是其階級性與根本利益的高度集中體現,是由政黨所處社會的物質生產力水平以及政黨所代表的階級、階層或集團的性質、地位、使命這些要素綜合決定的。同時,政黨是意識形態的組織載體,是作為意識形態理論的制定者、執行者、落實者而存在的。意識形態是政黨的精神支柱,是政黨以理論樣態、制度形態、文化生態、政策業態提出政治主張、表達政治意愿、規范政治活動、參與政治事務、維護政治利益、實現政治理想的思想基礎,也是政黨奪取政權、鞏固政權,保持執政地位合法性的理論依據。
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是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光榮傳統,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保障,也是黨的領導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具體體現。黨管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保證黨的各級組織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制度和相關規定,通過法律約束、行政監管、教育引導、理論宣傳、載體創新等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整合社會思想關系、社會利益關系和社會交往關系的各種資源,抵制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侵蝕和應對西方社會思潮的沖擊,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譜系中的主體地位和領導地位,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實踐證明,只有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才能匯聚全黨的力量、共聚全黨智慧、凝聚全黨共識,才能使得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怪圈,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站在時代的前列,才能保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統一,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雖然意識形態工作強調機關單位、公共部門以及社會組織等多元社會主體的廣泛參與、平等協商、團結協作、深度互動,但這種多元主體治理必須是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社會力量發揮治理效能離不開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離不開黨對一切工作的正確領導。新時代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提升意識形態工作能力,保障意識形態安全,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好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制度規范和機制保障,尤其是要構建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的法律制度體系,強化黨內法規制度與國家法律制度的相互銜接和協調統一,凸顯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必須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切實解決對意識形態工作“不愿抓”“不想抓”“不敢抓”“不善抓”“不真抓”等難題。各級黨委(黨組)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政治定力、政治意識和政治本色,提高政治鑒別能力、思想領悟能力、信息獲取能力、輿情研判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加強對宣傳思想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搶占輿論引導先機。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用責任制強化意識形態領導權,把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肩負起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做到善抓善管、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嚴抓狠管。
增強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防范意識
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處于社會轉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特殊時期,中國社會進入了風險頻發的聚集期,各類社會矛盾不斷凸顯,各類風險和挑戰集中顯露,給社會穩定大局帶來了隱患,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高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有效應對內外環境動態變化成為當務之急。在各類風險挑戰中,意識形態領域風險在全球互聯互通、社會利益多元、科學技術賦能等時代語境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隱蔽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發生頻次高、概率大、能級強。在網絡媒介新技術的沖擊下,意識形態風險的擴散和蔓延可能引發極大的負面效應。
當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不同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政治理念相互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趨隱蔽化、尖銳化、常態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把中國的發展壯大視為對西方制度模式和價值觀念的威脅與挑戰,大肆散布“馬克思主義過時論”“馬克思主義無用論”“社會主義失敗論”“共產主義理想虛無縹緲”“歷史終結論”,鼓吹“中國威脅論”,以期“唱衰中國”“抹黑中國”“妖魔中國”“孤立中國”,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以及信息發展優勢,通過政治謊言、媒體宣傳、利益誘惑、文化滲透等方式手段,竭力向社會主義中國兜售資產階級的所謂“普世價值”,竭力宣揚“去意識形態化”“價值多元化”“全球民主論”“人權高于主權論”的主張,利用學術交流和文化產品進行“文化侵略”,力圖把西方的制度與模式打造為全球范本。
面對意識形態沖擊、多元意識形態的碰撞與交鋒以及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消解,我們有必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有效應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險。首先,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構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彰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親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創新、話語創新和制度創新,借助文化引領、道德規范、價值觀念的力量溫潤人心、滋養社會,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嵌入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場域,融入社會公眾的日常社會心理,滲透到社會公眾的日常行為實踐,在全社會營造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思想氛圍。其次,應強化意識形態風險防范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底線意識和陣地意識,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體系,密切關注意識形態領域動向,提高防控風險的預判,掌握化解風險挑戰的方法,完善意識形態風險預警機制、決策機制、管控機制、應急機制和評估機制,打好應對意識形態風險的“狙擊戰”,不斷提高意識形態風險的防范能力、應對能力和化解能力,提升意識形態工作專業化、智能化、科學化、法治化水平。再次,要準確把握“兩個大局”、研判國際國內形勢動態變化,樹立科學宣傳理念,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大宣傳格局,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理論。最后,要提升網絡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密切關注大數據給意識形態安全帶來的潛在風險,防范新技術給意識形態工作帶來的現實挑戰,提高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能力水平,夯實網絡意識形工作的組織保障,優化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體制結構,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監管,守住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社會協同、網民自律、法律保障的網絡意識形態治理體系,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作者為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研究員)
【注:本文系2019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習近平人才觀及其價值意蘊研究”(項目編號:2019SJA1811),2018年度揚州大學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項目“新時代人才問題:困境、緣由與消解”(項目編號:xjj2018-45),2019年度揚州大學工會工作研究課題“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科學內涵與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9YB13)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胡凱、楊競雄:《習近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治理思想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②孟獻麗:《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治理的理論架構》,《湖湘論壇》,2018年第6期。
③肖寒、胡凱:《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治理的法治化實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年第5期。
④楊軍、楊玉:《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風險的防控與意識形態治理》,《思想理論教育》,2019年11期。
責編/韓拓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