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新個體經濟新在何處

【摘要】近年來,“新個體經濟”進入公眾視野并獲得廣泛關注。新個體經濟是“互聯網+個體經濟”的創新組合,相對于傳統個體經濟而言,在技術、模式、市場、用工方面都有較大的創新。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情形下,新個體經濟既是經濟復蘇的應對之策,也是“六保六穩”、提升經濟發展動力、激發市場創新活力的重要途徑。未來要進一步加大對新個體經濟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法規制度,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大活力和更強動力。

【關鍵詞】新個體經濟 “互聯網+” 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時代“新個體經濟”應運而生

近年來,“新個體經濟”進入公眾視野并獲得廣泛關注。“新個體經濟”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在第五部分明確提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開辟消費和就業新空間”,其中也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具體意見:一是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自主就業,包括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知識服務等,即“新創業就業”。二是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包括通過數字技術、“宅經濟”、線上直播等方式兼職就業、副業創業,即“新兼職副業”。

從嚴格定義來看,個體經濟也稱個體工商戶,是指在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從事個體勞動和個體經營的私有制經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過的個體經營戶,比如小餐館、小店超市、洗衣店、理發店等;但事實上,個體經濟不僅包含在工商注冊的,還包括沒有注冊過但實際上在從事個體經營行為的商戶,比如地攤經濟、挑擔賣貨等等。個體經濟的優勢是技術門檻較低、人員構成簡單、資金投入相對較少、經營方式相對靈活、運作流程相對簡單,既低門檻地解決了大批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為社會個性化、便利化、及時化的需求提供了及時的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傳統意義上的個體經濟不同,新個體經濟是“互聯網+個體經濟”的創新組合。隨著互聯網、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涌現了微商電商、網絡直播、在線知識服務、“宅經濟”、視頻UP主、網絡代購、自媒體等新型個體經濟模式,既包括“新就業創業”,也包括“新兼職副業”。新個體經濟不僅具備傳統個體經濟的優勢,還具備交易成本低、運營效率高、輻射市場大、平臺資源豐富、經營模式新穎、時間空間靈活等獨特優勢,因此極大豐富了傳統個體經濟的內涵,能更充分發揮個體的創新能力,為市場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在穩就業、刺激消費、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和經濟活力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那么,新個體經濟“新”在何處?其當前的發展面臨哪些挑戰?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支持新個體經濟發展?

歷史長鏡頭下的個體經濟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個體經濟。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制定了經濟綱領,將中國資本主義分為兩個部分,即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并對這兩個構成部分采用了不同的政策。對官僚資本采用沒收政策,對民族工商業,也就是那些有益于國民生計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采用保護政策。1949年,我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正式提出“調劑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并提出“凡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營經濟事業,人民政府應鼓勵其經營的積極性,并扶助其發展”。

上世紀50年代開始,由于指導思想的變化,我國對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采取了否定的態度,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直到改革開放以前,除了60年代短暫的調整時期外,以國營經濟和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基本成為唯一的經濟形式。

改革開放以來的個體經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打破了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對個體經濟的政策進入了再肯定的階段,開始允許發展和扶持個體經濟,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1980年,溫州的章華妹領到了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幾乎同時,武漢漢正街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小商品市場,鄭舉選與其他102位無業街坊,領到了首批小百貨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并持證擺攤,個體經濟重回經濟舞臺。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一定范圍的勞動者個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要鼓勵勞動者個體經濟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適當發展,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1987年,黨的十三大進一步指出,私營經濟一定程度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生產、活躍市場,擴大就業,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經濟必要和有益的補充。到1987年,全國城鎮個體工商等各行業從業人員已經達569萬人,個體經濟蓬勃興起。1992年,黨的十四大指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1997年,黨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展。

新世紀以來的個體經濟。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的崛起與發展,個體經濟也迎來了大發展。在這一時期,傳統個體經濟繼續蓬勃發展的同時,新個體經濟應運而生。最為典型的是基于電商平臺的個體經濟,比如阿里巴巴的淘寶網幫助無數個體戶在淘寶平臺上就業和創業。2019年,各大電商平臺的商戶已超過3000萬戶,帶動就業人員(含上下游供應鏈)約有1億人。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各類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幫助下,網絡直播、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社交電商、微商代購等新型個體經濟層出不窮。

2020年2月,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中國個體經營戶總量測算與新冠疫情沖擊評估——兼論金融科技“穩經濟”的價值》報告,指出全國2018年個體經營戶總數量約為9776.5萬戶,貢獻的就業量約2.3億人,占到了全國勞動力人口的28.8%。全國個體經營戶全年產生的總交易筆數約為839億筆,平均每天產生約2.3億筆交易,平均每天每六個中國人里便有一個人和個體經營戶發生過交易。全年營業額達13.1萬億元,約占到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線下的實體經濟按下了暫停鍵,但同時加速了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新個體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迎來了新個體經濟最為蓬勃發展的時代。比如,直播經濟就從最初的賣食品、日用品,發展為賣房子、汽車等。

新個體經濟“新”在何處

當前,新個體經濟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不僅催生了各種新經濟業態和新經營模式,原有的市場結構、市場需求、就業方式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表現出諸多“新”特點。

新在“技術”: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機遇。新個體經濟的首要特征是“互聯網+”,其首先具備數字經濟的特征。當前的數字經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生產、銷售、管理的升級,比如智能化生產、平臺生產、線上銷售、遠程辦公等多種形式。二是將知識和信息作為生產要素的數字化技術生產服務企業,比如AI技術創新企業、數據信息服務企業等。無論哪種形式,數字化技術都是其中的關鍵,因此,數字化技術的使用是新個體經濟的基本屬性。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時代正在全面到來,這既是新個體經濟的發展機遇,也改變了新個體經濟的發展邏輯。傳統的個體經濟發展邏輯是競爭邏輯,也就是非此即彼,個體經濟靠贏得周邊有限的對手獲得成功。而數字化時代新個體經濟的發展邏輯發生了變化,萬物互聯、互為主體,而且新個體經濟一直面臨著動態復雜、快速變化的環境,新個體經濟從業者無法只靠自身的力量應對環境變化和促進發展,因此需要與生態伙伴共同發展,也就是遵循共生邏輯,實現共生共享共榮。

新在“模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表現形式。新個體經濟將傳統的個體經濟搬到了互聯網上,其經營模式也從原先的“個體經濟 to 消費者”變為“互聯網平臺+個體經濟 to 消費者”。新個體經濟經營模式的最大特點是互聯網平臺賦能,平臺既包括社交媒體的平臺(比如朋友圈、公眾號、直播號等),也包括各類電商平臺(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這些互聯網平臺有巨大的線上流量。每個個體工商戶在平臺的賦能下都可以申請成為新個體經濟從業者,成為基于平臺的虛擬店主,可以快速觸及各類消費者,快速獲得消費者認知,縮短消費者決策時間,將供需雙方的交易和溝通成本極度降低,實現快速交易。此外,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平臺還可以為新個體經濟從業者提供更多定制化的市場和消費者信息,幫助新個體經濟從業者更有針對性的了解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其經營業績。

在互聯網平臺的賦能下,“一切皆可經營”“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因此新個體經濟對從業者自身信譽、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自身信譽方面,平臺和消費者會對個體經濟的信用、產品質量和服務作出詳細評價,成為新個體經濟從業者逐步積累的市場聲譽。在創新能力方面,由于平臺是社會各個主體的共享資源,新個體經濟從業者如何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賽道上同臺競技,如何在平臺上展現自身特色是一項艱難的挑戰,這需要很強的創新能力、創新思想、創新觀念,尤其是數字化創新的能力。此外,平臺自身作為數字化技術的集大成者,其使用、運營、維護都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新個體經濟從業者的創新能力是是否能用好互聯網平臺的決定性因素。這種創新能力的良性競爭能夠極大地激發個體的創新動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培養全社會的創新創業精神。

新在“市場”:經濟復蘇的重大契機。傳統的個體經濟,其針對的市場主要是在線下,而且大部分都是面向局部地區。而新個體經濟依托互聯網平臺,不僅面向傳統的線下市場,還面向萬物互聯、無限廣闊的線上市場,服務的消費者不再局限于一街一巷、一城一鎮,而是面向全國甚至全世界。因此,無論是市場結構還是市場需求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也為新個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平臺和機遇。

與此同時,新個體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便利快捷也培養了市場的新消費習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適應了線上購物、外賣快遞、網絡會議、遠程學習、網絡醫療、網絡辦公等,這就使得市場的特征整體上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線上消費、線上辦公等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首選。而且與傳統市場不一致的地方在于,線上市場的消費者是永遠在線的,這就使得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呈現幾何級倍數的增長。正因如此,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線下經濟的劇烈下滑,但其也推動了線上市場需求的極速增長,成為經濟復蘇的重大契機。

新在“用工”:穩就業的重要保障。新個體經濟的創新之處還在于它突破了傳統個體經濟的“公司+雇員”模式,轉變為“平臺+個人”的新模式。比如,新個體經濟的創業者通過平臺各類資源的幫助,實現了自我就業的新模式。對新個體經濟的就業者而言,這種模式也給予了就業者更高的自主權,工作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還可以自由選擇雇主和工作時間,因此吸引了許多就業者尤其是年輕就業者的目光。有能力的就業者可以不局限于一時一地,選擇自主就業、分時就業,在不同的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個人所長。而且就業者不僅可以白天工作,晚上還可以再開辟兼職副業,比如做一場直播銷售等等,最大化發揮了就業者的個人能力。此外,平臺作為新個體經濟從業者連接資源的紐帶,也催生了許多新的就業方式,如外賣騎手、直播網紅、網約車司機等新職業就是在平臺的發展中逐步常態化、規范化的,比如,美團外賣帶動了近300萬騎手的就業,滴滴開創了全國大規模的靈活用工風潮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少就業崗位受到很大沖擊,但新個體經濟的就業卻逆勢猛增,為穩就業、提振經濟貢獻了重要力量。此外,疫情期間還衍生出許多新的就業形態,比如盒馬生鮮推動的“共享員工”,就是新用工模式的典型代表。

新個體經濟當前發展中面臨的挑戰

新個體經濟作為一種新的業態,在許多方面還有不完善之處,其當前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基本法規制度缺乏。首先是對新個體經濟從業者的勞動權益缺乏法規制度的充分保障。比如,靈活用工、分時就業帶來的是“去勞動關系化”的就業模式,這可能導致就業安全性弱化,使得新個體經濟從業者受法律保護程度較弱,可能遭遇勞動定額不合理、用工詐騙、福利缺失、社會保障不充分等風險。其次是缺乏消費者權益的法規制度保護。中國消費者協會《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發現,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產品質量問題,其他問題還包括商家不誠信、售后無保障等等。傳統的線下個體經濟有許多部門來監管,但是當前微商等層出不窮的新個體經濟還缺乏明確的主管部門,因此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最后是缺乏新個體經濟治理的法規制度。比如缺乏對平臺交易規則的詳細監管,有的平臺自由調整交易規則,影響從業者和消費者權益。此外,由于許多新個體經濟缺乏工商登記注冊,而平臺與政府的統計口徑存在標準不統一的情況,難以建立規范的統計監測體系,這就使得政府難以出臺針對性的支持措施,也難以實施扶持、監管、征稅和處理法律糾紛等。

社會認同感還較低。新個體經濟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其得到社會認同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當前,社會上依然存在新個體經濟“不務正業”的陳舊觀念和誤解,影響了新個體經濟從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比如,兼職就業可能引發主業單位的“工作不專心”的誤解甚至處罰,副業創業“一人拿兩份工資”或許更難獲得主業單位的理解和支持。此外,由于互聯網上充斥著一些不規范的銷售信息和虛假流量,這些內容影響了社會對新個體經濟的整體認同感,有的甚至認為新個體經濟就是一場“騙局”,將個別的不法商戶看作行業的整體現象,這些觀念使得新個體經濟很難獲得政府、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法律機構的大力支持,嚴重阻礙了新個體經濟的發展。

自身發展較為短視。新個體經濟是一種新業態、新模式,但許多從業者依然秉持著“舊思維”,難以適應新個體經濟的發展要求。比如,新個體經濟的創業者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輕視長期利益,想賺快錢,不重視人力資本的投資和風險的防范。此外,由于平臺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功能服務,這使得新個體經濟的從業門檻不斷降低,也使得從業者形成了依賴平臺的惰性,抑制了其自身的創新動機。新個體經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研發、營銷、市場、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等都是新個體經濟行穩致遠的保障,任何一個方面出現短板,新個體經濟的發展都會遇到障礙。

促進新個體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

實施政策“組合拳”,加大對新個體經濟的扶持力度。首先是進一步降低新個體經濟的進入門檻、創業成本、運營成本,尤其是降低新個體經濟的平臺使用服務費和融資成本。根據《經濟日報》對電商直播產業鏈現狀的調查,一場直播傭金一般為銷售額的20%到30%,其中直播平臺扣除6%左右的服務費,電商平臺扣除10%的平臺費,主播扣除團隊服務成本后的利潤可能不到10%。加之新個體經濟可抵押資產較低,融資成本較高,很難積累創業的原始資本。因此,政府可以引導金融機構為新個體經濟提供更為優惠和便利的融資政策,或給予新個體經濟相應的創業補貼或無息貸款,同時對互聯網平臺的利益分配出臺行業指導意見,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降低從業者的平臺服務費,吸引更多個體經營者線上經營創業。

其次是營造支持新個體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包括給廣大新個體經濟從業者“正名”。比如,人社部等部門向社會正式發布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 “互聯網營銷師”等在內的新職業名錄,并在“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直播銷售員”“電商主播”“帶貨網紅”等正式工種;教育部將開設網店歸為“自主創業”,將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歸為“自由職業”等。再比如,有的地區通過建立健全相關統計監測體系,對新個體經濟制定針對性扶持政策,包括對新個體經濟從業者的社保費用實施緩繳、免繳等政策,或將現行的就業政策和對實體經濟的創業扶持政策向新個體經濟延伸,支持新個體經濟的發展。

最后,由于新個體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在實踐中還會涌現出許多新業態、新模式,政策支持層面要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根據新個體經濟的特點制定相關措施,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新個體經濟提供更優質、更切合發展需要的服務,或者與平臺企業一起為新個體經濟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產品。此外,政策制定方面還要為新個體經濟創新創業預留足夠的彈性空間,不能束縛新個體經濟擴大經營、創新方式的手腳。

加快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切實保障各類主體的權利。首先是完善保護新個體經濟從業者權利的法規制度,尤其是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權益保護、薪酬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探索適應跨平臺、多雇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政策,為新個體經濟從業者解除后顧之憂。尤其是在就業、培訓、維權等政策標準和制度規范方面,盡可能與傳統個體經濟的從業者保持一致,以及注重保障新個體經濟從業者的休息權和職業安全等。

其次是科學制定行業的監管制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與行業協會、平臺企業合作制定行業標準,比如中國廣告協會發布并實施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對網絡直播提出了許多約束和標準,就是一項很好的示范。此外還要制定新個體經濟的經營管理辦法,在經營品種、維權機制、誠信經營、售后服務等方面予以明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利。

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弘揚企業家精神是從新個體經濟行業健康發展的大計考慮,推動新個體經濟長遠發展的根本措施。要在社會上弘揚愛國、創新、誠信、勇擔社會責任和拓展國際視野的企業家精神,反對追求短平快的浮躁風氣,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要引導新個體經濟從業者關注國家戰略發展和技術進步趨勢,用好政策,順應潮流,實現個人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要引導新個體經濟從業者打破思維慣性,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于推動生產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要引導新個體經濟從業者誠信守法,提升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做誠信守法的表率。要引導新個體經濟從業者勇擔社會責任,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在“六保六穩”的工作中發揮重要貢獻。最后,還要引導新個體經濟從業者拓展國際視野,把握對外開放的機遇,在全球舞臺上實現更大的成就。

(作者分別為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注:本文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研究”(項目編號:2020MYB019)資助】

【參考文獻】

①江小涓:《疫情時代下的數字經濟》,《清華金融評論》,2020年第6期。

②王建中:《資本復興:中國個體私營經濟20年速寫》,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責編/于洪清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趙橙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