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科技視野 > 正文

寧吉喆:2021年經濟工作總要求如何把握

文 | 寧吉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

?在全球GDP一萬億美元以上的主要經濟體中,我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尤其是今年經濟發展危中尋機、化危為機,以保促穩、穩中有進,這都得益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得益于貫徹“六穩”“六保”

?繼我國成功應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再次在全球顯示了中國宏觀調控的能力和水平

?在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進程中,合理把握調控節奏和力度,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止經濟起伏是宏觀調控的科學選擇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并對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即將到來的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確保“十四五”起好步、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績的根本保證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全國上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團結奮斗,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一是實現了三個“率先”,即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一季度經濟增長-6.8%,二季度3.2%,三季度4.9%,一至三季度累計增長0.7%,在全球GDP一萬億美元以上的主要經濟體中,我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這是前三季度的情況,現在看來全年也是如此。

二是三次產業全面發展。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39萬億斤,連續六年超過1.3萬億斤。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已經高出了0.8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11月份同比增長8%,比上月加快了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也高出1.2個百分點。

三是三大需求繼續回升。反映消費需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月份同比增長5%,比上月加快了0.7個百分點。反映投資需求的固定資產投資1~11月份同比增長2.6%,比1~10月加快了0.8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在年內首次實現了正增長。反映國外需求的貨物出口,按人民幣計算同比增長了14.9%,比10月加快了7.3個百分點,出口保持良好勢頭,連續八個月實現正增長。

四是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年初剩余的52個貧困縣已經宣布摘帽,加上前面宣布摘帽的780個,共計832個縣都宣布摘帽了,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1月份,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4個百分點。金融風險處置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五是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新冠疫苗的研發、應用如期推進,首批國家實驗室成功組建,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完成了萬米海試,嫦娥五號成功實現月球探測取回了樣本,九章量子計算機研制取得重大進展。科技創新可以說是捷報頻傳。

六是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邁向縱深,國企改革取得新成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都增長,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RCEP成功簽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七是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即使在疫情期間,14億人口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城鎮調查失業率已從2月份的6.2%下降到11月份的5.2%。1~9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0.6%,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市場供應充裕,11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2.4%,其中豬肉價格下降了6.5%。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總結了2020年的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2021年的經濟工作,這是我們進一步謀劃和推進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據和行動指南。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今年中國經濟能夠持續穩定恢復,得益于穩中求進,全年“六穩”“六保”成效顯著。

一是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穩定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我國14億人口,9億多勞動力資源,7億多就業人員,就業、民生和基層是穩定的基礎。保住了就業,城鄉居民就有了基本收入,護住了民生,億萬群眾生存發展就有了基本保障。防控住疫情更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二是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了經濟恢復增長。我國1.3億市場主體包括4000多萬家企業、8000多萬個體工商戶以及幾百萬農業合作社,不僅是就業的主要載體,而且是增長的重要基礎。我國既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能源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糧食消費國和能源消費國,我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制造業生產基地。所以,保住了市場主體、保障了糧食能源安全、保證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就保住了經濟基礎,穩定了經濟基本盤。

三是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支持了要素流動和投入。我國貨物貿易的規模世界第一,利用外資規模發展中國家第一,總儲蓄率和居民儲蓄率在全球處于較高水平。穩定外貿外資,擴大有效投資,對于連接國內外市場,活躍要素投入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穩金融、穩預期成果明顯。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始終穩定發展,金融行業保持著正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九個月在臨界點以上,這些都促進了經濟穩步發展。

“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即將過去,經過五年持續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兩個標志性成就是:人均GDP去年超過了一萬美元,今年GDP規模將超過一百萬億元人民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尤其是今年經濟發展危中尋機、化危為機,以保促穩、穩中有進,這都得益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得益于貫徹“六穩”“六保”。因此,推動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是立足新發展階段。明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這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階段,是從全面小康向現代化前進的新階段,是從中等收入經濟體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新階段,是從工業化中后期向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升級的新階段,是從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們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機遇、新挑戰,促進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階段。“十三五”期間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國發展的創新驅動力不斷加強,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日益發揮,5G、高鐵等領域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發展的協調性也逐步改善,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有序展開,城鄉差距縮小;發展的綠色特征進一步凸顯,污染治理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逐漸改善;開放型經濟水平持續提高,關稅水平已降到6%,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大幅縮減,從100多項降到33項,“一帶一路”合作已擴大到138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共享性明顯增強,五年農村貧困人口脫貧5575萬人,五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5%以上和90%以上。

明年我國經濟面臨的環境依然錯綜復雜,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突出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凸顯。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是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一年,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起步之年,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穩定的宏觀環境對于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首先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今年宏觀政策及時、準確、有力、有效促進了我國企業復工復產,經濟持續恢復,這也是繼我國成功應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再次在全球顯示了中國宏觀調控的能力和水平。明年面對仍然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尚不牢固的恢復基礎,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更加精準有效,不轉急彎,把握好政策的時度效。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持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完善減稅降費政策,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形債務風險。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經濟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的關系,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還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加強國際宏觀政策的協調。

宏觀調控要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宏觀管理積累了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等豐富經驗。國際上宏觀調節也有菲利普斯曲線、奧肯定律等參考原理,反映的是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就業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段運行的合理區間具有發展中國家的特點,是中等收入經濟體條件下潛在增長率與就業持續增加、價格總體穩定的有機搭配。今年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經濟增長逐季恢復,四季度前兩個月工業增加值與服務業生產指數的增速已經與過去幾年月度的正常水平大體相當,經濟增長正逐步恢復常態。在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進程中,合理把握調控節奏和力度,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止經濟起伏是宏觀調控的科學選擇。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兩個重要命題:一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一個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推動高質量發展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提供有利的環境。要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講求投入產出,不能只講投入不講產出,提高勞動生產力、資本產出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是“十四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標要求。明年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持續改善人民生活,確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難群眾的兜底工作。要以改善民生為導向,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通過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來擴大消費。要更加注重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的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好農業生產,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增加農民的收入,保障市場供應。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效應,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不斷改善生態環境。

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強化科技戰略支撐,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為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安全的重大難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的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國內人才培養,完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

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加強頂層設計、應用牽引、整機帶動,強化共性技術供給,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要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把擴大內需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增強投資增長后勁,繼續發揮關鍵作用,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在外溢性強、社會效益高領域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民間投資11月份轉正了,表明投資已經從政策支持在向市場引導轉化。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機制和政策,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擴大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布局,避免新興產業重復建設。

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改善了,企業和市場主體就更有發展的積極性。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依規發展,健全數字規則。完善法律規范,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在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擴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

一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要毫不動搖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嚴防死守,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以常態化的防護保障生產生活正常秩序,保證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二是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要有效化解各類經濟社會風險,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堅決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實保障糧食安全,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大力提升國內監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審查機制,重視運用國際通行規則保障維護國家安全。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