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重燃充分利用好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創新協同管理的“科研工程化”理念,以“自主創新、持續奮斗”為核心,以“心有大我、科學報國”為靈魂,以“敬畏組織、敬畏程序”為制度支撐,持續提升重大工程組織管理能力,加快建立產業鏈協同體制,深入推進企業治理與管理變革,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自主創新 科學報國 協同攻堅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我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發揮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結合起來,為科技事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新型舉國體制,是引領我國科技攻關部分指標國際領先、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創造了多個世界紀錄的制勝法寶。中國重燃作為重型燃氣輪機重大專項具體實施單位,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將重燃專項組織好、實施好、完成好,充分利用好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以協同管理的“科研工程化”理念,持續提升重大工程組織管理能力,加快建立產業鏈協同體制,深入推進企業治理與管理變革,為早日實現重型燃機自主夢而奮勇拼搏。
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發動機。人類在創造無數個科學理論成果的同時也在科學實踐的過程中踐履著一種精神——即科學精神,嚴謹求實、團結協作、勇于創新是科學精神的精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崇尚實干、除舊布新、和衷共濟的精神義理,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崇尚科學、尊重規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這是推動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的動力源泉。
自主創新、持續奮斗是“科研工程化”的核心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和戰略舉措,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重燃自主創新的核心是實現正向的研發與設計,完成好自主創新的國家使命,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研發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的、具有競爭力的重型燃氣輪機。為確保重大專項的順利實施,重燃員工要敢于打破思維定式,解放思想、超越陳規、因地制宜、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銳意進取。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準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倡導全面創新,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將創新融入制度、組織、文化、觀念、產品等方方面面。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掌握創新發展的主動權,使創新成為重燃員工的職業習慣、成為重燃專項的鮮明特質,讓“自主創新,持續奮斗”成為重燃員工的品格,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打開重燃工作的新局面。
心有大我、科學報國是“科研工程化”的靈魂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鑄造重器關鍵在人,在人科學報國的精氣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繁榮強盛的精神動力,是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旗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思想根基和精神紐帶。
在新時代,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樹立不忘初心跟黨走、科技報國為人民的價值追求,就要大力弘揚科學報國傳統。將“小我融入大我”,將祖國的命運、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與個人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當代中國,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重燃專項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肩負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的重大使命,作為個人的“小我”能夠參與重燃專項既是職業的榮光,也是人生價值的實現,要勇擔時代使命,不負國家重托。重燃作為科技研發設計企業,要重點發力的領域是科學領域。同時,推進專項、取得成效,需要講究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論,按照發展規律辦事,堅持科研工程化,要忠于國家、忠于事業、忠于職業操守,胸懷祖國,把重大專項組織好、實施好、完成好,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要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要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于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堅定四個自信,潛心研究,努力做出更多有價值的原創性成果,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敬畏組織、敬畏程序是“科研工程化”的制度支撐
協同攻關、協同創新,首先是要更好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新中國成立70多年,我們運用舉國體制,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高鐵等領域集中攻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技突破。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利于形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確保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避免各自為政、各行其是。中國重燃黨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起點,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保證黨的組織生活健康有序,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重燃專項及重燃公司的高質量發展,使黨建工作機制、思路、局面、業績與重燃專項深度融合;努力提高黨建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高標準打造具有中國重燃公司特色的黨建工作品牌——即黨建與企業管理相結合的“P+P”模式,以此進一步強化專項工作聯系,堅持黨建引領,攻堅協同有效實施機制。
“科研工程化”要按照規則和程序辦事。程序反映了工程建設過程的客觀規律,重燃專項的本質是基于知識活動的重大工程實施,必須嚴格執行科研規則和程序。科研工程關涉到多學科、多領域、多部門聯合攻關,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的利益,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對重燃專項完成質量、研發周期、安全生產、投資控制、有效實施極其重要。重燃員工在工作中敬畏程序、遵循程序,按照程序辦事,對最終結果負責的理念已經融入到每一個人的血液中;對設計和工藝攻關認真細致,對零件質量要求嚴之又嚴,對重燃事業奉獻不打折扣,已經化為重燃員工踐行“科研工程化”理念的意志品質。
“組織決定性能”“制度決定績效”,重燃專項實施以來,中國重燃頂住重壓、攻堅克難,掛圖作戰、精準執行,集全集團、全國之力協同攻關。在人員激勵、知識產權、合作創新等各方面注重制度設計,營造自由創新和發揮潛能的空間,以全新的“科研工程化”理念創新推進工作,保證專項六大項目取得顯著進展,特別是300MW項目全面完成初步設計,標志著專項推進取得重大里程碑式突破。自主創新、持續奮斗的拼搏精神是“科研工程化”的核心,心有大我、科學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是“科研工程化”的靈魂,敬畏組織、敬畏程序的黨建引領,協同攻堅的機制是“科研工程化”的制度支撐,這一創新的企業文化理念為我國完善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本文作者為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韓冰曦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