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博導 李旭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上強調,“十三五”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激發14億中國人民活力,創造更多社會財富,邁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繼續把握好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聯系,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對此,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博導李旭章從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今天我們推出第四部分:以全面促進消費支撐擴大內需戰略。
深化改革,要做好擴大內需這篇大文章,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因此,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以中高速增長頂起中國經濟這片藍天。要著力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全面促進消費。釋放新興消費潛力,更好滿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費需求,培養保持居民健康生活習慣。把產業鏈提升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積極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口,滿足國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同時為遭受重創的世界經濟創造有效需求,輸入更多的中國正能量。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以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消費和需求。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須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滿足人民不斷提高的品質消費。把科技創新、產品質量創新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充分實現,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循環。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個輪子”一起轉,穩住經濟基本盤,實現穩定持續發展。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把民生投資與“新基建”結合起來。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大幅度提高中國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質量。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使新的經濟循環建立在更高的技術基礎之上。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擴大消費和擴大投資都很重要,但從制度上建立擴大消費的機制至關重要。“十四五”時期要努力調整現有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進一步把擴大內需作為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長期戰略取向和政策選擇。為此,“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目標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2035年則要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中國經濟大家談系列稿件
經濟大家談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經濟大家談 | 緊扣高質量發展內涵,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