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并提出3點倡議,為開啟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指明了方向,體現了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世界各國同處一個地球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中,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說明,團結合作、攜手應對是唯一的出路。應對全球性挑戰,世界各國都應該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以建設性的姿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和建設,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面臨的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在全球性挑戰面前,只有擔當才有作為,只有行動才有成效。習近平主席強調,“各國應該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根據國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強化行動。同時,發達國家要切實加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支持”。各國經濟發展程度有所不同,綜合國力有大有小,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還面臨消除貧困等重任。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實事求是、契合民意,既體現了公平,也兼顧了效率,有利于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在全球更大范圍凝聚共識,贏得國際社會更多支持和行動。要繼續落實好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恪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動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提供更多力所能及幫助。尤其是要發揮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環境保護中的優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采取有力舉措,主動承擔與自身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現在,靠資源驅動發展的代價已經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迫切需要向創新驅動、綠色驅動轉變,探索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致力于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國家長期戰略,提升到治國理政的新高度。我國下大力氣解決生態環保突出問題,努力調結構、抓轉型、促升級,為推動綠色復蘇的氣候治理新思路探索了模式、提供了經驗。要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堅持創新增長和內涵式發展模式,充分挖掘數字經濟潛能,激發現代經濟活力,優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抓發展新機遇,探索發展新可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世界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動能,構建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然會面臨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更多全球性挑戰,世界各國只有攜手應對、擔當作為、綠色發展,才能更好化危為機、迎來新生,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作者:丁夢益)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