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對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把握糧食安全工作新要求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機遇也前所未有,并從統籌發展與安全的角度,將確保糧食安全放在國家安全的突出位置,強調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提升收儲調控能力。貫徹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
一是充分認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形勢,堅持從戰略和全局把握糧食安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的背景下,糧食安全面臨的形勢也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加大。另一方面,我國農業基礎還不穩固,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糧食市場穩定運行面臨長期挑戰。我們要準確認識決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的關鍵因素,看清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紛繁復雜現象下的本質,將糧食安全問題看得更深一點、遠一點,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切實掌握糧食安全戰略主動權。
二是充分認識糧食安全工作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建設高質量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糧食安全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也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提高,高質量的食物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短缺品種供求矛盾凸顯,市場波動風險加大;糧食市場主體多而散,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銜接不緊,總體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強,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短板和弱項。我們要堅決落實黨中央關于糧食儲備體制機制改革部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提升儲備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在建設高質量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過程中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三是充分認識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需要,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疫情沖擊之下,不少國家停止出口糧食,使國際糧食貿易形勢更加復雜,我們清晰看到,如果糧食出了問題誰也靠不住。這也再次印證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糧食安全戰略的高瞻遠矚,再次說明“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安全觀的遠見卓識。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我們要增強系統觀念,統籌發展與安全,把糧食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和發展的先決條件,把握“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的深刻內涵,堅定不移管好“大國糧倉”,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基礎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體現新發展理念,要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到中儲糧工作各個領域。必須堅持創新理念,堅決貫徹落實糧食儲備體制機制改革部署,扎實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持續推動組織體系、管理方式、運行機制和科技創新;必須堅持協調理念,服從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大局,高效落實糧食宏觀調控任務,促進宏觀經濟協調發展、穩健運行;必須堅持綠色理念,堅持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儲糧技術路線,成為引領糧食倉儲行業綠色發展的標桿;必須堅持開放理念,促進糧食流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服務我國糧食安全;必須堅持共享理念,突出公益類企業定位,強化為農服務、為消費者服務,做到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具體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垂直管理體系做實。進一步優化垂直體系組織架構,理順各層級權責界面,優化配置管理資源,提升垂直體系整體效能。進一步完善中央儲備網絡體系布局,強化體系化運作優勢,做到國家一聲令下,堅決響應、聞令而動、全網協同、高效執行。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以“綠色、節能、高效、安全”為目標,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綠色儲糧技術全覆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堅持倉儲管理精益化,積極推進智慧中儲糧建設,全面提升儲備智慧化運營與管控水平。
二是把儲備保障功能做強。優化中央儲備規模結構布局,為保障糧食安全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完善中央儲備應急動用預案,優化物流節點布局,確保國家需要時調得動、調得快、供得上。落實中央儲備糧由中儲糧直屬企業承儲的政策要求,科學規劃倉儲設施建設,增強儲備安全保障力。適應居民消費升級需要,不斷優化儲備庫存品質,強化儲備質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管控,提高儲備供給質量,增強與需求的適配性。
三是把服務調控機制做優。認真履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主體的職責,加強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出庫管理,壓實收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相關方監管責任,形成監管合力,確保政策性糧食管理穩定。強化儲備輪換集約化運作,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充分發揮儲備輪換穩定市場、服務調控作用。加強與上下游對接,形成資源聚集效應,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四是把兩個市場資源用好。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合理利用國際市場的能力建設,探索與進口相銜接的儲備吞吐輪換調節機制。積極加強對外合作交流,重點拓展油脂油料、棉花及其他短缺品種進口渠道,努力推動進口來源地多元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繼續用好進博會平臺,推動與沿線和周邊國家的糧食安全治理合作,提升服務保障我國國際糧食供應鏈安全能力。
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要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工作重要論述和對中儲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在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體現“兩個維護”的政治站位和責任擔當。圍繞發揮國有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中儲糧公司要在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好3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充分發揮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中央儲備糧是維護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和最后一道防線,要推動建立功能健全、結構合理、管理科學、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中央儲備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中央儲備糧調節全國糧食供求總量、穩定糧食市場、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重要職責。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防范化解中央事權糧食管理中的風險,著力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和監督檢查體系,推動風險防控關口前移、源頭治理、過程把控,實現各類監督檢查有機貫通,確保中央事權糧食管理總體平穩有序。
二是充分發揮服務調控“主力軍”作用。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完善國家糧食收儲政策,有效發揮中儲糧公司職能作用,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不斷健全完善服務保障糧食宏觀調控的組織體系、運作機制和操作水平,高效完成國家下達的調控任務,確保中儲糧成為黨和國家維護糧食安全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三是充分發揮調節市場“穩定器”作用。根據市場變化和宏觀調控需要,靈活掌握儲備吞吐的時機和力度,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更好穩定預期、穩定市場。充分發揮儲備銜接產消兩端的“蓄水池”作用,促進糧食流通循環,推動糧食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固可靠,降低內部供求失衡和外部沖擊對國內糧食市場影響,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維護國內糧食市場穩定運行。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